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1337)

四爷亲自扶了叶向高躺下,“阁老之言,老成持重,朕必慎重以待。”

结果晚上了,四爷真睡不着了。袁崇焕如何使用,成了一个问题。熊廷弼举荐,袁崇焕已然是在管事了,若是朝廷不许,难免叫臣下怨怼。可若是照样启用袁崇焕,他也是顾虑重重。

林雨桐知道,问题就出在,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这件事上!如果单看,好似不就是擅杀了一个毛文龙吗?

可事情全不是这样!单从后世的结果看,大清入关,有三个异姓王。康熙平三藩,平的是哪三番呢?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尚可喜的父亲是毛文龙的部属,战死之后,毛文龙养了尚可喜,事实上,尚可喜是毛文龙的养孙。

而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是毛文龙的参将。

袁崇焕擅杀了毛文龙,原因复杂。当时朝廷震怒,毛文龙本就是朝廷放在辽东牵制袁崇焕的,结果袁崇焕压根就没上报朝廷,将人给杀了!之后才禀报说毛文龙犯了什么什么罪!是!他有尚方宝剑,杀了就杀了。可如此以来,就叫人觉得瓜田李下,你什么意思?你说毛文龙犯了那么些罪,证据呢?人死了,不全凭你一张嘴吗?你要真证据确凿,将人拿了交给朝廷议罪便是了,为何要擅杀?!

杀了之后,考虑到边关的稳定,朝廷没有治罪袁崇焕。

而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毛文龙的部属不服朝廷的偏袒,大部分投了后金,成就了两个异姓藩王。

是!四爷可以把毛文龙调开,可去的不是毛文龙,就一定跟袁崇焕能合得来吗?

四爷叹气,“熟悉辽东事务的,就这么几个人堪为帅才。袁崇焕其才能,不在熊廷弼之下。不用,可惜!用吧,顾虑重重。得放一个,他心有顾忌的人。”

“从新军里调一人出来……”

四爷摇头,“辽东诸岛,亦得驻扎。从戚家选一人吧!”

戚继光的后辈?

嗯!戚继光活着的儿子还有四个,都不是嫡子。他的夫人一直没生,他偷纳了妾室生了五个儿子,除了一个早夭了之外,还都活着的。

最出息的是老三,中过武举,朝廷给了恩荫,做着骠骑将军。

林雨桐就道,“调这个戚昌国?”

嗯!调去试试。

但这并没有叫四爷的忧虑更少,看起来缓过来的大明,其实有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军中以地域和亲缘为纽带,绑的太紧了。军,不是朝廷的军,很多都与个人的军差不多。

这不是说原先的戚家军,那时候朝廷供养不起人家,但人家依旧给朝廷效力,这是不能比的。

就说军中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如此!

比如毛文龙,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该杀,据他说,毛文龙的部将都是沾亲带故的。袁崇焕去视察,结果后面跟着不少年轻的小将,都姓毛。他就奇怪,问毛文龙。毛文龙哈哈就笑,说都是他的孙子。族亲的孙辈自然都算在里面了。但只毛文龙麾下是如此吗?袁崇焕手下第一大将祖大寿,他麾下不也如此。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其人才能平平,不也在他麾下效力。此人之所以能有个名字留下,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叫吴三桂。这不也是亲缘纽带?

怎么用将领,这个可以调。可大明军制中的问题,才是大祸患。

对于朝廷在东北用兵不用兵的事,朝中不是没有议论的声音。觉得南边稳了,北边动一动怎么了?

怎么了?问题大了!朝廷出钱,结果都养成了私兵。私兵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毛文龙就是一个例子!他死了,跟朝廷结怨了,于是,麾下全叛了!

此症结的隐患,跟大清对朝廷的威胁比,孰大?

第590章 明月清风(166)

熊廷弼回来的时候, 都已经快五月了。

瘦骨嶙峋,满身的病态。

“怎么不多养些日子……”林雨桐就看跟着的太医,“着实好些了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熊廷弼一脸的感念, “娘娘, 臣得回来呀!臣便是死,也得死在京城。”

懂!不想乱军心呀!

四爷无奈, 发旨意调熊廷弼入军机, 叫边关知道,这是高升了。

在新的经略人选上,四爷还是想听听熊廷弼怎么说。

熊廷弼缓了三天, 递了帖子要进宫。四爷没让, 晚上的时候,出去见的熊廷弼。

“臣考量过三个人, 一为孙承宗,二为袁崇焕,三为满桂。”熊廷弼说着,就皱眉道, “孙承宗其能臣知道,但臣自来与孙承宗有嫌隙……许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在不能出乱子的前提下,臣不能举荐孙承宗……”

防着孙承宗继任之后,熊廷弼提拔起来的人跟着人心惶惶,怕针对他们。哪怕不针对他们, 只稍微冷淡一二,下面也会有想法的。人心一乱, 胡乱钻营,是要出乱子的。这还都知道人心的猜疑就如此, 若孙承宗真行小人之举,那军中就是要大动,此乃大忌,因此,熊廷弼说他不能举荐此人,爷算是有理。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