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1173)

若是只看这一部分的话,这个法律该不该改呢?

改!他们也支持改!

所以,他们说不出不支持的话。

可若是支持修改,他们总觉得哪里不对?!

三人谁都没有说话,各回各的。回了差房,叶向高坐着没动,他在思量这个事情。其实若是皇上提,这个事真不叫事。大明律从开始修到修成,也是改了一次又一次。可饶是如此,还一直在修改。在弘治十三年修改了一次,增加了二百七十九条。在嘉靖二十九年,又重修了一次,增加了三百七十六条。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万历十三年,又增加了三百八十二条。后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保存了原大明律,两者并行。

便是这次不同,想大改。但因着之前有修改过的名义,皇上就是提了,就是要改刑罚,那谁会不同意吗?

不会的!都会同意这个修改的。

挺容易的一件事,由皇后来提,还是有事。

现在怎么办?主动去问皇上:您想怎么办?

不!不去!拖着吧,过完年再说。

四爷是左等不见来,右等不见来,躲着拖着是吧?

做什么梦呢?!

他就说,“今年的事情今年了,谁还有差事没了结,要列入考核的。另外,年节补助银也扣了。对于因为客观原因确实没法完成的,写个条陈来,朕盖印,按照了结算。”

这话一传下去,顿时都慌了。银子是一方面,关键是,考核记上的话,影响升迁的。

参政院每个行省司都有人管着这个呢,急的跟猫爪子挠似得。跑到礼部去要,礼部表示不知道这个事!

就有人上条陈,说是一直没批复,反正就这点事,也不是大事!表彰这种的,晚了三五个月都不是问题的。想着皇上一盖戳,咱也能准备过年了,领各种的吃的,一大把的银子,记上一个中上的考核,咱也知足了。

结果皇上没给盖戳,只回复了一句:皇后已批复,着礼部办理了。

啊?这个礼部,怎么回事?

于是十五个司相关的人一下子就涌过去了。

这怎么弄?瞒不住了呀!

给吧!给吧!发下去吧。

各自领回去了,才发现不被准。

可参政院这些现在可不管皇后批准了没批准,他们这会子只在乎完成了没完成。

完成了,自己今年的差事扔过手。每人领羊肉五斤,内蒙牛肉五斤,猪肉三斤。精米三斤,面粉五斤。然后银子每人五两,回家去吧。

没完成的只是极个别的,抓紧办理,好回家去过年。

领了东西往回走呢,一串串的站在宫门口等马车。都是小官小吏的,家都在城外,可不都在这里等车吗?

为了叫他们这些等车的不冷着,这地方还搭建了两个帐篷。风大雪大,可以在里面避一避。

林瑞和林琅这哥俩,住在城里。上一趟马车来了之后,他们没急着上,其他的同僚住在城外,先紧着他们上车的。

那一拨刚走,就涌了一拨进来。听他们说话,像是参政院的。

两人把毛领往上拉了拉,遮挡住半张脸。他们因着是皇后的堂兄,皇上的大舅子,所以哪怕在御前行走,也不常派他们跑腿。他们对别人不熟,但保不住,有人见过他们。

两人遮住了脸,听这些人背着东西在一块说话。

这个说,就是个不甚要紧的折子,礼部愣是压着,不知道咱们是不是哪里又得罪礼部了,叫人家给咱们下绊子。

那个说,谁知道为什么的?大概是面子上下不来。山东递上去三份折子,都没批。

瞧了不是!河南五份,也没批。

不会吧,浙江七份,没给批,我还想着是不是那边的巡抚出事了。挤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竟然发现,皇后一份都没批。

然后都悄声了,面面相觑,不敢说话了。

怕是出事了吧!

礼部想瞒着,皇上想法子捅破,完了!出大事了!

有人就抱怨说,“车怎么还不来?”

是啊!怎么还不来?

有人等不得了,“算了,走几步,咱花钱雇辆车吧。”大家凑凑,也花不了几个?!

对对对!赶紧走!咱们就是小人物,得过年了,天塌了跟咱也无关。

他们嘴碎,三说两说的,发现他们可能窥破了某种秘密,直接给溜了。

转眼,就剩下这哥俩了。

两人一人也拎着一份,彼此对视了一眼,觉得回去得跟长辈说一声。他们知道的其实稍微多点,就是那天,去给皇上送折子,进出正厅的时候,能听见西间书房里,皇后训斥大臣的声音。

正厅里一半都有伺候的,他们便是送东西,也不敢在里面停留。来去匆匆,真只听了一耳朵。当时并不知道皇后训斥的是谁。可只要留意就会发现,那天雪大,真就叶阁老带着两部尚书去了。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