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黛玉’(17)

贾母面上假意责怪王熙凤,话里用的‘以为’‘谁曾想’等词显然为王熙凤开脱。贾母意在告诉黛玉,她们尽力了,信被弄丢是不可抗拒的事儿,怨不着谁。

黛玉这时候或哭或闹的,倒显得她十分的小家子气了。(最好的反应,不过是一阵沉默,而后大气的笑一笑,说不介意什么的。

可黛玉心里却很介意,那些信是她一天一天冥思苦想写出来的。从刚开始不会写毛笔字,到现在提笔能书一手麻溜的小楷,都是靠这信天天练出来的。她想让林如海活着,奈何路途遥远,通信机会有限,她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去鼓励林如海,只有靠写信,而且她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向林如海传信。

现在这唯一的一次机会被那个叫张仟的小子搞砸了。林黛玉恨得牙痒痒,这个张仟千万别落在他手里,否则……呃,不对,她该怪劫匪才对,嗯,这些劫匪千万别落在他手里,否则她会叫人扒光他们的衣裳,挠脚心三天三夜。

她这个人,很善良的,对付敌人都是如春风般的仁慈的手软,绝不会让他们哭的,挠脚心挠到她们乐死才爽快!

“可怜林妹妹对林姑父的满腔孝顺之意,被我不小心……为今之计,只好麻烦妹妹再写一封。”

王熙凤拿帕子拭泪,乖巧的认错,余光不忘扫过平儿和林之孝家的。这二人吓得寒颤,这事儿是她俩定的,如今出了事儿,害二奶奶在老太太面前抬不起头,她们心里不约而同的料定二奶奶回去之后不会轻饶了她们。

“莲嫂子请宽心,我再写一封就是了,信丢了没关系,只要送信的人没丢命便好。若不然,黛玉这信的代价太沉重了。”

黛玉巧言劝王熙凤,令在场众人不禁暗赞她识大体。纷纷赞了黛玉几句,贾母也觉着黛玉懂事,心中不禁更加疼惜了几分。

次日黛玉写好一篇长信,午饭后,亲自去王熙凤房里交备,进了屋才见凤姐儿才用饭,不得闲,也没叫人打扰她,自己进了抱厦去逗大姐儿。那丫头刚过了三岁,正是水灵可爱的时候,说话呜呜的听不清楚,只能用手乱抓。黛玉从头上扯下一只坠珠钗逗她,让大姐儿叫她‘姑母’,大姐儿很喜欢追着的小珠子,伸手抓啊抓,抓不到,急了,作势抽鼻子要哭。黛玉慌了,赶紧把钗递到大姐儿手里。大姐儿胖乎乎的小手握住钗之后,立马备在身后,塞到被下面,然后笑着摊开两只空空的手掌对黛玉咧嘴笑。

大姐儿的乳母陈嬷嬷见那金钗嵌珠镶玉很是贵重,不敢怠慢了黛玉,赶紧抱住大姐儿,欲从被里拿回钗还给黛玉,怎料她手刚碰那褥子,大姐儿的鼻子抽起来,眼睛里浮出水汽,眼看着就要哭。陈嬷嬷赶紧收手,大姐儿哭起来,琏二奶奶对她免不得又是一顿说,她最怕这个了。

黛玉被大姐儿的举动逗得差点笑抽过去,对陈嬷嬷道:“没想到她小小年纪还懂得藏‘私房’了,你说她像谁呢?”黛玉别有意味的问一嘴。

当然像她厉害的娘了!

陈嬷嬷不敢说实话,笑嘻嘻的摇头,算回了黛玉。她见黛玉手里拿着一封信,昨儿的事儿她多少听说了一些,心里暗暗叹口气,颇为同情林姑娘的苦。说话自然比平常软上几分,见黛玉待她没什么架子,话也多了起来。

“姑娘何不趁着奶奶用饭的时候去,本来饭后是该她清闲的时候,可今儿周瑞家的领来一老一小,说是二太太家的什么亲戚,正等着二奶奶饭后见面呢。姑娘那时候去,也不合适的,何苦多等上一遭儿。亦或是把信交给别人来办,不必用在这等着的。”

“我啊,本没事儿,来这遛食儿呢,她这人多,瞧着热闹,我也来凑一凑。见不见的,我不着急。”

陈嬷嬷就爱听林姑娘说话,人美声美,语气态度也可亲。便打开了话匣子,说些她觉得有趣儿的见闻。

黛玉倒不关心这些,她反而爱听陈嬷嬷的家世,多问了几句。陈嬷嬷便把她打小的到大的经历讲给黛玉听。

陈嬷嬷本来出生在京都城一户平常百姓家,虽算不上富庶,每天的日子倒也算充实无忧,陈嬷嬷上有两位个兄长一位姐姐,长兄参了军,没两年战死了。如今兄弟只剩了一个,长姐远嫁到扬州,几十年了无音讯了。她还有个小妹,十四岁的时候被卖到一家大户人家做丫鬟,活计十分体面,后来她伺候的小姐出嫁,恩典她出了府。因模样长得好,被一位来京买办的商户相中,做了他的小妾,给跟着商人去了杭州。

“我这妹妹从小和我亲,嫁了人之后,稍过两个口信儿给我。听她的话,似是过得挺好的。我那位妹夫是做漕运的,家底丰实,吃穿用度自不用愁的,对她也好。上个月她还稍口信给我,说不日便随妹夫父子到京,等安顿好了,便请我过去,让我再不必给人家做牛做马了。”陈嬷嬷说到后面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怕隔墙有耳,被有心人传到主子那里去。

鱼七彩/七彩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