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仁宗皇帝本纪(19)

作者:觉三千里 阅读记录

其实真实历史中的寇准对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不怎么感冒,但谁让这是魔改版玄幻宇宙呢,寇准本人死后都要去当阎王,活着的时候得了几卷天书兵法又怎么了。

完全没问题。

那几卷兵法还是他和刘恩辛辛苦苦照着系统提供的资料编撰出来的,主要是指导寇准该怎么发动群众,怎么训练民兵,怎么打游击战,怎么坚壁清野。

契丹属于侵略者,非本土作战,本身地利人和一个也不占,再加上不可能携带很多粮草,所以只要把战线拖长,不让他们抢到粮草,契丹没有粮吃,不战自败。

毕竟契丹对宋军的优势就是骑兵多,而骑兵都是耗粮大户,没有粮草,人还不说,马先饿得走不动道了。

所以宋军想要抵御辽军的侵略,一种办法是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这个做不到,边境没有天险,还修不起来防御工事。

另一种办法就是坚壁清野,组织人民群众打游击。

没有山林,那就挖地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耗到契丹没了粮草,这一仗就算打赢。

但游击战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边境城市常年被契丹骚扰,对于契丹有畏惧,有仇恨,对于中央朝廷却只有轻蔑——别人不知道,边境上的人还能不知道你宋军的底细?

都是软脚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时候你让他们跟着朝廷派来的人一起抗战,怎么可能呢。

所以赵受益要派寇准去。

寇准曾在澶渊之盟那时候带领宋军抗击过契丹,结果不能算太好,也不能算太坏,但已经是这几十年里很漂亮的一仗了,至少比当年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要强的太多了。

边境人民对于寇准是有信任在的,只有让寇准去,此役才有胜算。

毕竟他们也不求能赢得多漂亮,只求别输的太惨烈。

况且边境民风彪悍,和契丹也有血海深仇,地利人和宋军这边都占了,胜算还是很大的。

至于寇准会不会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

赵受益只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不是宋真宗,更不是宋太宗宋太.祖。想要强大的军队,就要承担武将造反的风险。

想要降低这种风险,办法有的是,但把军队改造成一坨*,让军队无力造反,更无力御敌,则是其中下下乘。

反正他有金手指,随时监控寇准的忠诚度就好了。

想到这里,赵受益打开寇准的属性值面板。

由于他查看寇准数值的次数太多了,系统已经把寇准设置为了经常访问的界面,快捷方式就在首页,根本不需要面对寇准,就可以查看。

看见那依旧高达97的忠诚,赵受益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我架空皇帝,操控朝政,干预立储,但我知道,我是个忠诚值高达97的大忠臣。

至于那高达99的野心……

赵受益只能选择性失明。

反正依照寇准的行事逻辑,他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

而且寇准年纪大了,在朝廷里人缘也说不上好,等过几年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直接致仕,这种臣子,你防他造反都是白废力气。

所以赵受益还是挺信任寇准的。

辽国入侵如何抵御这种大事不是在大朝会上能够商讨的,散朝后,刘娥把赵受益打发去写作业,领着寇准和几个文武重臣去了御书房。

赵受益写着作业,把刘恩打发去听墙角。

一个时辰后,刘恩回来了。

寇准和刘娥达成一致,由寇准兼任枢密使,带兵十万,至河间府迎敌。

第10章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宋朝官制中,枢密使是掌握最高军事权力的官员,但大多由文人担任,以防止武将专权。

赵受益不是很认同这种做法,外行指挥内行在哪里都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配置,更何况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再加上宋朝为了压制从五代十国流传下来的尚武风气,刻意贬低武人的价值,导致宋代的读书人既不习武炼体,也不钻研兵书,对领兵打仗不精通,更不屑于精通。

然而真正到了战场上,掌握最高决策权的竟然还是这帮文人,这也就不能怪宋朝外战无能了。

让一群读着圣贤书长大的文人统领千军万马,还指望着能驱逐鞑虏,保家卫国,这怎么可能呢。

也就是到了南宋的时候,因为被金朝打傻了,统治阶级才稍稍放宽了对武人的限制。

但岳飞该杀还是杀,所以整个宋朝的尿性是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

宁可被外敌摁在黄河里打,也不愿意给武将一点点自主性。

宁予友邦,不与家奴,就是这么有原则,略略略。

寇准平生以“出将入相”自诩,认为自己是文武全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放眼整个大宋,像这样的人才太少了,一只手可能不够数,两只手肯定数得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