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她罪(218)

作者:越十方

李问奴倚在城墙上笑。

“你可回来了。”

第七十五章 大结局

三更天, 大军连夜赶赴安阳,一刻都未停歇,原本打完冀城修整一日更妥当,可带兵的到底少年心性, 如今胜利就在眼前, 他倒是坐不住了, 与麾下大将笑着说声“辛苦”,就这样策马扬鞭,直接兵临城下。

李问奴站在安阳城头,夜里的风不太冷, 小暑刚过,夏日微风和暖惬意, 将她纹云织金霓裳吹得有如仙姿飘逸。

城下兵马整列有序, 旗帜飞扬,照明的火把将旗帜上的字映得异彩夺目, 赫赫一个“荣”字, 铿锵有力。

为首的少年拉着缰绳,身下桀骜不驯的烈马打着响鼻,他轻轻一拽,兴奋的马儿被驯服地踢了踢蹄子, 立刻便得乖巧安静。

李玉鞍抬起了头, 与李问奴的视线在火光中相撞。

“看看他这心急的样子, 心性还有得磨练呢!”李问奴虽是这样说,眼里心里却都是欣赏。

邓澄烨刚刚打开了城门,与那少年有过交流, 此时只是但笑不语地立在李问奴身后, 并不多话。

公主认定了眼前人, 眼前人此后就是大盛的帝王,帝王心性又岂是他可妄议的?

邓澄烨调来五城兵马司亲自为李玉鞍开道,这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如果是一年前,公主李问奴找到他并告诉他,说要扶持李玉鞍上位,邓澄烨绝不会搭上身家性命跟她去冒这个险,即便他倾心李问奴,甘愿拜倒在李问奴的石榴裙下。

只是皇帝赐婚圣旨一下,他被迫与李问奴绑到了同一根绳子上,就算心中再如何不看好李玉鞍这个半道出家的皇族之子,也不得不站队到李问奴这边,为他成事而鞍前马后。

导火线是燕世子之死。

靖江王带兵征战西凉,在边陲浴血奋战,凭着老迈的身躯为大盛夺回失地,却得到儿子葬身安阳的消息,靖江王忠君爱国不假,可亲子死得如此不明不白,还被皇帝压住消息隐瞒死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父亲,又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他反了。

大盛这些年积压的民怨不少,如滴水汇聚成山川河流,一人举旗,百人呼应,不过是六年来忍辱负重埋下的暗棋而已。

计深远啊,邓澄烨只能这么说。

李鸷得了皇子,就连他也以为荣王李玉鞍再难成事,紧接着靖江王府大火,又将局势扳回至这一头,若说无人做庄搅弄风云,他是不信的。

早有人想到这步了。

所以燕无意才会将那枚从不离身的玉佩交给李玉鞍。

如果不是看到那枚玉佩,靖江王怎么肯信是李鸷要置自己儿子于死地,以大火害之呢?

燕无意当然清楚自己父王的脾气,如果婉妃生下了皇子,但凡有别的选择,他不会铁下心来扶植李玉鞍登基,他一定会给自己留退路,所以,不点这一把火,是很难烧起父亲的意志的。

他将玉佩交给李玉鞍时,便是与他暗示了这个计划,一旦皇子落地,燕无意便会实施这个计谋,李玉鞍只需要让人拿着这枚玉佩到靖江王帐前演一出戏即可。

不过,这都是宋声在锦囊里安排好的罢了。

不管是燕无意还是李玉鞍,都不过是按照宋声的计划行事,他早已谋划到最后一步。

李玉鞍看着敞开的城门,在火声中感受到了这座城池的死寂。

安阳城今晚便要亡了,这城中有人要亡了,但会是更多人的新生,他终于等到这一天。

抬手,挥下,他御马向前,身后大军随之而动,走马观花般,大军入了城。

攻城避免不了交战,尽管邓澄烨打开城门,五城兵马司率先倒戈,皇城还有玉麟军,还有禁军守卫。

将军厮杀多时,直到黎明才闯进宫闱。

当李玉鞍提着敌人首级浑身浴血地直入宣承殿时,李鸷一身龙袍,披头散发,正躺在龙椅上等他。

他歪歪斜斜地仰靠在龙椅上,早已不复往日英姿,空荡的大殿上四处无人,宫人都卷着铺盖逃命了,谁管那个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的疯皇帝?

他不知是不是喝了酒,眼神空洞地望着房梁,浑身带着颓败衰落的醉意,张着嘴,喃喃地说着什么。

李玉鞍到了这里,反而不着急了。

他丢了人头,慢慢打量起整座宫殿,一边向前走着,一边颇有闲情逸致地欣赏这里。

这是宣承殿,连他也不常来。

只是偶尔在李鸷开恩时才会被召进这里与李鸷议事。

几年前,他做梦都没想过会来到这么金碧辉煌的地方,这与他小时安身立命的破庙真是天壤之别啊。

除了能遮风避雨,它美而宏大,昂贵的石材筑就的宫殿,金漆覆面,摆放的玉器古玩各个价值连城,连那角落里生长的花草在外都抵得过人命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