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东吴处处修罗场(三国)(54)

作者:半半半子 阅读记录

然而他跪坐许久,正觉精神不济的时候,周瑜却突然问他:“公纪,这竹笛,你辛辛苦苦做了那许久,现在又不要了吗?”

陆绩抬头,便看到了他手上正握着之前自己做的、后来又送给鲁肃的那支竹笛。

陆绩:……

“这笛子怎么又落到你手上了?”一支竹笛辗转这么多回,孙婺也很意外。

“公纪将此笛赠与子敬,可子敬不爱丝竹,便又赠与了我。”周瑜食指轻掂笛身,又带着笑意看向陆绩,“当时借你竹笛试音时,我看你似乎很喜欢这它,现在又不喜欢了?”

语气是哄小孩的语气,陆绩却察觉到了他话中的机锋。

陆绩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前后矛盾的举动,引起了周瑜的警惕。一场白忙活没有让他记起任何事,用来试探他的东西,结果反过来被他用来试探自己。

深吸一口气,陆绩打起精神回答他:“不过是为了谢子敬与我讲的故事……彼时我手上也没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

“是吗。”

“自然。”

人声嘈杂的队伍里,两人之间只有短暂的对视,周瑜不过多表露,陆绩只假装从容镇定。

周瑜:“那便多谢公纪了。”

陆绩:“不必客气。”

对话到此结束,两人之间开始涌动起一些暗流。

作为同样处于这暗流之中的孙婺,她的思路却被玄色服饰的周瑜、跪坐一边的陆绩,以及两人之间略有些奇怪的氛围,带去了其他的维度。

虽一时记不清晰,但似乎也曾有过与之类似的时刻。

是在什么时候呢……

*

到达曲阿城外时,孙策与父亲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人都在城外迎接。

若是从前,不可能有这样的阵势——周瑜初加入孙策阵营时还无甚功绩,而且太过年轻,并不能让这些老将服气。

然而这一世,他冒险去一趟庐江,走的时候只带了几百骑兵,回来时却带了一千余人,外加鲁肃、吕范、刘晔三位,当然,也有孙婺和陆绩,已经是非常大的功绩。

军营驻扎在城外,周瑜作为将军要和将士们喝酒庆祝,孙婺与陆绩这两个妇孺,如今还被划分在“家眷”之类,于是便要被带回曲阿城内。

在城门口迎接的是孙权。

孙权开春便要十五岁,是个紫髯碧眼的小少年。他个子长得快,已经快和兄长一样高。见到孙婺,他脸上发自肺腑的喜悦很明显,但与孙家其他乖张的子女们不同,他在行动上已经学会了克制,在平辈里最为沉稳。

“阿姊。”见到她,孙权先是认真作揖行了一个礼。

孙婺回礼。

回完礼,正要提醒陆绩拜见他从前的主公,却发现陆绩已经趴在随行护卫背上睡着了。

陆绩脸色红扑扑,大冷天里额角的汗水蜿蜒滴到地面,呼吸声也有些急促。孙婺手掌贴上他额头,炙热的温度烧的她掌心都发烫。

孙婺心像被揪了一下,正想从护卫身上将陆绩抱下来,忽然想起上一世其实也是这样。

不停地看医生,反反复复好不了。

以前觉得陆绩活到三十二岁很短命,但要不是和他一起生活过,其实很难知道他能长大到三十二岁已经是克服了无数次困难。

视线从陆绩身上移开,孙婺发觉孙权还看着自己,便和他解释:“营中医官为公纪把过脉,他喝完药或许有些困倦,我便不叫醒他了。”

“无妨。”说着,孙权又转身领着她往家中而去,边走边与她叙旧。

一开始只是简单寒暄,“阿姊。你回来怕是受了许多苦,母亲和弟妹们都在家等着你,要为你接风洗尘……”

后来说起家中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他便开始回归少年人的率真,话开始变多,“也幸好你不在家,阿翊、阿匡、香香三个天天吵闹,无法无天。兄长又常在军营很少回家,我也管不住他们,况且待兄长攻下吴郡,我也该去为兄长分忧,不能在家看顾着他们,看来之后也只能叫阿姊提点他们一些。”

孙婺:……我就知道。

知道是知道,听到孙权这么说,孙婺脑袋已经开始发晕。

她猜测是葛玄的符咒开始奏效。等自己彻底晕过去便没谁会指使她带娃,于是她暂且大包大揽地应了下来,“那是自然,本来也是我该做的。”

孙权露出个如释重负的笑,又说:“果然我们家是最为和睦的。阿姊你可知?母亲准备了许多吃食,香香还特意给你酿了壶酒……”

孙婺察觉到他话里的不对劲,停下脚步,“香香才六岁吧?这么小年纪也会酿酒?”

孙权腼腆一笑,略带自豪,“香香如今会的东西可多了,是个小神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