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秧子冲喜后,全家暴富了(111)

作者:栖栀

祁月国已经有了红薯的存在。

红薯高产,按理说,祁月国刚刚经历过一场天灾,正是缺粮食的时候。

多种植红薯,才能更快的解决百姓温饱,至少产量比稻麦应当强上不少。

但论粮食的价值,红薯比起稻麦可就差远了。

百姓们为了多挣些银钱,都一心只想多种植些稻麦卖给王公贵族,富绅之家。

最重要的是,红薯不比稻麦好存储。

在古代这种没有很好保存方式,以及运输方式的现状下。

红薯不好存放,更不方便运输,其价值自然比不上稻麦。

再加上吃法上,祁月国的百姓们,多还保留着直接蒸煮的方式。

连炒菜也更像是水煮炖菜,都没有植物油的存在。

荤油普通百姓家舍不得吃,也吃不起。

这就导致于吃法单一的红薯,更没有稻麦受欢迎了。

达官贵族富贵人家也不爱吃红薯,只因红薯富含高纤维,有助于脂类的新陈代谢。

简而言之,就是吃多了容易放气。

对喜好高雅的达官贵族来说,单是这一条,就让他们对红薯敬而远之了。

再加上祁月国的商户,至今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而稻麦,才是交易中的硬通货。

在如此种种的环境和现实的影响下,导致红薯在祁月国的推展并不是很好。

只有地处偏远苦寒之地,百姓们实在没得吃,为了果腹的时候,才会多种红薯。

但土豆就不同了。

土豆的吃法可不只蒸煮,还能炒菜炖肉,吃法多样。

虽然土豆和红薯一样有个通病,都是在交通运输方式落后的古代,不耐存储和运送。

但因为土豆的吃法多样性。

加上姜云瑶已经在琢磨着搞植物油了,想来土豆想要大范围推广,过程会比红薯要顺利的多。

现下姜云瑶的食铺里用的油,都是用猪油炼出来的荤油。

虽然荤油味香,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再加上一些炸物刚出锅的时候还好。

一旦冷下来,表面上覆盖一层荤油,卖相不好看,食用味道和口感也会差上许多。

相比较之下,显然还是植物油更适合开店使用。

姜云瑶感受到过肚子饥饿到火烧火燎,差点没饿死的感觉。

她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要想办法让她能帮到的人都能吃饱饭,再也不会受到饥饿的侵袭。

还有许是因为曾经当了多年村官的缘故,让姜云瑶对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一直没有熄灭。

眼下她能力有限,无法帮助到整个祁月国的人。

那就先从帮助临山村的村民们开始吧。

只不过土豆性喜冷凉,不耐高温。

一般适合在秋季播种。

刚好在此之前,姜云瑶想着用最快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培育土豆。

在今年秋季临近播种期,争取能培育出部分土豆扩大种植和传播。

但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姜云瑶还在伺弄她的那些土豆苗苗,琢磨着再想个什么致富的法子。

眼下他们虽然有了个食铺,且食铺收入不错,每日进项可观。

但也仅仅限于眼下为之。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都是要用金钱堆砌起来的。

笔墨纸砚和书本,哪一样都很费钱。

县试后面还有府试、乡试、会试等等,要一阶一阶考上去的。

不同阶层的考试,要去不同的地方赶考。

不说每考一阶,就去一个地方买房定居,至少盘缠要备足了。

如此一来,眼下光靠着一个食铺,姜云瑶感觉还是不太行。

得想个别的法子,看看能不能有旁的快速致富法了。

就在姜云瑶盘算着想找出条新的致富路,却还没下定决心做什么的时候,姜老大夫先找上门来了。

眼下丹阳县中的风寒之症已经差不多控制住了,姜老大夫也终于得了闲。

而他此次特地登门,却是来给姜云瑶送银钱的。

第84章 无功不受禄

得知姜老大夫突然到访,姜云瑶很是惊讶,忙把人迎进了后院好生招待。

“您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姜云瑶忙给姜老大夫倒了杯茶水,担忧的看着他。

“若是有事,您着人来知会一声就是,怎么的还亲自来了?您这身子骨要是出个什么事儿,我们可担待不起。”

姜老大夫虽然看起来精神矍铄,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

平日里在药堂里坐镇给人看病就不错了,眼下居然跑到他们这来了。

而且看老爷子这模样,似乎还是走着过来的。

姜云瑶便忍不住担忧起来。

她对姜老大夫的感观还是极好的,老大夫万一要是路上出个什么差池,可怎么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