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1932)

李贤代武后出宫祭奠去了,对于林雨桐没去的事,武后连问都没问。她没时间想这些事,而是谋划着,怎么样才能培养属于自己的人。

然后四爷就注意到了,武后征调了弘文馆和左右史的年轻文臣,其中有弘文馆的直学士刘炜之,有著作郎万元顷,还有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恩茂、韩楚宾,一共十数人。

“都是文词之臣,被征调了,说是入翰林院侍诏!”林雨桐叹气,“进宫修书去了!什么列女传、乐书之类的。”说着就不确定的看四爷,“这是不是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北门学士。”

因着特别恩准,这些人从北边的玄武门进入皇宫,所以被称呼为北门学士。

四爷点头,对!这就是北门学士。

跟李世民当年的十八学士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智囊团。

武后给这些人的密诏里,也确实是这么说的。

密令:参与机要。

林雨桐叹气:“这分的可不仅仅是不听话的宰相的权利,实际上,也分了皇权。”

这就是给她秘密培养的班底,只是不知道,在这事上李治知不知道!知道了,又是怎么想的?

说到底,李治最大的底气不过是——武后是太子的亲娘!

第774章 盛唐风华(26)

朝堂那地方,有自己和四爷参与,情况会更好吗?

不会!

会因为自己和四爷的产于,会更坏吗?

也不会!

人是定了的,没有历史上这个事件,总还有那个事件。自己和四爷参与了,就现在来说,能对将来有大的影响和改变吗?不会!

只要是事关人事的,微小的变化,会有什么影响吗?百姓桌上能多个菜吗?冬日里能御寒吗?都不能。

那何必在上面浪费那么多时间。关注这个事情多了,反而会叫人反感!这个度可得拿捏好。那林雨桐真就不去管了。

她的事真挺多的,产业得有人管吧!出嫁赐给的奴仆不少,林雨桐从中选了三个人,这三人都是善堂里长大,而后进了宫的。没根没基,两个姓氏都没有。之前管着他们的大太监姓周,他们就姓周,而今跪在林雨桐面前,叫林雨桐给赐名。

在而今,赐名是荣誉。

李绩还是皇家给赐了姓的呢!这样的奴仆赐姓,那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忠心截然不同。

那就赐吧!李甲、李乙、李丙,就是三人的名字。

李丙被派往汉中郡,那边有林雨桐的公主食邑,还有公主府要打理。朝廷还另外派了长史等人,一切都是按照王府的规制建的!但是,林雨桐把一半官员留汉中郡,一半给召了回来。

召回来安置在哪里呢?四爷当时改建这个府邸的时候就做了安排。两人没占据中间的那一进,而是在最东边选了一排。国公府是五排五进院落,大唐的建筑跟四合院不同,但有点像。四合院是四周给盖,正堂两厢,而如今的建筑比四合院阔朗,阔朗了。这天井就特别的大!于是,就在天井里再建一栋,这才是正堂。一般的正堂上面都带个小二层。这就像是个平房,二层不是规整的屋子,四周也不是墙,而是柱子和栏杆。要是夏天热了,可以上二层去!在二层能看清下面,而下面想看清上面却不容易,各种竹帘子竹屏风这么一遮挡,透风又遮挡视线。

林雨桐就觉得四合院是‘口’的形状,而今的建筑,是‘回’字的形状。

五进这样的院落,第一进就安置这些官员了。至于侍卫,林雨桐又恶补了很多知识之后才知道,公主府是没有朝廷养的侍卫的。要有也行呀,你自己养护院去!给自己的,那是逾制。

而且,她也才知道,东宫各种相关文官,大大小小,加起来接近三千。而东宫可直接领率的侍卫有多少呢?超过一万!

所以,东宫的分量是极其不一样的!跟倒霉的胤礽,那差别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大唐而今的军制,四爷给桐桐在纸上摆了三天,桐桐才算是勉强搞懂了。搞懂以后就一个感觉——真他娘的乱。

而今既然给了,这怎么弄呀?

一千人马呢,领着朝廷的俸禄,自己又不能带到府里。在城外谁看的住?帮助不大,麻烦不小。事实上,从武后参政开始,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事都挺多。一场一场接一场的政变,大大小小目不暇接。哪一场政变没有这些侍卫的身影?

林雨桐就不想要了,他暂时给安置在别院里,想着回头就给推辞了。

趁着这点时间,把长安周围的农庄,林雨桐挨个的看了一遍,且绘制了地图,把每一片是什么样的地都做了记录。哪里适合种什么,哪里适合养什么,都标注好了。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