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不做炮灰一[综]+番外(1069)

在心里算了一下自己会的知识,最后林琳便坐着黄包车去了离家最近的女校应聘去了。

林琳应聘的职位是外语讲师。

林琳会的语种多,而且还做过翻译,给女校的学生们教授外语绝对没问题。

应聘的过程很顺利,林琳拿到聘书外,又跟着校长在学校里转了转。

见了她未来的同事,以及将要上课的几个班级和礼堂都在什么地方。

与教务主任见过面,林琳便拿到了她的课时表和一套外语教学书籍。

林琳一周上十二节课,一般都是上午的课,除了寒暑假外,每周日休息。下午的时候可以留在学校备课,也可以回家里去备课。

学校很隐晦的跟林琳提了一句在学校备课还可以帮助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解答一下课业上问题。

林琳听明白了,也向学校的校长表示,除非特殊情况,她都会在下午的时候留在学校备课的。

在学校转了一圈后,林琳又与校长回到了办公室。

林琳在准备告辞前从她那个不算太大的手包里,拿出一个盒子来。

那是只根价值不菲的钢笔,专门用来贿赂校长的。

所谓女校,上到教职人员下到学生,除了看门的大爷都是清一色的女人。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一定少不了,所以林琳便准备先下手做些准备。旁的不说,只要提前打点好,至少不会有什么欺生的事情发生。

刚刚校长已经考校过她的外语水平了,现在给这只钢笔是什么意思,跟本不用说得太明白。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林琳便告辞离开了。

学校给了林琳一个月六十块银元的工资。如果教的好,下学期还会涨。

林琳工作的事妥了,而且还是一份工资不算低的工作。

六十块钱,养活他们家四口人那是绰绰有余。不但如此,她至少不会觉得日子无聊了。

而且她工作的这段日子,还可以让良子和索仑去收集这个时代的资料。

林琳是准备在上海呆一段时间,等资料收集齐了便回东北。

她想去东北看看。

如果她按着记忆里的路线寻找,能不能找到那处村子。

若是她找到了那个村子,她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也许多少年后她还可以亲自为自家婆婆接生……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紫瑾轩扔了1个地雷,大家晚安。

民国时做教师的工资是很高的。——下面是度娘来的资料。

当时的月工资,一个普通警察是2块银元,县长是20块银元,而国小老师可以拿到40块银元,大学教授就更高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沈从文,矛盾,田汉、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月收入都在200—300块银元之间。

三十年代上海一流的影星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周旋是当时超一流的明星,她的收入为每月200块银元(当时无片酬,和电影公司签约后从公司里领取固定薪水),蓝萍的薪水是每月60块银元。

季羡林从北大毕业,在济南教中学国文,月薪是160块银元。所以后来季羡林去德国留学都是自费的。

一块银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100到200之间。但是,当时的1块银元可比现在100块值钱。

在1927年(民国十六年)的上海,1块银元能买150根油条,或者35碗乌鸡面,或者80瓶荷兰汽水。大户人家办丧事,最名贵的“知宾酒席”也不过2块银元一桌。

当时的高级鱼翅席每桌12块银元,加酒水消费总共不到20块银元,每人平均2块银元。

北京城内最高档的粤味“谭家菜”,40块银元一桌,主菜是每人一碗厚味鱼翅,可供11人入席。

《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担3-4个银元,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中写道: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一两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鲁迅曾一度租住在砖塔胡同61号,三间正房月租金只要8块银元。

当时北大文学院长胡适购置一辆小汽车,耗资500块银元,只相当与他一个月的工资。

1936年,顾颐刚也购置小汽车一辆,每月支付司机的薪水是20块银元。

当时国内注重人才,除了丰厚的工资,民国文人们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是今天的教授们无法比拟的:1931年,清华大学为招聘贤能,不但开出300—500块银元的高工资,还为提供新式住宅。

例如闻一多、俞平伯等人居住的清华新南院,是30栋新建的西式砖房,每位教授一栋,不但各有一个花木葱茏的小院,还有书房、卧室、餐厅、会客厅、浴室、储藏室等大小14个房间,电话、热水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