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番外(59)

作者:夜寄

陆建军知道自家弟弟虽然性子单纯,但也不是个老好人,见人就帮。

平时也是一个心里有成算的后生。

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帮人,就由不得陆建军不多想。

问他为什么要帮苏知青,他就说苏知青挺不容易的。

问题是这个年月里,谁过的容易啊。

不好说自家弟弟的不是,那陆建军就觉得问题是在苏敏身上。

你一个好好的知青,能让我弟弟觉得你过的挺不容易的,可见你是和他故意装惨来着。

不然不可能就进城捎了她一段路,就连她日子过得太艰难都猜出来了。

自家弟弟又不是福尔摩斯。

是的,作为一个青年人,陆建军也是偷偷摸摸的看过福尔摩斯的。

不仅看过翻译的版本,他还看过原版。

在他屋子里现在还藏着这几本书呢。

陆建军是真挺怕弟弟被女知青骗的,尤其现在的法律也挺坑人。

他们钢铁厂在整个县里那都是福利最好的一个单位。

所以一般来说,全县的姑娘都想找一个在钢铁厂上班的工人当老婆。

所以钢铁厂的小伙子们眼光都挺高的。

陆建军就有一个工友,有人给介绍对象,他看了之后觉得不满意,他想找个漂亮一点的媳妇。

然后那姑娘竟然抓着他的手就放自己胸脯上,又大喊流氓。

他这工友被抓到警察局,还差点被当成流氓罪给枪毙了。

后来还是同意娶这姑娘之后,这姑娘松口说他们是在处对象,当时是喊着瞎玩的。

最后那工友就只能娶了这么一个又丑又坏的老婆。

虽然半年之后他就离婚了,但也因此成了二婚,不太好找对象了。

而且他那前妻还时常骚扰他,经常在厂子外头等他,烦人的要死。

有了这工友的倒霉经验,全厂子的未婚小伙子都不敢随便和姑娘们搭话了,就怕自己成了下一个倒霉蛋。

可自己弟弟,还主动去帮女知青。

好,你是出于好心,但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警察都觉得你们有一腿,不然你凭什么会这么帮助一个小姑娘啊。

到时候那是有一千张嘴都说不清。

就算后来四叔家的陆卫民把那布票还回来,陆建军也没觉得苏敏不爱占小便宜,人品好。

反而更怕她是心机深,因为如果她收了那布票,自家弟弟以后就一定不会再帮她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些东西不止十块钱。

要是苏敏故作不知全收下了,那她的人品就很有问题的。

但现在苏敏把布票还回来了,在自己弟弟陆建民心里苏知青就是一个不爱贪小便宜的人了。

所以陆建军一边希望苏敏真的和自己弟弟说的一样,最起码人品是没问题的。

一边又害怕她所图不小。

那她一个女知青能图什么呢?

自然就是自己弟弟这个人了!

他是绝对不能允许自家弟弟找个女知青搞对象的,同样他自己要是娶老婆也不会找知青。

和知青结婚现在看着还好,一旦人家有机会回城,那自然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了。

平心而论,回城知青抛家弃子也不是无法理解。

生活习惯的差异那就不是一般的大,就像他四叔家的二哥,便时常和他抱怨自己媳妇规矩多。

但在二哥心里这些饭前便后洗手,进屋换鞋等‘规矩’,在二嫂心里那就是很寻常的事情了。

她甚至不会觉得她让二哥按着她的习惯生活是在给二哥‘立规矩’。

更何况除了微小的生活习惯,还有更大的三观问题呢。

远的不说,这场‘乱事’的确提高了他们农民的地位。

以至于很多农村人瞧不起城里人,他们羡慕工人家庭,军人家庭,干部家庭,除了这些,他们认为其他人都是在他们阶级之下的。

远的不说,就是他娘苗翠花就是这么个想法。

可对知青来说,这场‘乱事’之中,他们被夺走了未来,夺走了希望。

明明是读过书认识字的城里人,现在却只能在乡下种地,嫁也只能嫁一个不认识什么字的农村小伙。

还有讲不通道理的公公和胡搅蛮缠的婆婆。

人有了希望,就不会认命。

所以就算现在知青不能回城,每年偷跑回去的还是不少。

要是真和知青结婚,那就一直有回城这样的不安定因素存在。

陆建军可不愿意自家弟弟成了那个被抛弃的可怜男人呢。

第31章

这两天陆建民和陆建军开始是有假, 后来就是中午下班骑车回来,在家吃了午饭,学上一个钟头歌,下午再回厂子里。

开始来看热闹的人挺多,两三天后就主要是小孩子们过来了。

赵宁宁秦静倒是每天过来,但刘霞盯着她俩,不让她俩耽误苏敏教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