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126)

作者:星星之北 阅读记录

“这些该死的贱民!”

贵族们骂声不迭,他们选择性忽略了欺压这个词,只听到了起义军的残忍。

连刚刚幸灾乐祸的大使们也皱起眉头,他们乐于看到俄罗斯的混乱,但出于自身阶级,对于起义军针对贵族的暴行,他们也同样感到愤怒。

这样能解释为什么没有外国势力趁乱插手了,能被派出去的至少都不会是平民,面对这群暴徒,有点身份地位的恐怕都不敢混进去。

【与国内的动乱相比,在南边的对土战争中,双方依旧是僵持状态。不久后,僵持被打破——土耳其苏丹在1773年12月去世。新上任的苏丹是前任苏丹的弟弟,和顽固、拒不与俄罗斯妥协的兄长不同,新任苏丹想跟俄罗斯和谈,不过俄罗斯不想谈。】

【即使国内起义军声势浩大,叶卡捷琳娜也没有动摇战争的决心,她继续命人跨国多瑙河跟土耳其军队作战。军队也不负所望,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领的俄军在克兹鲁德芝给土耳其军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在此情况下,土耳其再次提出和谈要求,这一次,俄罗斯答应了。】

【1774年7月,俄土签订库楚克-开纳吉条约。】

【条约最重要的意义是克里米亚半岛独立出来,九年后的1783年,不满足克里米亚独立的叶卡捷琳娜出兵吞并了整个半岛。】

【克里米亚半岛的独立令黑海不再是土耳其内海,俄罗斯打开了通往黑海海域的商路。】

【另外,土耳其还要赔偿俄罗斯400万卢布的战争赔款。】

【条约签订后,土耳其宣告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的全面失败,从此拉开了它“西亚病夫”的序幕。】

打了胜仗还有赔款拿?

一听俄罗斯胜利了,贵族们暂时将刚才的愤怒压在心里。

听到还有赔款,他们都惊呆了,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

一般战争,战胜国都是占领土地和人口,至于财富,全靠自己劫掠。他们第一次知道还能向战败国索要赔偿的。

竟然有这种好事?这不就是拿敌对国家的钱武装军队,再打敌对国家么?

一时间,俄罗斯贵族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纷纷对索菲娅投以赞叹的目光,以后他们打仗都要这么干!

想法是美好的,但这种方法只对软弱的政府有用。而且勒索太狠,暴脾气的国家可是会掀桌子的。ԧᏓșӳ

各国大使不像俄罗斯贵族们,只盯着钱看,对他们来说,战争赔款不是新鲜事。

虽然不希望俄罗斯崛起,但到现在,大使们也不得不佩服和惊叹索菲娅公主日后的魄力。一场谁都不看好的战争打到大获全胜,而且是在国内频频出事的情况下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离不开她的决策。

不是谁都能在面对国内困境的时候,还能一如既往坚定对外战争的决心。

别看神迹中说的俄罗斯胜利很容易,但凡索菲娅公主因为有一点因为起义而软弱恐惧,抽调兵力回国平叛,俄土战争最后都可能不会以土耳其割地赔款结束。

因为抽调军队不仅是分散对外的兵力,更会动摇前线士兵的士气和信心,这是非常致命的,尤其是俄罗斯之前在七年战争中因为彼得大公的操作吃过教训,就更容易动摇。

要是因为军队的动摇导致原本有利的战争失败,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动摇皇位。

普鲁士国王还真是眼光独到,给俄罗斯送了个好王储妃。

感叹完后,大使们才开始琢磨起“西亚病夫”这个称号。

这个称号明明白白昭示了土耳其帝国的衰弱。这让对黑海、地中海商路感兴趣的大使们不由在心里打起了小久久。

土耳其不行了,他们是不是可以跟在俄罗斯后面分点好处。

波兰对他们用处不大,土耳其就让很多人垂涎了。

土耳其苏丹:滚呐!

【土耳其战争结束后,叶卡捷琳娜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国内的起义,有了前线军队补充,一个月后,起义军就溃败四散。1775年1月,起义军的主要领头人全部伏诛,普加乔夫起义彻底失败。】

“好!”

俄罗斯贵族们忍不住欢呼,就该这样快准狠消灭这群暴徒。ԧlŝy

【之后的百多年中,俄罗斯再也没有爆发过比普加乔夫规模更大的起义,直到“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被处死。】

【作者有话说】

1、百科

**

库楚克-开纳吉条约:关于战争赔款在三个地方看到三个不同的数字:400万、250万和450万。文中取了库楚克-开纳吉条约百科词条里的400万这个数字。

**

普加乔夫起义,底层人报复贵族,起义结束后,贵族又报复平民。有些没参与起义的人会被起义军以拥护叶卡捷琳娜统治名义杀死,结果后来又被贵族反过头来报复,这些人是最无辜的。

——

第97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24)

再次被提起的尼古拉二世让伊丽莎白愣神。

革命。

她在心中咀嚼着这个词。

有了普加乔夫起义的先例在, 不难理解所谓“十月革命”代表的含义,原来沙皇的死不是因为侵略。

普加乔夫起义对贵族阶层的残忍和伤害已经令她侧目,什么样的□□能将沙皇都掀翻?这些底层的人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农奴、农民......伊丽莎白终于开始将眼神落下,谨慎地揣摩着她从前并不放在眼里的蝼蚁。

也许, 贵族对农奴的压迫确实到了极限?

伊丽莎白一会儿在想农奴解放, 一会儿又觉得现在的制度并没有太大不妥。

一个在农奴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君主,很难在突然之间做出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使有意正视这个问题, 伊丽莎白也理不清混乱的思维。

而索菲娅, 就更不要指望过于年轻的她能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

比起伊丽莎白的思考和动摇, 俄罗斯贵族们就没有那么多想法和触动了。

在欧洲, 君主和贵族从来不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国王某一天或许不再是国王,但贵族一直都会是贵族。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尼古拉二世的死, 如果革命对贵族阶层利益损害不大的话, 对他们来说,死掉一个君主还有另一个君主,最后的结果也就只是需要换一个国王服侍而已。

很现实,但这是贵族们一贯的生存策略。

总体来说, 俄罗斯贵族对“十月革命”和君主死亡的感触还没英国大使深。

国王被处死这种事,在场众人,没有比他更有经验的了。

但俄罗斯的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轮不到他去烦恼。

【结束对土战争、镇压起义后的叶卡捷琳娜开始忙着善后的事情。】

【1775年, 因为起义的冲击,叶卡捷琳娜对俄罗斯境内开启了大规模改革, 并且摒弃了之前的启蒙思想中的人人平等理念, 彻底倒向贵族。】

【在1775年颁布的《省级管理条例》中, 叶卡捷琳娜将全俄罗斯划分为50个省。在省级官员和地方机构长官选择上,叶卡捷琳娜希望贵族参与进来,并为此设立了贵族议会,授权贵族选出每个地区的首席贵族,并在省长的推荐下选出地区法官和“土地首领”。】(注1)

【1785年,《贵族宪章》进一步强化了贵族特权,削弱了其他阶级向上申诉的权力,农奴制延伸到其他地区,这些社会底层人民的权利被进一步压迫。】

【不过农奴制的发展也带来了其他问题。由于土地和人民绑定,俄罗斯境内的人口得不到流动,新占领的土地上需要人口开发,因此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的移民现象增多,其中德意志移民尤其多。或许是对于自己德意志身份的感情,叶卡捷琳娜对德意志移民赋予的权限最优厚也最宽松。这些德意志移民在俄罗斯南部和伏尔加河流域定居,形成了非常有名的聚居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