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番外(174)

作者:夜寄

这辈子同样报考了理科,是因为陆建军真的好会讲课,跟着陆建军的思路,苏敏觉得理科也不难。

只要开了那个窍,很多题目就都会写了。

数学和理化好估分,苏敏算了下这两门她应该能及格。

至于语文和政治,她写的一手好字,上辈子语文是她所有科目里成绩最好的一门。

作文也写的不错,希望看在这笔好字的份儿上成绩能好点。

政治她是下了苦功夫,她自从来了这里,为了不被人扣帽子,只能自己掌握主动权,去了解‘帽子’有哪些。

高考完,就该办酒席了。

现在苏敏和陆建军领了证,但在村里人看来,只要没有办酒席,那就不算是夫妻。

现在考完试,陆三山也打听出来陆建军和苏敏应该都能考上,但要是想上同一个大学那是别想了。

原本陆三山一直沉浸在儿子可能能上大学这件事中,等苗翠花问起来陆建军去上大学,苏敏该怎么办的时候。

陆三山有些着急了。

陆建军是阳历的八月十三领的证,但他八月十六就上班去了。

出外地跑了半个多月,他打听到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忙着辞工作,又把建民叫到他那里住。

也就是说,他这三儿子和三儿媳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也就两三天。

这怎么行?

现在眼看着陆建军参加了高考,考上了那就要去上大学。

这样一来,这小两口这几年又得分开。

陆三山愁的抽了几口旱烟,他虽然没念过书,但也知道大学和部队不一样,那是有男娃子也有女娃子。

三儿和三儿媳不在一起,他家三儿是顶精神的小伙子,三儿媳自从去了县里之后那更是十八变,标致俊俏的很。

他们两个结婚的时日短,还没有孩子。

万一三儿子昏了头遇上什么女同学,儿媳遇上什么男同学,唉,这可真是。

陆三山后悔去年没有强压着三儿结婚。

他一个做公公的,不好管儿媳,陆三山就每天压着陆建军给他做思想工作。

还偷摸的去找人算了算摆酒的日子。

陆建军则是和陆建民一起商量该报考什么学校。

这考完试,分数只能自己估算,也没有分数线什么的。

苏敏觉得,今年这高考不仅看实力,还看运气。

十年时间,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其他考生是个什么水平,这都是未知的。

陆建军倒是挺利索的直接写了京大和清大。

陆建民怕他哥考不上,劝着陆建军第二志愿怎么也该写个再低一点的学校,第三志愿就写他们的林城大学。

陆建军却说:“我答应苏敏了,一定要考全国最好的大学。要是这高考今年考了明年就不再招生,那我是要稳妥的报考学校。可既然咱们都知道明年还会再考,那我又何必凑合。”

陆建民向来没有陆建军有主见,他拿着自己的志愿书,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怎么填写。

他本来想着为了确保自己一定能上,不如直接第一志愿填他们林城的师范,要是师范上不了,就去学会计。

现在听了陆建军的话,也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是再考一回也未必比这回差。

毕竟他现在只复习了三个多月,要是能再复习一年,成绩只会更好。

想明白后,陆建民直接第一志愿填了北京的师范大学,第二志愿填写了林城大学,第三志愿是林城的师范。

至于苏敏,她第一志愿京大,第二志愿清大,第三志愿没填。

陆建民都快被苏敏这操作吓傻了,他犹豫着说:“三嫂,你,你考的应该比我好,但,但我觉得吧,你的分应该够不着京大清大。我哥,我哥说不准能有五成的把握。可嫂子你,你不然和我一样报师范,你看你现在就是老师,以后继续当老师多好啊。”

苏敏扑哧就笑了,她这回考试就是怕去考电影学院的时候人家要看之前高考的成绩。

苏敏上辈子可是看文化课分数的。

她是为了保险起见才去考的,但能填的志愿里又没有电影学院。

于是苏敏就当是圆梦,不管能不能上京大清大,但就问你哪个人在填志愿的时候没想过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直接填京大清大的!

反正苏敏是暗搓搓的做过这样的白日梦。

不过全大队像苏敏和陆建军敢这么填志愿的很少。

苏敏和陆建军的酒席定在了腊月初六,陆建军和苏敏直接给了他爹娘二百块钱让他们帮着准备饭菜。

年底杀猪,又有鱼,陆建军和苏敏这个婚宴是难得的丰盛。

村里的知青们全来了,还随礼不低的礼金。

苏敏还挺吃惊的,她本来只打算请朱红苏小云这几个处的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