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228)

这些个盐商富户大多是太子门下养的钱袋子,自然也是知道陈珪在太子殿下跟前儿的得意的。闻听陈珪如此相商,不论心下如何作想,面儿上倒是不敢存疑的。于是陈珪便在第一时间筹集了赈灾与军备银两共计三百万两交由太子,由太子上交朝廷,之后再由户部与兵部官员商议着如何花钱之事。

至于陈珪自己,虽然最重要的银子已经筹上来了,可下剩的琐碎事情却更加麻烦。他既要带着户部官员妥善缜密的建立发行国债的各项流程,以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还要兼顾朝中各部大员的权力与利益——毕竟这是经圣人御笔亲批的开源之项,既然涉及到银钱与名利,总不好一人独吞,万人眼红。所以于公于私,陈珪都要想办法周全人事,做到太子吃肉他啃骨头,旁人也能喝着汤的局面。

除此之外,陈珪还得想着如何利用此事在朝中发展人脉壮大自己,如何取得盐商富户们的信任。毕竟发行国债之事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做到朝廷不与民争利,还得让利于民,挣得民心。最好能做到朝廷下次发行国债的时候,所有人都挣着抢着来买国债,而不是现下这种,陈珪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这些人还将信将疑,生怕朝廷是找借口黑他们的银子不还……

还有一则,此次陈珪筹办国债发行之事,是因为事态紧急临危受命。因为朝廷自己都已是青黄不接,恐怕到时也拿不出银子来还。所以陈珪同太子殿下、圣人商议后,便决定以税还债。

只是这种行为无异于是拆东墙补西墙,即便是这会儿解了燃眉之急。可是等到明年后年呢?到时候朝廷收不上赋税,不是还没银子么?

圣人思及此处,愁闷之余,不免也想到了那日十二皇子在勤政殿看似无意间脱口而出的,催缴欠银一事。只是这么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倘若办差的人没有大毅力大能力,恐怕也是干不成的。如今朝廷上,有能力有毅力且愿意趟这汤浑水的人,可不多呀……

且不提圣人如何思量,只说陈珪再筹措了银两军备之后,也知道此事不是长久之计。他认为要想让国库的银子多起来,还得多多思量开源之事。

只是以陈珪的为人处世之道,便是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想不到催缴欠银一事。一来树敌太多,二来也是嫌麻烦。又因陈珪这些年同商贾豪富往来甚多,况且他自己也是从中获利之人,所以陈珪给太子殿下出的主意自然也同此相关……

“你是说开海禁,重建市舶司?”太子殿下闻听陈珪之谏言,不觉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问道。

陈珪耐心说道:“启禀太子,是开海禁,不是重建市舶司。”

太子殿下恍惚了一下,旋即狐疑问道:“这重建市舶司跟开海禁难道不是一回事儿么?”

陈珪便笑言道:“启禀太子,微臣与裕泰商行的东家有旧,因而有幸在裕泰海商的船队上投些银子,吃些红利。这件事情,想必太子殿下也是知道的。”

太子点了点头,陈珪乃是他的得意心腹。况且他们君臣之间也算是因为这件事情结识的。个中缘由他自然知道。

陈珪见状,继续说道:“微臣因着这一分股,每年分的红利多达十余万两。而这十余万两银子,对于商队往来一趟的收益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可见这海商的获利颇丰。如今国库空虚,朝廷艰难。倘若想在穷苦百姓上捞银子,既捞不着多少,名声还不好听。莫不如把眼光放远一些,去挣那些海外番夷的银子。”

陈珪顿了顿,眼见太子殿下捧着茶盏若有所思,又说道:“海外番夷仰慕我朝甚久,因而我朝所产的丝绸、瓷器、绫罗、盐茶等物,在番夷之地广受欢迎。而番夷之地所产的香料和各色西洋机括,在我朝也颇受追捧。太子殿下英明睿智,自然也是知道其中利润的……既然是这样,与其看着他们挣银子上孝敬,莫如朝廷也成立个商队,自己挣银子丰腴国库,岂不更好?”

太子殿下用茶盖儿轻轻磨着茶盏,沉吟了半日,方才说道:“所以你方才建议开海禁,就是为同番夷属国通商?”

“不错。”陈珪点了点头,仿佛看穿了太子殿下的想法一般,继续说道:“海上贸易利润巨大,只要成功往复一次,便是一本万利。到时候圣人见了这些好处,自然会知道为什么那些个功勋显贵明知朝廷有海禁,却仍然在暗地里支持海商同番夷做生意。眼见着大笔的银子就在眼皮子底下淌水儿似的溜走,圣人英明神武,自然会想到前朝开市舶司,征市舶税之事。又何须我等提醒?”

上一篇:红楼之皇商 下一篇:红楼小地主

八爷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