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那股泥石流(326)

朝廷优待读书人,举人名下田产不缴税也不是从大清开始的。如今大清建国才几十年,哪里能跟天下读书人做对。

“那是事太小,事大些就不一样了。”湘云嘀咕了一声,抬头看向胤禟,双眼亮晶晶的举起手,一副她有话要说的模样。

“小祖宗诶,咱就消消停停挣几两银子不行吗?”胤禟见状头疼极了,一边不许湘云再说什么鬼主意,一边又忍不住好奇心的问她是什么主意。

“一般百姓寻人挂田,都是找本地的举人。同乡同村,知根知底。到不怕那举人将来赖了他们的田去。要我说,咱们不妨找个知趣的举人出来。一边让他想方设法多在名下挂些田,最好是将整个村子或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地都挂在他名下。之后他再背着人将这些地全都卖给外乡来的富户老爷或是镇上州上铺子里的大商贾……”

一边是手续齐全的买卖文书,一边是举人当时写下的并不具备法律效应的证明,便是闹到官府去,这事也得按在官府上过契税的正规文书判。

百姓们失了地,就是失了命根子。若是这时候有人鼓吹他们上京城告御状。再叫沿路官府别拦着,一大帮子人一路走进京城,事情不就闹得天下皆知了吗?如此一来,朝廷既可以适当的收回读书人的部分特权,也能杜绝这种挂田逃税的行为了。

百姓们逃税,朝廷还帮着讨回公道,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那些买地的人可是老老实实交了税的。如今那些人买地交税的这笔损失朝廷帮着出了,帮你们将地赎回来了,但只此事可一不可二,不可能次次都破例。

“将事情闹得天下皆知后,其他挂田的百姓多少也会担心自己家的田会不会被人卖了。若是再传上一些哪位举人死了,他家儿女不认证侵占百姓良田的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百姓就会主动将自家的田要回来。”

“朝廷若再发布公告,限期帮助百姓重新登记田产归属,过了期限朝廷一概不管,田产之事全凭举人良心?”想到这种事情的后续走向,胤禟一边点头一边往下接,“等这件事情落幕再给那位立了功的举人一个官职功名,也算皆大欢喜了。”

不过这个举人的年纪至少要在四五十岁之间,并且有屡试不第的经历,否则很难说服他放弃自己的名声来干这么一场忍辱负重的大业。

要知道这事一出,那位举人这辈子是别想再回家乡,甚至是落叶归根了。怕是家里的祖坟都得叫人撅了不可。

胤禟看向湘云,心忖了一句:这主意,可真损呐。

是不是真损,湘云不知道。但在湘云看来偷税逃税这种行为当真不可取。而且她的这个主意之前未必没有发生过。也许只是受害者太少,这才不了了之,没有让人引以为鉴。

胤禟想到这个主意也是为了给国家增税收,从长久看来是利大于弊的。

仔细琢磨了一回,对湘云点头,可行。

嗯…都说一事不烦二主,那这个可行的主意回头还是交给他四哥来弄吧。

还不知道又有什么脏活,累活,挨骂的话落到自己身上的四爷此时还带着幕僚们研究商业税呢。

一边跟幕僚感叹胤禟觉悟高,一边又说起了此项税收后大清每年又能有少银子入国库,一时间四爷整个人都觉得日子美好,空气甘甜。仿佛那些因为催帐而升起的暴躁都消散了一般。

……

正月初七,吃面条。

胤禟一大早就又跑到湘云这边蹭了一碗堪比御膳房的好面条,然后问了一回湘云今天都有什么安排这才带着人出门了。

天太冷,胤禟也懒怠骑马,直接叫人套了马车去了百货商场。

昨天替他八哥解围,不得不帮忙接收一批商户,今天怎么都得看一眼百货商场的情况才好去干旁的事。

到了百货商场,胤禟看了一眼临时售卖区的各种柜台,满意的点了一回头,之后见了李二叔和李卫。见李卫是个机灵的便将李卫带在身边一块去了旁处。

忙了小一天,胤禟才想起昨天湘云说的用举人下套的事。一边让人去看看四爷在哪,一边坐着马车往那边晃悠。

虽然大清的天下轮不到他做主,但大清永远是大清,永远在爱新觉罗家的手里握着,那他这个九爷才是爷。而且大清富裕了,惦记他银子的人也就少了。这事趁早弄了,也能早受益。

李卫跟在胤禟身边大半天了,跟着胤禟从百货商场出来,再入了瓷器公园,再转到其他地方,看着胤禟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商场上的事,李卫心里对胤禟的崇拜又高了一大截。

原本在去福建之前,李卫总认为胤禟生意做得大是沾了他皇阿哥的身份。可去了一趟福建,或者说在去福建的船上,看着胤禟见天的与那些幕僚管事开会,李卫便知道是他想左了。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