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同人)花宴+番外(73)

作者:纳兰尐狐 阅读记录

为了方便记叙,此人今后就用“沪子”代称,沪是上海的简称,虽然“沪子”听上去像某种瓜类,总好过“汪二狗”这样的诨名。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小花他们一时没明白“啊套”是什么东西,随即就见沪子从装备包里翻出了一捆白花花的…呃…鞋套。

吴邪一看就一乐,心说有戏了,那是一种建筑上常用的防火材料,叫“石棉”,可分为蛇纹石石棉和闪石石棉两类,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关键是不会燃烧。

对石棉的发展和利用,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人民根据石棉的特性,称石棉为“石麻”、“石羢”或“不灰木”,利用石棉织成的布帛,则叫“火毳”或“火浣布”。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周穆王元年大征西戎,将其打败之后,西戎敬献“火浣布”,书曰:“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注释:西戎在今天陕西省风翔县以西的渭河流域一带。

不过石棉制品在古代非常珍稀,究其原因,是石棉产地大多处在偏远地区的崇山峻岭或穷山恶水之中,交通闭塞,运输艰难,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只有石棉产地的少数民族,开采少量的石棉纤维,手工织成布帛(火浣布),以其不燃的特性视为奇珍异宝,作为贡奉的礼品而传入关中地区。

沪子一边拆鞋套,一边让汪冕再去拔了两块墙砖,然后把砖块塞进鞋套里,扎紧开口,像打水漂一样横甩了出去。流星锤似的鞋套在平台上滑行了十几米,蹭起一路粉尘,但未冒出一丝磷火。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鞋套,等待了几分钟,还是没有燃烧的迹象,胖子首先大笑起来,接着其他人都笑了,汪冕第一个穿上石棉鞋套,准备身先士卒,却被老四拦住。

“老大,这种事情就交给我吧。”老四说着,就穿上鞋套跳下了台阶,几个跨步走到下层平台边缘,站了站,确定脚底不会着火,便对他们做了个OK的手势。

其他人马上开始行动,全部穿上鞋套,集中到了下层平台边缘,迅速用登山绳互相连成一串。

汪冕拍了拍老四,继而摆出一副金鸡独立的造型,单手扯掉自己右脚的鞋套,凌空一步踏上了青铜柱,再把左脚收过去,扯掉鞋套往前走,直走出十几根青铜柱那么远,汪冕转头朝他们打了几个手势,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过程安全。

于是他们陆续照葫芦画瓢,一个一个挪到了青铜柱之上。柱顶的平面只够站一个人,四面无依无靠,底下是星海一般的深渊,看着就会头晕,而且越往前走风越大,水声也越发震耳欲聋,沟通基本靠吼,那感觉别提多磕碜了。

所幸一路走的小心,没出什么状况,但是临近断崖之时,峭壁的一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走在最前面的汪冕一下就蹲了下来,死死抠住青铜柱的边沿。而队伍中间的小花因为体重太轻,加上满身装备也不到两百斤,几乎给吹的摔下去,多亏黑瞎子及时收绳子扯住他。

刹那间,其他九个人都趴下了,只有胖子屹立不倒,在狂风中巍然不动,他仰天长笑:“怎么样,豆芽菜们?胖爷我上天入地,靠的就是这身神膘,晃一晃风云骤变,抖一抖地动山摇,哈哈哈哈……”

没人顾得上搭理胖子,吴邪的鼻涕都飞出来了,也腾不出手擦。

汪冕急中生智,说:“我们一个背一个,两个人的体重加上装备,肯定超过胖爷的重量。”

他们的行走顺序是汪冕、老四、黑瞎子、小花、闷油瓶、吴邪、胖子、沉默寡言的汪家人A、沪子、没有存在感的汪家人B。照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黑瞎子立即伸出手,对小花喊道:“抓紧我,跳过来!”

小花想都没想,一把攥住黑瞎子的手,毫无畏惧地迎风起跳,因为他知道,黑瞎子一定会接住他。

“要背还是要抱?”黑瞎子搂紧了小花,笑嘻嘻地问。

小花果断选择了后者,抬腿缠上黑瞎子的腰,像只树袋熊似的,牢牢攀附在他身上,把脸埋进他颈窝里,躲避狂风的侵袭。

黑瞎子咯咯直笑,贴着小花的耳朵呼了口气:“乖宝贝儿,嗲死了,嗲得我腿都软了~”(注释:嗲diǎ 形容撒娇的声音或姿态)

“软你大爷!”小花瓮声瓮气地骂道:“该硬的时候就要硬!”

与此同时,闷油瓶转身,对吴邪伸手:“跳!”

吴邪努力站起来,大吼了一声:“小哥,我来啦!”吼完,他就看到闷油瓶突然笑了,那一笑,真的是天地失色,他所有的紧张情绪,都在这一笑之间灰飞烟灭,等他回过神来,人已经稳稳地落入闷油瓶怀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