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赏花升职/清穿之赏花吃瓜+番外(123)

康熙其实是懂点儿情绪渲染的。

今天在朝堂上,其他事情都处理完或暂时搁置了的时候,康熙突然开口讲了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位翰林院清官在京城辛苦艰难生活的故事。

出生贫寒,一朝科举,幸得改换门庭,拜入天子门生。

当京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家道贫寒的他只能租地段不好的院落,每天凌晨比其他官员更早半个时辰乃至于更多出门,骑着家中唯一一条驴去翰林院工作。

此外又举例一位年过六旬的清官节俭生活,以及一名在战场上拼得军功的将领一家多口人靠一人微薄俸禄生活。

以上两名官员都未指名道姓,但是很多臣子都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即便不清贫,至少清官、节俭、才情、英勇总的占据一样吧?

于是康熙准许艰难的臣子向国库借银,当然,规则比前世详细多了,包括借银人的条件、借银的限制等等,有户部的监督,至少不太会沦落为前世收缴现银的困境。

臣子们大呼万岁爷仁善,一个个感激涕零,不少人泪流满面。

马佳芸兰听说的时候,满意于自己撒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也不得感慨,官员们的情绪真得也罢,若是演技,可真一点儿都不比后宫女人差。

她也以此为例,为长瑞出了一道题目。

长瑞的答题八十分以上,他回答的内容丰富,有包括康熙的以仁治国,趁着南方战事定下、台海收复再稳一波人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塞外北巡发现有异常,稳定一方局势等多个方面。

都没错。

马佳芸兰把剩下的分数全部扣在胤祉的共情能力不足上。

他的回答太过客观,有点类似于论文的冰凉,像康熙这样一个好的领导者,也是一个绝佳的演讲家与人心操控师,他的情绪渲染能把80%的政策发扬出120%的效果。

缺什么补什么,胤祉其实不缺情商,属于普通无高天赋的那种。

马佳芸兰也一直在引导,只是太过顺风顺水的人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这一次是非常好的现有例子。

现在领悟还不算晚。

第60章

康熙二十三年春,马佳家与海商组织的第一出海队伍还未归,但开放海禁后的港口已经重新热闹起来。

海上贸易是一来一往的事情,事实上,大清的富裕已经迎来四周不止一处外国商人的窥视,可能不止外国商人。

马佳家的人钱不够,但有背景,权与利往往是两个根本扯不清的东西,而在封建社会,权往往才是顶头上司,这种时候趁着混乱不知不觉混入其中。

出海的人未回来,已经小赚一笔。

康熙见海禁一开真有利益可赚,其所征收的关税成在年末户部计算的时候特别亮眼,于是年一过,便在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设置四个海关点。

规定:“凡商船出洋及进口,各货按斤、按匹科税者为多,有按个、件、副、只、条、把、筒、块者,各按其物分别贵贱征收。”[1]

之前只能说是试探,这一国策,才是真正把海禁定了下来。

康熙的确看到了海商带来的利益,但他还是没有特别搞清楚这个利有多么大,也不明白这会是粤闽浙等多地官员们腐朽的开端,只因制度体系有许多漏洞可钻。

副、把、筒、块……很多制度都只是大概,贵贱征收也不过是指值得上贡这样的珍品。

……

暴利在眼前。

清官一年才出几个,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已,见到这么多真金白银,还有明晃晃的空子摆在面前,有没有足够的规则束缚,他们能不动心?

肯定……不能?

正如之前长瑞和塔娜的课题而言,当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产生停顿乃至于反问的时候,心里已经摇摆不定。

当开始收一件两件不打紧的东西时,底线开始放低。

而人一旦越过底线,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然后他们便一点点往前突击,甚至于把银两交由给专业富商,让他们帮自己经营,从中获得暴利,已经不是简单贿赂的问题。

而康熙对官员又过于仁,导致康熙朝后期,朝廷的蛀虫上下都有,最富的地方也最多,这也是导致海禁的原因之一。

康熙年迈变了很多,但智慧依旧摆在那里,也看得出来当中的东西,也是后来重新海禁的原因之一。

他的海禁是不彻底的。

康熙把自己晚年已经存在很多问题整一烂摊子,交由给治国手段最为硬核的雍正。

雍正也不负所托,在治理蛀虫上面的功绩非常强,还有很擅长于治理国内政务,却不像康熙一样对海外有所了解与兴趣,而且最可惜的是死亡时间太早且可供挑选的继承人很少。

爱小说的宅叶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