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仁宗皇帝本纪(318)

作者:觉三千里 阅读记录

白锦堂和公孙策都装似没有听到这个“口误”。

“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京城的蒋老板与在下的朋友,派了人来扬州指导我怎么开厂,否则我可开不起来火柴厂。”

赵受益道:“这也很是不易了。蒋老板并非是吝啬之人,他在江南那么多的朋友,大多是商贾,一定不止有你一个人向他请教如何开厂。可最终只有你一个人把厂子开起来了,这就是你的本事。”

白锦堂忙又自谦了一会儿。

赵受益道:“既然白先生这么会经营,不知有没有兴趣与我们一起经营一份产业?”

白锦堂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什么产业?”

他是个凭直觉赚钱的商人,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经营,很可以做来试试。

赵受益问他:“你都不好奇‘我们’究竟有哪些人么?”

白锦堂道:“那敢问,阁下究竟要我与哪些人共同经营呢?”

赵受益指了指自己:“我。”

又指了指刘恩:“他。”

“你的老朋友蒋平。”

“你弟弟的师父夏玉奇。”

“韩彰、徐庆。哦,还有这位公孙先生。”

白锦堂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赵受益继续道:“而我们经营的这份产业,是一个网络。”

“网络?”

赵受益在亭中的石桌上比划着:“那位徐壮士,也是你的朋友。他的定位在晋地。他负责为我们提供石炭与铁。”

“这里是汴梁,我、他、蒋平、韩彰夏玉奇在这里。我们负责统筹、研发、生产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

“我们都在江北,与江南隔得太远了。你知道,即使有了自行船,也不可能改变距离上的天然劣势。所以我们需要在江南有一个次中心。”

他指着白锦堂:“你要不要来当这个次中心?”

白锦堂看着那空无一物的石桌许久,缓缓地道:“敢不从命。”

赵受益道:“你这个次中心从定位,是替代生产。所有在汴梁研发出来的东西,生产的东西,扬州都要有。”

扬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贯通南北,又是淮南重镇。在岭南尚未如何发展起来之前,它是江南当之无愧的中心。

将它当作生产副中心的话,可以将货物辐射到整个江南地区。

赵受益微笑:“你方才是不是在和徐庆商讨购买石炭的事宜?”

白锦堂一惊:“确有此事。”

他是怎么知道的?

明明他们是在无人的房间里商议的,从来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以徐庆和他的武功,如果有人偷听,不可能发现不了。

废话,当然是刘恩听到的。

你们的武功还是太差了。

赵受益道:“不必慌张,这很好。就如同你所预料的一样,等到两年之后,自行船的数量会增加到如今的六七倍。那个时候,官府势必无法承担提供石炭的任务。到时候,长江以北的石炭供应会直接来源于晋地,而长江以南的石炭,自然会来源于扬州这个交通要冲。”

“所以我选择你来做次中心。白先生,你真的很有远见啊。”

第124章

白锦堂谦逊地笑笑:“这并非什么远见,只是利令智昏罢了。自行船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石炭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官府在江南码头附近的石炭供应已经岌岌可危,甚至私下里向中小商户收购多余的石炭。扬州城里看见了这个商机的人不止我一个,只是我胆子大些,又有些做生意的朋友,彼此帮衬,一起发财罢了。”

赵受益笑了一声:“交朋友,也是件有远见的事情。”

也不是人人都像你,说交朋友就有这么多能人异士等你结交,还永远不缺交友经费……

白锦堂笑而不语。

赵受益道:“既然如此,朕就考考你。你觉得,如今汴梁城里的这些产业,那一份最应该先扩张去扬州?”

他所说的“这些产业”,指的正是蒋平管理的所有工厂。以白锦堂和蒋平的交情,一定清楚他手里究竟有几家工厂。

白锦堂毫不犹豫地道:“造船厂。”

赵受益问:“为什么?”

白锦堂答道:“凡是做生意的人,无不盼望商路通达。商路通达,首赖交通。自行船的速度比之前的帆船快出十倍有余,且能承载更多的货物。此等神器如果遍及了大江南北……”

他畅想了一下那瓜洲渡口百舸争流、成千上万的自行船排列于长江之上,每一艘船里都满载着沉甸甸的粮食、货物、财富的情景。

“草民实在是等不及了。将造船厂扩张到扬州,也就意味着能比现在多产一倍的船。因此,若要草民来选择,自然首先要选造船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