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118)

作者:星星之北 阅读记录

反叛的人中,应该不会包括自己吧?

【这些活动都在秘密中进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

【时机来的很快,也很仓促意外。】

【彼得在6月份离开了圣彼得堡前往奥拉宁巴姆宫,他在这里准备跟丹麦开战的事宜。】

【和普鲁士的盟约缔结没过多久。彼得准备为了夺回荷尔斯泰因公国丢失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和丹麦宣战。这场战争对俄罗斯并没有益处,只是为了满足彼得索要回自己公国固有领土的心愿。】

【军队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尤其不满。作为盟友,腓特烈很希望彼得能坐稳俄罗斯皇位,一个崇拜、听命于自己的沙皇这对他有非常多的好处,所以他劝彼得不要轻易对丹麦动手,但彼得根本不听。退而求其次,腓特烈又劝彼得暂缓行动,他愿意做一个调停人,协调俄罗斯和丹麦之间的纷争,再次无果后,无奈的腓特烈劝彼得好歹打仗前先在圣彼得堡加冕,将皇位做实之后再行动,但彼得对东正教深恶痛绝,根本不想通过东正教仪式加冕。对于腓特烈让他离开圣彼得堡后一定要将叶卡捷琳娜看管起来的建议彼得也没听从,他只是将人带到芬兰湾,让后赶到远处的彼得霍夫宫居住后就不管了。】

【连一个外人都看出来彼得皇位不稳,但彼得还是不管不顾,甚至在抓到参与反叛行动的帕赛克上尉,问出政变谋划后,彼得的属下两次向他报告圣彼得堡的形势,彼得都没当回事。】

......

他们已经无话可说了,不听建议、不了解形势,翻盘的机会送到眼前,彼得大公都不知道抓住。只能说彼得大公没有当皇帝的命吧。不是索菲娅公主,换个人来也能将他推翻。

伊丽莎白已经不忍直视了,彼得蠢得就像没长脑子。

她很后悔。早在彼得从她派去的老师那里学不到东西的时候,她就该知道彼得智商低下,不该对他还报什么期望的。

伊丽莎白重重喘了口气,好在现在也不晚。

上天眷顾俄罗斯。

【彼得没有对叛乱做出相应举措,叶卡捷琳娜这边的人就反应相当迅速。他们注意到了失踪的帕赛克,明白时机不足以让他们做出更多的准备,政变在并不成熟的条件下仓促开始了。】

【事发之前,叶卡捷琳娜都还浑然不知,她当时孤身居住在彼得霍夫宫,和奥拉宁巴姆宫相距12公里,政变小团队并不在身边,是帕宁、奥尔洛夫兄弟碰头后商量了此次行动。】

【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从圣彼得堡赶到叶卡捷琳娜的住处,将熟睡中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叶卡捷琳娜叫起,带着她匆匆往回赶。】

【奥尔洛夫的兄弟则通知他们的手下和驻守在叶卡捷琳娜返城必经之路上的近卫军团护送叶卡捷琳娜,这支驻守军团是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的手下。】

【从睡梦中起来,披头散发的叶卡捷琳娜狼狈地坐着奥尔洛夫雇来的破烂马车前往圣彼得堡,中途险些因为拉车的马精力不足而被迫停在半路。他们幸运的碰到了一辆货车,货车的主人不知姓甚名谁,但他成了叶卡捷琳娜能够登上皇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为她贡献了两匹精力充沛可以拉车的马。】

【换上马后,叶卡捷琳娜在早上赶回了圣彼得堡,见到了奥尔洛夫兄弟召集起来的近卫军。】

【在那里,叶卡捷琳娜发表了讲话。】

【她说自己和儿子的性命受到皇帝威胁,她来请求近卫军的保护。但这并非是出于她的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和东正教的信仰。她的话得到了近卫军的狂热响应。】(注1)

【有了近卫军的支持,叶卡捷琳娜没有盲目去挑战彼得,她首先做的是前往历代沙皇加冕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在热情欢迎她到来的大主教主持下,加冕成沙皇,随后近卫军团也宣誓效忠女皇。】

【城中的民众完全忘记了奥拉宁巴姆的皇帝彼得,他们为新女皇的加冕欢呼雀跃,而在冬宫中,议员们和主教早已等候在此。】

伊丽莎白轻声叹息,整个政变过程跟她当初夜里推翻伊凡差不多轻松。

彼得早已众叛亲离却浑然不知,皇城上上下下大概就等着一个某个人出来将他拉下台。

不过彼得成为皇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过了多久?有半年吗?

能这么短时间就搞丢自己皇位的皇帝也不多见了,连伊凡都比他在位久。

他连个小婴儿都不如!

伊丽莎白背后,索菲娅轻轻吐出一口气,随后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笑容。

真好啊!未来的她没有遇见太多的困难。

【取得圣彼得堡军队、大臣、民众的支持之后,叶卡捷琳娜要想办法控制彼得。名义上彼得仍然是皇帝,如果他出逃或反击,对自己相当不利,甚至可能引发内战。她决定亲自带人去捉拿彼得。】

【而彼得还什么都不知道,他既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什么时候离开彼得霍夫宫的,也不知道她已经在圣彼得堡登基。】

【当天晚些时候,得到消息的彼得什么也没做,他没有听从荷尔斯泰因士兵的建议返回公国,也没有召回准备进军丹麦的军队先助他夺回皇位,连向芬兰湾的海军舰队求助的命令也朝令夕改。在彼得撤回让舰队保护自己的命令后,叶卡捷琳娜派来的海军上将接管了芬兰湾的舰队和堡垒,这斩断了彼得最后的退路,等他再想向堡垒求助时,这些海军已经宣誓向女皇效忠。】

【无头苍蝇一样的彼得团团转了许久,决定向叶卡捷琳娜求和,他提议两人共同执政,叶卡捷琳娜没有理会她,送信的副总理戈利岑当场倒戈。在此之前,向彼得请命自告奋勇来劝说叶卡捷琳娜的舒瓦洛夫、沃伦佐夫和特鲁别茨柯依已经投降。】

【久久没有等到回信,彼得又写了一封信,表示可以放弃皇位,只要让他和情妇回到荷尔斯泰因,好笑的是,这次送信的大臣伊兹迈洛夫将军也倒戈了,然后带着叶卡捷琳娜的命令反过来劝说彼得写下了退位的书面文件。】

【就这样,1762年6月28日晚叶卡捷琳娜半夜离开彼得霍夫宫,政变开始,仅仅一天后的29号下午,政变结束,在位半年的彼得退位,叶卡捷琳娜成为新的沙皇。

【随后彼得被带回圣彼得堡,软禁在罗普沙庄园。】

【8天后,退位的彼得死于罗普沙庄园。】

【作者有话说】

1、出自《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实际是两个公国,但从146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签署规定这两个公国永远不许分开,所以理论上来说,石勒苏益格也是彼得的固有领地。

不过这块地方在1721年,欧洲混战后归于丹麦,当时奥、瑞、法等国家都承认丹麦对其的统治

——

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伊丽莎白情夫的弟弟,当时的职位很多,军团的长官、科学院院长、哥萨克军队的长官

他也喜欢叶卡捷琳娜,年轻的时候,曾经每天步行二十多公里就是为了找和彼得在乔戈洛科娃家居住的叶卡捷琳娜吃饭,见个面又走回去。

叶卡捷琳娜的回忆录里记载她登基很久之后问起过基里尔,是什么支撑他每天走那么多路过来,基里尔说是爱情,叶卡捷琳娜哈哈大笑,才恍然大悟

——

政变中

最先投降的人:舒瓦洛夫、沃伦佐夫和特鲁别茨柯依

第一次送信的是戈利岑,当时是副总理大臣

第二次送信的是伊兹迈洛夫将军,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手下的近卫军和这人的名字一样,叫伊兹迈洛夫斯基军团。

近卫军的名字好像是按照最初成立时的资助人(贵族)或者成立地点命名的

腓特烈还建议彼得要打仗的话,将大臣们都带上,彼得听了,结果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投降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