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王]古典浪漫(217)

作者:有人说 阅读记录

早川明理笑笑。又一次对老师说:好吧。

*

从冰帝回来,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便开始了。几乎是一夕间,国文考试要求大家写议论文,物理进入能量守恒单元,化学过渡到有机,唯独数学比较简单,上完了函数,开始上立体几何,看得见摸得着,实在不行,还能搭建直角坐标系。

考试难度陡增。与此同时,竞赛选拔也提上日程。早川一下大巴,便被老师叫去报告厅开会。秃头教导主任拍着胸脯跟她们保证,今年会有最好的教练,最周密的计划,她们这群人是学校的门面,以后但凡遇上什么事情,学习的生活的,只管找他,肯定解决。

“把咱们当门面?”她听见后排有男生说风凉话,“学校也太不要脸了。”

偶尔还能在社交主页刷到冰帝国际部学生异彩纷呈的生活,但是,轻轻滑过去就好。夏天毕竟结束了。接下来的秋天干燥、寒冷、漫长。社团活动结束后,她们还要留在学校补习竞赛。一轮数学又一轮物理地碾过去,往往要到晚上九点才散场。课间休息时,大家叽叽喳喳地凑在一处聊天,有同学从教师后门走进来,带着办公室顺来的期中考试排名。

一哄而上。早川没有过去。听同桌的女生说,她是第一名。

她已经做了大半年的第一名,却还是有人不服气。主流说法,是她“均衡发展”、“没有特长”,换言之,全靠文科拉分,一旦分科选了理,铁定往下掉。有时和班上男生交流物理题,对方明明也经历了一番冥思苦想,碰见她的目光,却硬要装出轻而易举的样子。讲完了,还要抖个机灵。仿佛是她比较笨似的。

放到小时候,她一定很生气。然而多年过去,她早就学会了不反驳。实在是没有必要。最后竞赛结果下来,她不仅超过了那个男生,而且超过了班上所有人。神奈川县的代表,秃头教导主任唾沫乱飞,脸上的表情格外激动,你们都学着点!

在学校里,早川风头正劲。又会读书,又长得好看,又是学生会干事,据说性格也可爱大方,种种特征,几乎符合流行文化作品对女高中生的刻板想象。同级同学没什么反应,却有许多高年级学长跑来加她好友,张口就是,听说学妹很可爱,想认识一下。

“你高考复习完了?”早川在对话框里打下这行字,然后删去,换成,“哈哈,那学长恐怕要失望了。”

她觉得自己也挺闲的。那些学长和她聊天,字里行间,一副前辈姿态,张口闭口学校如何如何,课业如何如何,明明自己只有三流水准,却仿佛过尽千帆。动辄要约她出去玩,看电影,过圣诞,她说太忙太远,他说没关系,我骑摩托车来接你呀。即便这时候,也要显露自己敢于违反校规,小小的叛逆,大概可以增添男性魅力。是指导人生,也是请君入瓮。总之,很有成就感。而她对待他们,也就吊着,一面敷衍,一面戏弄,成就感因此加倍。等到半年过去,春天来临,她仍旧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二,便没有人来找她撩闲了。大家喜欢的是天真懵懂的小学妹,不是锋芒毕露的女同学。学校的规则好像青春偶像剧,受人崇拜的男生,往往冷漠、寡言,差点把“我是入江直树”几个字顶在脸上;女生则不一样了,尤其走她这种优等生路线的,总要可爱一些、温驯一些、柔弱一些,即便有棱角,也是月季花的刺,不伤人的那种。无聊。

后来遇见荒木的时候,他正处在人生低谷。大中午的,觉也不睡,下楼游泳。她观察他许多天了,远远地坐在看台上,从未见他抬起头注意过四周。她起初只当他是游泳队的,后来觉得不像。立海游泳馆露天而建,校队那几个同学,晒得跟黑炭一样。走路的时候水池子里这一位,面色偏白,从门口走出去的时候,头发吹干了,斯斯文文的。

她突然很想扮演风纪委员长,于是特地挑了他游完泳的时间,钓鱼执法。中午不许游泳,违者后果自负,这位同学没看到吗?

这位同学愣在原地,直接傻了。回过神来,面色有一点窘,不像违规之后的害怕,倒像是小孩子做坏事时被抓到的尴尬。

她一直没搞懂他当时的反应。准备海原祭,在戏剧社的排练现场见到他,才意识到他不是什么学生。原来是我莽撞了,早川觉得好笑,看他耐着性子给大家解释,这不行那不行的,便问他,能不能看看我之前写过的剧本?

后来,顺水推舟,从剧本聊到读书。要说没有一点动机支撑,那也不可能。然而和他打交道,又与面对那些高年级学长不同。后者是撩闲,扮演着小学妹的角色,同时又鄙夷这角色,学长们的算盘,她看在眼里,找准机会,好让他们吃瘪;前者呢,最多算是一种智力的较量,没什么企图,只是想证明自己才华横溢、眼界宽阔,足以和成年人打个平手。

证明了又能怎样?早川是知道答案的:不能怎样。

她查过荒木的资料。一搜名字,弹出来好几个网页。东京音大毕业生,老牌私立学院,专业水准能进全国前五。在立海时,高二就当上乐团首席大提琴,蝉连关东地区冠军,被组委会授予什么什么荣誉证书,照片至今仍挂在活动室里。天赋或者努力,可谓一个不落。最终却是回到立海教书。按理说,立海这种地方名校,给的待遇也是叫人眼红的。然而,她却能想见荒木的不甘心。

无需问,自然是不甘心的。就像在冰帝的最后夜晚,她收拾行李,和室友聊到天明。室友的药从书包里掉出来。她看到了,沉默地递回去,守着礼仪和边界,没问这是什么。室友倒是笑了,说这是抗抑郁的药。

抑郁?她迟疑着开口。

家里人都不知道,室友耸耸肩,就告诉你。反正明天也要告别了。

交浅言深,早川心想,这是把我当成宣泄对象了。

那为什么会抑郁呢?电视剧一样老套的问题。

谁知道,室友停顿一下,可能是因为过得太顺利了。

那种情况也是有的吧?一切得到的太容易,得到之后却感到毫无意义。家里人都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上面有哥哥,不用为了继承家业操心。室友说,我从去年开始准备申请,准备去欧洲读哲学。接触过一些那边的同学,总觉得很奇怪,一个两个都像苦行僧,张口学术理想闭口献身精神,五百个人研究古典哲学,欧洲才多少学校啊?根本不够分。我说,不至于吧?我就是为了过这种日子啊?还不如回家挂个闲职,至少,每天能睡到下午。

大概是接触到她的目光,才意识到这话说得过分了。于是又找补:我就是不知道干什么。要我去学,我肯定也能学得很好。但是学完之后呢?好像也没什么非学不可的原因,不需要通过它获得名利——这东西也不能给你太多名利。反正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从临时宿舍的窗口望出去,仍能看到举办酒会的后花园。明月依旧,欢声笑语却已消失。一股突然的空虚从那些窗户和门洞里流出来,她想好的安慰或回应,也从心底悄悄地流走。到最后,早川只是沉默地聆听,什么也没有说。

后来,荒木问她是否想过读文学,她险些笑出声。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和小孩一样。读文学?压根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她说,打算学医,有可能的话,冲刺一下东大理三。

他脸上的遗憾如此真切,真切到让人恼火。早川差点要给他讲自己在冰帝的经历,顿了顿,听见他说的话,又停住。办公室的空气里飞扬着细细的尘埃,原来那遗憾,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太理解。见过她在“闲事”上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才会为她早已确定的选择感到遗憾。

她看着手中卷成筒状的校报,特稿、深度报道、非虚构、新新闻主义,这些新词,都是她从冰帝的活动里学到的。那门课叫当代媒介与日本社会,是为数不多使用日语教学的课程。一部分材料是纪录片,一部分是非虚构写作,还有一部分则是网络专题,包括论坛、推特、短视频。经历了长时间的英语轰炸,这是她听得最认真的。从冰帝回来以后,她和当时的宣传部部长提了一嘴非虚构写作,部长很感兴趣,说现在开始研究,等换届的时候,正好可以改版校刊,推出新的模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