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242)

作者:菖蒲君君

“我爹是个小官,只是他走得早。我是长子。长兄如父,自然要承担起我的责任。”

不出姜烟意料, 李商隐幼年住的房子很破败。

见过杜牧的大宅,再看这间小屋子。

其实很难想象,在晚唐时期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 出身在这样一个好似风一刮就能吹倒的小破屋里。

杜牧少年时期也曾困顿过。

从长辈手里继承来的三十多间宅子一口气都败光了。

可他见识过“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的场面。

家中虽落败, 可藏书万千。

长辈们留下的余荫,不能让他荣华富贵,可要在长安城里生活下去还是不难的。

相比之下,李商隐好似一直都苦兮兮的成长着。

少年时期要养家糊口。

长大了,虽然跟着族叔念书, 在族中也颇受重视, 可依然生活困顿。

“若非遇见了恩师, 我只怕是撑不下去的。”李商隐笑容浅浅,提及恩师令狐楚,眼底都是感激。

令狐楚是当世的骈文大家,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仅资助李商隐读书,还亲自教导他学习骈文。

初露锋芒的李商隐,在那个时候就学会了如何快速的与人结交。

原以为,这是故事最好的开始。

一切都将走向美好。

科举得中,带着一家都过上好日子,他也能为国效力,完成自己的抱负。

可谁也没想到。

李商隐成也令狐,败也令狐。

姜烟对李商隐最深的印象,大概还是那些爱情诗。

与李商隐走在赶考路上,笑着说:“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以后如果有谁想要给喜欢的人写情诗,就可以直接摘抄李商隐的。瞅瞅人家写的!那叫一个漂亮!那叫一个浪漫!瞅瞅你们写的作文,六百字作文看得我眼睛疼!”

李商隐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看着前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他也没想到自己今后成就不在政坛,反倒是在诗家。

和杜牧的抑郁落寞不同,李商隐其实还算得上是个乐观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起点低,也知道自己家世不好。

似乎是觉得,再难也难不到他从前那样。

日子再苦,也苦不过他幼时那般。

除了偶尔会露出惋惜之色,李商隐的情绪还是很稳定的。

姜烟小声道:“其实您的诗文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宋代的文人。”

甚至有人分析,唐诗到宋词的过渡,李商隐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身前生后名。”李商隐唇角上扬,眼底释然,轻叹着感慨。

从十六岁开始准备科考,一直到他二十四岁,才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才顺利得中。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所熟悉的科举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

不仅要有真材实料,也需要有一定的名气,以及有人举荐。

杜牧考科举之前,吴武陵就曾向当时的考官推荐过杜牧,拿着那篇《阿房宫赋》,希望讨个状元的名头。

只是状元早有人选,不好更改。

最后取了个进士第五名。

相较之下,李商隐就要悲催多了。

“我那时并不觉得是自己学问不够。”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怨天尤人,李商隐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我与令狐子直是一起备考的。他早早考上,我却一直不得出头。”

更何况,李商隐一直觉得自己的文采比令狐绹要好上许多。

在那时的他看来,自己之所以靠不上,完全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家世。

只是,李商隐考上的那年,恩师令狐楚也去世了。

令狐绹那时与李商隐关系虽然不错,却并没有想过要如何提携他。

“您怨过令狐绹吗?”姜烟反倒是对令狐绹有些印象,但不深。

这还主要是因为她小时候喜欢看金庸剧,其中《笑傲江湖》的男主角姓“令狐”。

那时候的姜烟觉得这个姓氏好听的不得了,上网查的时候无意中点进了令狐绹的相关网页。

从看到过的资料,姜烟一直都觉得令狐绹是个有些小心眼的人。

对李商隐虽不曾明着说打压,可对外表现出不喜,还对外说李商隐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对待温庭筠也差不多。

这还是与他关系好的。

只是因为温庭筠在“玉条脱”一事上得意忘形,让令狐绹多看看书,便从中作梗,让温庭筠未能成为甲科进士。

“这时是不怨的。”李商隐也听出了姜烟对令狐绹的不喜,解释道:“子直算不得是个坏人。只是他们都希望我做出选择,我不愿意罢了。”

这一点,倒是与杜牧有些相似。

只是两人恰好有些相反。

之前,杜牧一直被默认为是李党的人,可后来又接受了牛党的邀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