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452)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他当然不知道:明远得知史尚第一次只从广州支去了一万贯的时候,着急得在自己的房间里踱来踱去,心痒痒地说:“史尚这家伙,怎么就不能帮我一次性多花点儿呢?”

经过十来天的航行,史尚与邓宏才已经绕过广南最南端雷州,驶进一片风浪较小、气候宜人的海湾。

如此船又行了一日,才到了邓宏才的家乡所在。

这里古称“涠洲”,如今是广南路合浦县下辖。

涠洲当地风景优美,海边尽是绵延的银白色沙滩——当然,适合船只停泊的地点也不少。史尚所乘的船只在靠近陆地的地方先下了锚,放了小艇下来,两个水手先将邓宏才和史尚送上了岸。

邓家在涠洲是大族,邓宏才带来的船只到港之后自有人安排卸货。

而邓宏才上岸之后,带着史尚直接前往当地乡民自己建的糖厂——他们两人各自跨上了一头小毛驴,邓宏才“得儿得儿”地吆喝着,泄露了他急切的心情。

一路行去,史尚看见道路两旁广阔,都是蔗田。眼看蔗田里一片翠绿,蔗苗长得茁壮,史尚正在艳羡:大冬天里,竟还还能种植作物。

谁知邓宏才却叹着气,说他们这里土地挺肥,但是却只适合种甘蔗,不适合种植稻米。

“难怪,邓兄这次乘船而来,1000料的货船,除了郎君说的木桶以外,全都装了稻米。”

就算是能制最好的糖,酿最好的酒——人是铁饭是钢,大家也都是要吃饭的。

邓宏才点点头,刚要答话,忽见前方远处一座村落,突然涌出好多乡民。一群孩子奔得最快,冲邓宏才和史尚的驴子直直地冲过来。

在孩子们身后,一群乡民闻讯也赶了出来。

“宏才,是宏才回来了!”

“宏才,这次的‘酒露’……卖上了大价钱没有?”

第189章 千万贯

邓家村是距离涠洲海边港口较近的一个村庄。邓宏才就出自邓家村。

邓家是耕读传家的大族, 于百年之前避乱至此。邓家村因为地理位置卓越,近年来时常有送子弟出海行商。

邓家于几十年前出了一位有头脑也有威望的海商, 出海去见过世面之后, 为村里添置了制糖与酿酒的工具,建起了作坊。因为邓家行事厚道,渐渐地十里八乡的蔗农就都愿意把收成送到他们手中。

经过这几十年, 邓家便俨然是涠洲一带最大的蔗商了。

这次邓宏才回来, 虽然没有兴师动众,但是居住在附近的很多乡里人家,听到消息都迅速派了代表赶过来, 想要从邓宏才这里听到关于“酒露”的最新消息。

史邓两人抵达邓家村两个时辰之内, 这村里就聚了上百号人。

只可惜,邓宏才一上来就没有告诉他们好消息。

这位邓家出身的海商将他押船前往泉州,甘蔗酒露却受到冷遇, 无人问津的事给说了, 随后又解释了原因——甘蔗酒露的制法泄露, 一时间竞争者倍出。偏偏涠洲这里又不通消息, 巴巴地将新酿的酒露送到泉州去, 收购酒露的商人早已收足了别家出产的酒露,送去汴京去了。

聚在邓家村的众乡民一团期望顿时化为乌有, 一群人开始相互指责起来。

“邓宏信!”

一名邻村的男子叫着邓家长房长子邓宏信的大名:“我早告诉你, 这酒露虽好,但是不用炫耀得十里八乡都知道吧……你看现在!”

那邓宏信反唇相讥:“祝心思,好酒也怕巷子深, 如果不宣扬, 谁能知道咱们涠洲这里也能出好酒?再说我们邓家虽然对外宣扬‘酒露’, 却一个字都没提过做法, 倒是你们祝家……”

那名叫“祝心思”的汉子顿时涨红了脸,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他身旁一个老实巴交的蔗农连忙劝:“也未必是他们祝家……谁家没有个亲戚朋友?听说咱们这儿的甘蔗酒露在泉州卖上了大价钱,谁不好奇,过来尝一尝,问一问的?“

这名蔗农原本只是想帮祝心思解围,谁知他马上被人误会了,几十道眼神都向他这边聚过来。

“郑来,难道说……这制酒露的方法,竟是你们泄露出去的不成?”

这甘蔗酒露的制法,说难也不难——不过就是在以前用甘蔗汁酿酒的基础上,多一道蒸馏和冷凝的工序,便能够获得比寻常水酒更“烈”的“酒露”。

这些酒露刚制出来的时候很是辣口,需要再调入少许清泉,再放置一段时间,以去除酒的“燥气”,这“甘蔗酒露”就制成了。

刚制出甘蔗酒露的时候,邓宏才就立志要让这种品味独特的新酒走出他们十里八乡的小地方,卖到广州、泉州去。

他也确实做到了,让这“甘蔗酒露”在泉州一炮而红,甚至还被贩卖到汴京城里,天子脚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