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同人)香江旧事[娱乐圈](1109)

作者:璨月蝶心 阅读记录

“人生总是很难得偿所愿的,所以我只能在理智和感情之中,选择我更想要的那一样。”面对苏韵的提问,他如是回答道。

得益于陈柏杨的陪伴和开解,苏韵也终于是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思考里,大致想清楚了自己未来想要的选择和自己未来想要变成的模样。

这个瓶颈一打开,这部用来冲奖的新电影女主人公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灵魂”,也是终于被苏韵在电光火石之间,捕捉成功。

得到了苏韵最新修改出来的剧本,同样觉得自己陷入困惑之中的梅妍霜也是眼前一亮:这一部电影,严格上来说是香江第一次和内陆“正式合作”的商业电影。

不过这部电影在隶属“商业”性质的同时,也是兼顾着一些独特的、接近于政治宣传任务的艺术要求。

这是一部着眼于香江“新市镇”政策,用已经成功的结局去反推过程,并且也是给予一水之隔的深市用作城市建设参考范例的电影。

所谓的“新市镇”,在早期的相关文献则是称为卫星城市——它的作用,就是将不同发展阶段统筹归纳,用强而有力的手段和极其长远的目光去作出规划,以应付香江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提升的人口增长,并且藉以分散挤迫在市区内的人口,从而改善整个地区的居住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作为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一员的女主人公,在吸收前期错误案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来重新规划出一个两全其美的策划,并且在后来的落实建设之中取得成功,成为各界人民交口称赞的一个人物传记故事。

而取景的目标,自然就是新界区这一批已经发展起来、兼且发展前景相当明朗的“新市镇”。

比之目前还因为种种原因而过分纷乱的深市,这种能在各自城市内自给自足、同时也能减少市区公共设施负担的“新市镇”,无疑是可以给深市一个相当成功的参考范例。

尤其是深市随着发展,也逐渐呈现出香江早年那种中心区先进发达而又拥挤不堪、周边和边缘区资源丰富却又荒芜破败的倾向。

靠着大哥赵励明和深市政府合作的“廉租居屋低保行动”,是越来越难抵抗目前着阶级逐渐割裂、差距也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现象,也越来越难保护和保证那些底层人民的生存需求。

像这种基于缓解中心区压力、以一个个小圆和大圆围绕起来的次级中心区建设方案,基本就是目前能够做到的最佳办法。

至于赵励明和深市那边希望苏韵拍这样一部“宣传电影”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减少那些唯利是图的地产商的阻力;而另一个,则是他们打算用电影这种极其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去达到“开启民智”的效果。

国民普及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十年都尚未过去,那些为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而被“有心人”各种蒙骗的事,绝不只有那么一点两点,而是遍地皆是。

而知识水平受限于时代发展水平的人,很容易就被“有心人”抛出的眼前利益而蒙蔽住双眼,转而一时忘却放眼将来——而到了将来之时,再怎么后悔,也是来不及了。

所以,要想在这个时候尽可能多地开启民智,首选就是让人民在电影里见识到这种城市建设方案的好处,给他们画好一个香喷喷的大饼,让他们能暂时沉下浮躁的心神,去静候这一份由政府和良心商人合作制造出来的真实大饼落入碗里。

而不是被“有心人”手指缝里故意流出的一点油水唬住,追逐着无法实现的大饼,到未来终于醒觉真相时后悔莫及的那一刻。

说到底,大哥赵励明和深市政府合作的“廉租居屋”,那些廉价租金、按照计划和申请规划分配等特点的主旨,是在“救急不救穷”这一途上。

保障一些生活艰难的底层人士生存需求,以及给初出茅庐的打工人用作过渡之用——这就是“救急不救穷”的真理,是赵励明想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初期阶段。

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家——这是一个小小的梦想,也是一个大大的理想,更是有志向的人想要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的美好未来。

这样的美好未来,是需要由上至下的通力合作。

因此赵励明哪怕再怎么想要加大慈善力度和宏观调控的力度,也只会在这样“救急不救穷”和“警醒人民群众用自己双手创造明天”的双重对策之下,一边保障实在无能为力和暂时无能为力的部分人群生存需求,一边促使拥有能力的人自力更生、共同进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