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560)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修面的师傅吓了一跳,那读报人也吓了一跳。

蔡京当即向读报人询问:“这是汴梁日报第一次刊载这样带有观点的文章吗?”

那读报人虽是识字, 但也仅限于识字而已, 听见蔡京提问, 瑟缩着反问:“什么……什么叫做带观点?”

“就是讨论朝廷推出的新政,并且加以评述,说这新政是好还是不好?”

读报人皱着眉头想了一阵,答道:“似乎……似乎是第一次……”

“以往这报上都是吃吃喝喝,赏花看戏。”

旁边“洗面汤”小店的伙计也补充——他在这店里的时间长了,每天都听读报,今日便也觉得不寻常。

蔡京当即向那读报人将《日报》借来,飞快地扫了一遍,随即又将报纸还回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任由修面师傅继续为他修饰外表。

那读报人此刻总算平复了心情,重又开始结结巴巴地读报:“……打击,打击啊,那个垄断……”

听读报人读报的汴京百姓挺多,此刻忍不住有人问:“垄断是啥?啥是垄断?”

无人能答。读报人的视线则在报纸上迅速扫来扫去,一边找一边说:“啊……这些难懂的词句通常报上会给释义的……”

这时蔡京在一旁闲闲地开口:“语出《孟子》:必求垄断而等值,以左右望而罔市利①。”

说着,那读报人也找到了释义,赶紧道:“是啊……就是孟、孟公说的。它、它好像是说……站在集市高处,也就是垄上,向下看着操纵贸易,所以是商人把持独占利益的意思……”

旁听的众人同时开始佩服蔡京:“还是这位官人懂得多。”

蔡京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扬了扬下巴,示意那名读报人赶紧将报上的内容读下去。

于是,读报人结结巴巴地继续将文章念完,大意不过是朝廷为了打击大豪商垄断利益吃独食,因此特别设了市易司。

市易司的官员会从外来客商手中将货物平价买来,然后再加极少的一分利润,在汴京市场上出售。这样老百姓就会跳开那些汴京的行会和大商人,从市易司手中买到非常实惠的货物。

蔡京在旁并无什么表情,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汴梁日报》竟然会选择这种方式,将新法这么重要的内容向普通汴京百姓宣讲,务求他们能够懂得朝廷的目的。

或许明远以前就这样做过,但是他蔡京对此向来不能苟同——蔡京从不认为民意应当左右朝政。

读报人话音一落,这“洗面汤”的小店里,人们已经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

“我听着报上的意思:那垄断,便是市面上只有一家商人有货,所出售的又是咱们日常必须的,那么这奸商自然可以想定多高的价,就定多高的价!”

“对,囤……囤积居奇!”

终于有个有些文采的把这个略难的成语说出来了,但其他人似乎对“囤积居奇”的意思还似懂非懂。

“不止定更贵的价格,还能把品质不好的东西卖给咱们!”

有人补充。

“对对对——”

这句话似乎立即勾起了相当不美妙的回忆。

“有一年,城里卖那石炭做的蜂窝煤……”

“对,就是这件事!我气得不行,买来的煤特别特别劣!”

时隔年余,这说话的人竟然再次气红了脸。

“但我记得它好像后来是降价了。”

“洗面汤”的伙计陷入沉思。

“我记得这事儿——当时要不是山阳炭厂的炭进来,它怎样也不会降价啊!”

“山阳炭厂……”

蔡京在心中“哦”了一声,心想:是明远啊!

“对,这正是刚刚报纸上讲的,是‘竞争’与‘垄断’的差别。有两家商户同时出售一样的物品,大家自然都愿意去买那价廉物美的。所以商户们才会尽量发卖价廉物美的东西。”

“但如果市面上就只有那几家大商户,结果他们还联起手来坑咱们百姓,故意卖那又贵又不好的,这时候没人治得了他们,就只能靠官家新设的‘市易司’了。”

听到这里,“洗面汤”的小店里一片赞叹。

“还是官家体恤咱们百姓啊!”

“也就是王相公,才能想出这样妙的办法。”

蔡京低下头去饮他手边的汤茶药,但实际上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住想笑。

想出这“市易法”的人,实在是作茧自缚。

而蔡京曾经将明远写出的作品详细看过,他最同意明远的一点是:效率!

市易法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效率。外地商人、本地商人,再到汴京城中的百姓之间,给硬生生地插了一手进来。多经这一道手,就意味着盘剥、贿赂、拖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