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仁宗皇帝本纪(120)

作者:觉三千里 阅读记录

因此几乎每一处州府的长官都发了公文告知境内所有读书人,凡有功名在身者,若是想去京城晏校长的清北大学读书,依往年进京参加会试的规格发放路费补助。

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若是也想上清北大学,却无力支付路费,可以来府衙参与考试,确定你是正经读书人之后,由州县长官自掏腰包供你进京。

反正咱们大宋朝的官员有钱,乐意做慈善。

因此九月一日那天,聚集在清北大学刚刚建成的校园门口的,是一支超过了十万人的队伍。

晏殊暗暗捏了把冷汗。

这十万人里,有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师从晏殊的学子,有隔壁工厂送孩子来学门手艺的工人,更多的是东京城里的好事者,想要来看看这个“天下第一才子”和他的学校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人过一万,就是乌压压望不到头的一片。过了十万,就连空气都为之颤动不止。

十万人的言语、呼吸、吵闹、哭笑一并向晏殊袭来。

晏殊接住了。

同时,一股隐秘而尖锐的兴奋从心底里翻涌而上。

直到今天之前,他都把创办清北大学当作讨皇帝开心的一个任务。

皇帝满意了,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寇准老了,再过几年就该致仕,到时候他就是新任枢密使。

不止是枢密使,他还会是参知政事,是集贤殿……不,昭文馆大学士。

他会复制寇准走过的每一步路,终有一日,他也会成为托孤重臣,也会权倾朝野,也会受封国公……

他会成为下一个寇准。

而今天,面对着十万人的队伍,晏殊忽然觉得。

寇准算什么东西?

我可是晏殊!

我将要做到的,是寇准连想都没敢想过的事——

我会让全天下的人都识字,都读书,我会每年为官家培养几十个进士,几百个举人,几千个秀才,几万个童生——

全天下的人,都会是我的学生。

我会流芳百世,因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万年后,人间将会记住我晏殊的名字,而寇准,早已风化在时代里。

晏殊对着嗡嗡然喧闹的十万人,张开了双手。

“其实我还是觉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挺好。”

赵受益坐在火柴厂厂房的屋顶,俯瞰隔壁大学门前聚集着十万人的大广场。

今天学校开学,蒋平给工厂放了一天的假,给工人们充足的时间把孩子送去隔壁学校报到。

这几个月里,蒋平没少在工人中给对面大学做广告,尤其宣扬了其中对于工人们尤其具有诱惑力的几点。

一,每天十个铜钱管三餐,早上开工之前把孩子扔进学校,晚上收工之后接回来就行了,到家之后倒头就睡,一整天都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情;

二,一年只需要两贯学费,就可以跟着天下第一大才子读书——你说你不认识天下第一大才子?人家可是前任枢密使,虽然是副的,那也是天大的官!换往常,两贯铜钱你都见不着人家一个背影!

三,大学里不止教读书识字,还教律法算数,孩子学个三四年出来,别的地方不说,就在咱们厂里,当个账房是足够了。你们不是眼馋人家账房干活不累每月还比你们多拿一贯钱吗?那就送孩子去对面上学啊……

一来二去,几乎整个工厂的工人都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对面大学了,有几个送几个。反正不过是一年两贯钱,还不要求一次性付清。火柴厂月钱发的爽快得要死,还包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还给东西,大家但凡有个家室,不吃喝嫖赌的,其实都不差这一点钱。

十万人将学校门前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有种前世学校开学的意思了。

赵受益暗道,得亏他想到了这一点,让晏殊把广场往大了建。

否则今天这十万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那可是清华的校训——晏殊给改成什么了来着?”

“兼济天下,不怍于人。”

“怎么没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加上?”

刘恩思考了一下:“加上这句,就不是个四字对子了。”

赵受益笑道:“反正他是校长,校训由他定。”

他指着远处的人群道:“人真多,咱们用不用去帮个忙?”

十万人,就算一半是撩闲的看客,那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晏殊今天能够将入学的登记工作完成就不错了,编花名册、考试分班、确定志愿都得等过几天的。

正因工作繁重,在京的保皇党众人都被派来给晏殊帮忙了。

在一旁帮晏殊登记的是范仲淹和包拯,还有几个晏殊素来得意的徒弟,如今被招进大学做老师的。带着禁军在广场巡逻维持秩序的是狄青和展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