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1960)

巢王说的是李元吉!说起来,薛元超也是皇家的驸马。

李治面带怅然,“他的姑姑,是高祖皇帝的婕妤。其人通经史,有文才,为父幼年,婕妤做过朕的先生,有启蒙之恩。不管是薛婕妤,还是薛元超,都跟上官仪有些来往。不过是文人脾性,诗词交友,仅此而已。自上官仪获罪之后,这二人便糟贬谪。薛婕妤出家为尼,幽禁于静安宫。薛元超被流放……桐儿呀,为父想这些故人了。”

林雨桐叹气,李治这是要借着自己的口给武后捎话呢,他想把当年上官仪一案所牵扯到的人都给大赦回来。

上官仪为什么被治罪的?罪名是意图谋反。可其实呢?究竟如何,李治最清楚。

不过史书上对于这个记载是:李治曾想过废除武后,便找了上官仪商议。上官仪就说,天下人对武后不满的多了,废了是顺应人心的。李治正叫上官仪拟旨,武后得了消息赶到了。李治便说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做的。紧跟着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便说上官仪勾结当时的太子李忠,意图谋反。

结果是上官仪全家获罪,男丁斩首,女子充入掖庭。而太子李忠便赐死于贬所。

凡是跟此案有关的官员,受牵连着百余人。

如今再想,只怕是李治的亲信之臣,都已经被流放或是死在流放的路上了。

而今,李治借着心神不安,受惊的事,想把这些人给大赦回来重新启用。可这事武后怎么可能答应?

这件案子不是发生了很久远了,世人都给忘了。它就发生在自己和四爷来的前一年,李忠死在那一年的腊月。

而恰巧,李治去年腊月那一惊吓,如今再算,那刚好是李忠三周年忌日前后。李忠的遗骨还是李弘做了太子之后上折子要求安葬的。事就发生在自己和四爷来的那一年夏天。

案子过去才三年,李治想翻案?这怎么可能呢?

第786章 盛唐风华(38)

李治的这般想法,不是想掣肘武后。他是觉得尘埃落定了,先太子李忠也已经死了,事情翻篇了。把这些人大赦回来,让其继续辅佐李弘。毕竟,真正参与的,都死绝了。凡是流放的,那真不是什么很大的罪过。

就说两人谈的来,我给你写封信,你给我写封信,谈的还是风花雪月那点事。被牵连已经够倒霉了,事情过来重新弄回来,难道这些人还会为了过去那点瓜葛为死人复仇吗?

人都是顾着活人呢,便是血亲,也未必一定会把那些恩怨情仇给记住且背负在身上,对吧?

李治这么想也没错!流放的都是大能。

只这薛元超,林雨桐就知道!他最后还是被赦免了,但那是在事发的十年之后,之后还做了丞相。李治最后哭着说,他跟薛元超是三十年的君臣了,一起白发皓首。可见其情分非同一般。

说实话,从这些人后来的成就看,李治想用这些人是没错的!可以说,各个都占一个‘正’,也各个都能有一番作为。叫这些人一直流放,李治舍不得。

这事上,李治错了吗?没错。

但同样,武后不叫回来,武后错了吗?也没有!武后担心这些人回来支持皇帝而非储君!皇帝和太子,不要觉得不存在竞争关系。

看!各有各的考量,都不算是错了。

那这事就是自己巧舌如簧,又能把这件事怎么处理呢?劝服武后,自己没这口才。劝服李治,叫他收起这个念头?算了!李治怕是从年前一直憋的现在,小半年过去了,都没改主意,自己能叫人家改吗?

没戏!

她只点头,表示知道了。她会跟武后说的,转达这个意思,对吧?我谁也不劝。

林雨桐返回去再见武后的时候,就把这些话都转达了。而后直接起身,“母后,白叠子种植,到了要紧的时候了,儿臣怕是得去庄园里住几个月,秋后,白叠子收了,儿臣再给您请安。这东西行或者是不行,也就有结果了。”

来一个啥也不掺和。

武后点头,放林雨桐走了。太子妃在外面等着,两人上了马车,直接回家。

明崇俨从屏风后绕出来,低声道:“娘娘,公主心思清朗,进退之间颇有章法,若是男子,确实是难得的王佐之才。”说完又不由的问了一声,“公主可习武?臣瞧着,公主血气充盈,气势威而不露,竟是有些将帅之相。”

哦?

武后意外的挑眉,桐桐习武这事,英国公府没跟外面露出过一个字。知道的当真是寥寥,没想到他倒是看出来了。

武后皱眉,说他,“有些能耐依仗,这是好事。但有这能耐的,无一是修的好口德之人。能不开口说话,在外面不要说话。能不看人面相,不要去看人面相。如你这般,这是取死之道。”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