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194)

作者:番茄菜菜

只不过相较于海洋运输的运力,火车运输的量到底少了些。

这也难怪当初改革开放都是沿海城市先发展起来,人家有地缘优势嘛。

不过既然选在了宁县,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干就是了。

叶英可没打算只把目标放在美国人身上,她还想着跟苏联人换点东西呢。

从宁县往北出了国界线就是外蒙古国,而再往北,可就是苏联。

五月份的时候,叶英特意去打听了一番,一星期后在国界线上堵到了那个倒爷。

倒爷一直都有,从古至今。

古代叫牙人,美名化后叫皇商。

而再往前十多年,有的是爱国商人,有的则叫做大买办资本家。

别小看倒爷,人家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不小呢。

两边捣腾,中间给个过路费,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毕竟谁能想到,他还能取道蒙古去挣钱呢?

但叶英想到了。

她带着两个荷枪实弹的战士,把这位倒爷堵了个正着。

呼和巴日想要跑,跑到外蒙境内就好了。

这些解放军,不敢往外蒙去的。

但是他这个名字有青虎之意的人,跑得远没有解放军快。

肥嘟嘟的肚子被木托顶着,呼和巴日举起双手,“同志,我没犯错呀。”

说的一口标准的汉语。

这倒是省了麻烦。

叶英笑了起来,“老乡,没说你犯错,就是想跟你打个商量,咱们一起做生意你觉得怎么样?”

呼和巴日听到这话懵圈了,他跟这女娃子有啥生意要做的呢?

想不出来呢。

叶英递了包薯片过去,“尝尝看。”

身材还称得上魁梧的蒙古汉子傻眼了,这是毒药吧。

当脑回路不在一个频道上时,交流总是会有一些小小的麻烦,好在叶英足够耐心。

“这是什么?”

比烤羊肉还要好吃,脆生生的。

他还想吃。

“好吃吗?”

呼和巴日连连点头。

“你说苏联人喜欢吃这个吗?”

蒙古汉子当即意识到这是什么意思,“喜欢的,他们肯定喜欢的。”

“我也觉得,所以你说用这个换收割机、挖土豆机怎么样?”

呼和巴日懵了,他顶多也就是帮着一些工厂弄点零部件过来。

换拖拉机?

这玩的有点大啊。

“没办法过蒙古的。”

那东西太吵了。

叶英笑了起来,“不会呀,你只要跟那边说就好就行了,他们会想办法把我要的东西送过来的。”

吴钢他们把准备好的几麻袋薯片放到了呼和巴日的马车上,“这东西很容易碎的,要轻拿轻放,想吃多少都有,他们打算换多少我就给多少,辛苦啦。”

呼和巴日看到这粲然的笑容一时间惊呆了。

长生天,这仙女是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他会情不自禁的就答应了呢。

大概是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些。

呼和巴日取道外蒙去苏联换东西来回需要一星期的时间。

这个时间略有些长,吴钢很是不放心,“叶英姐,万一他怕了不回来怎么办?”

叶英笑了笑,“三条腿的蛤`蟆难找,可两条腿的倒爷还是有不少的,咱们再找呗。”

不过一星期后,她还是再度来到这里。

远远的,就看到呼和巴日那焦灼的身影,“长生天保佑,同志你总算来了,我和那边商量好了,他们说可以换。他们说,可以用一卡车的东西换一辆收割机。”

一卡车薯片价值几何?

其实不值多少钱,一斤土豆能产出20包的薯片。

刨去机器不算,附在上面的原材料和劳动成本差不多是一毛钱。

铁路运输花钱不算多,即便是走海运出国,成本也不会超过五毛钱。

而陈先生前两天跟她通话,打算将薯片定价为两美元。

单纯的用货车运输,一卡车大概能装二百斤土豆制作的薯片。

也就是四千包。

四千包,到了美国八千美元。

她用来买苏联的收割机。

这收割机,它配吗?

呼和巴日觉得这个小仙女脸上神色很不对,“同志,咱们可以再商量。”

“跟那边说,一卡车薯片,五辆收割机,如果不想就算了。”

苏联的经济被欧美封锁,只能内循环。

重工业或者说军工企业是他们发展的重点,相对来说轻工业就格外的弱。

当然你不能说没有,在苏联奶酪其实还挺有生产力的。

但高纬度地区导致这里作物相对单一,奶酪这种副食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酒精是一个美妙的选择,而高热量的食物如薯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备选方案。

所以叶英才敢喊出这个价格来。

番茄菜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