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太子宠妻日常+番外(117)

作者:北有凉城 阅读记录

密理二十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密理大帝宴请全臣,宴席十分隆重,且白日有爆竹,夜晚有烟花。不少人都感觉不明所以,只是却没有人为他们解决疑惑。

黛玉看见明显松一口气的胤礽笑了笑,这么多年了她其实也并非一点都不知道,但是她却不会说。

三月,大清和奥斯曼帝国开战,大清版图的扩张速度让不少人都为之心惊。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特殊,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所以欧洲各国人人自危,竟然开始联合起来无偿帮助奥斯曼帝国。

四月,俄国出兵助清。六月,清军逼近奥斯曼帝国国都。七月,奥斯曼帝国被拿下,之前凡是出兵的国家均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至此,大清国土正式超越蒙古帝国,成为历史第一版图大国,成为历史之巅。

八月,胤礽在全国召集设计师或是爱好者,准备绘制国旗。

皇家出版社将帝皇的话,刊登了出来。

“这样一副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国旗,必将在全国升起,每一片大洲都将有我中华儿女有我中华国旗。”

这样的话每个人听了都心潮澎湃。如今,大清是世界第一大国,当之无愧的霸主,无数人想要往大清挤,只是大清国籍政策普及以后,要想获得大清国籍却是相当难的了,要么就是有相当大的贡献,要么就是缴纳相当庞大的入籍费用。大清百姓看着轻轻松松得来的国籍简直幸福地要冒泡。

事实上,胤礽是有一个记仇小本本的,有些东西,他必须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八国联军,列强瓜分中国让他怨念已久,事实上,这是他等不到慈禧的,不然他会把这个女人直接撕了!不过胤礽也明白,一个王朝的衰败是必然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哪个人导致的。大清皇帝并没有谁是单纯的昏君,只是有些君主过于无能罢了。

胤礽对于这方面看的很开,清王朝可以倒,但是中华民族却不能倒!

想了想,胤礽给彼得写了封信。

远在俄国的彼得看到信一愣,“新洲?”

胤礽给彼得分析了利弊,还写了一份新洲计划,彼得仔细盘算了盘算,觉得可行。

两位皇帝同(狼)心(狈)协(为)力(奸)的事迹被后世列了出来,被人编成了一首长诗,列入了中小学学生必读科目。

和英吉利在新洲的剥削不同,大清制定了很明确的资源兑换规则,秉持着公(压)正(榨)的原则,很明显是当地居民能够接受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大清不会强迫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庇佑了他们。

单纯地剥削与被剥削不可能长久,很多年以后,新洲人民起义,大清明明身在其中却又脱离其外。英吉利等国家和新洲人民都顾忌大清实力和态度没有招惹,大清甚至从中倒卖物资武器赚了很大一笔钱。

密理二十八年三月彼得大帝去世。

“哥哥,你看,我都有白头发了。”

胤礽一愣,将自己的头发拨了过来,翻了翻,也揪了几根,“我也有,比你还多。”

黛玉哭笑不得,“这有什么好比的?”

“唉,时间过的可真快,我还记得你我小时候呢,转眼之间,就已经老了。”

“我都年近半百了。”

胤礽抱住了她,“你年近半百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都超过了呢!”

黛玉气得捶了他一下。

“等我将那些不安分的都收拾妥帖了,我就让位,咱们去各地玩玩看看。”

黛玉一愣,“怎么突然想让位了?”

“也不是突然,之前就有这个打算了。”他曾经抱怨过,哪有像他做了这么长时间太子的,现在,他不想让他的孩子也体验一把这样的滋味。他现在身体这么好,真的撒手再让弘临登位,还不知道哪一年。

第92章

密理三十年, 胤礽自觉将国家打理地还不错,盘算着就要退位时,现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安省联合了其他后加的省份企图谋逆!原来,当初胤礽虽然血洗了安南王室,可却遗漏了一位被去除皇室身份的公主, 这位公主生子以后, 就蠢蠢欲动,一直暗中与人联络, 或许以高位,或以身体勾引, 竟然也策反了不少人!

如今, 八旗军全部转换成了特密军, 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胤礽平定叛乱以后。开始彻查各国旧部,凡是有二心的一律铲除。

国家大有国家大的坏事,何况现在还不是现代有火车飞机的时代,用胤礽的话来说,就是他以后日子都在晃悠, 都不能把疆域给看全了。

密理三十二年, 太子妃怀有身孕。黛玉高兴的不得了, 天天往毓庆宫跑,胤礽也有点激动,好东西不停地往毓庆宫塞。只是很遗憾,胎没能保住。更残忍的是, 太医宣告太子妃身子受损,已经不能再有孕了。

密理三十三年,胤禛替弘历求取官职,被胤礽直接拒绝了,而且直言道,“我不喜欢这孩子,让他自己去参加科举,考上了朕再不会带小情绪。”

胤禛一愣,“二哥,为什么?”

胤礽看见他的神色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没有为什么,你啊,想多了,朕是单纯不喜欢这个孩子。”

说实话,胤礽是第一次把喜恶摆在脸上,胤禛是百思不得其解。

胤礽其实也明白,康雍乾盛世不假,乾隆也真的有水平,但是他无法喜欢这个后代。即使这辈子没有了弘皙,可弘皙被改名被圈禁的事他永远记得,终究,他还是个凡人,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自私自利就是他了。

密理三十四年,弘历参加科举,只是连秀才都未中,仅仅得了个童生。

胤禛知道以后,没有训斥,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就自己进了书房。二哥是早猜出来这孩子考不中吗?

弘历却被打击到了,咬了咬牙,竟然反常地没再出门,真正把书看进去了。

密理三十五年二月二日,这天早朝正事说的差不多,胤礽看向众臣,“朕当初登基时的老臣,如今死的死了,回去养老的回去养老了。”

“礼部,着手准备弘临登基的事宜吧,朕生辰过后,弘临就登基吧。”

朝臣大惊,礼部官员更是傻眼,“皇...皇上。”

“怎么了?朕年纪大了不想干了不行吗?”

下了朝,弘临像个小尾巴跟到了乾清宫。

“怎么,跟过来想干什么?”

弘临翻了个白眼,“阿玛,你知道的。阿玛您看着还很年轻。”

胤礽笑了笑,“可阿玛已经五十多了,弘临你也三十多了,阿玛不退位,说不定你还熬不过阿玛呢。”

“可阿玛,大清还在发展之中,版图还能再大。”

说实话,弘临不可能不想登皇位,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么突然。这么说吧,他是想登皇位,但是却不希望因为皇阿玛提前退位导致国家发展迅速变慢。

胤礽好笑地看着他,“都已经大到这样了,你还想怎么大?把整个世界打下来?”

“可阿玛,您不是做不到!”

胤礽哈哈笑了,“你还跟小孩子一样做梦呢。就是这样,整合还花了这么多年,大清的国力是强,但还是没到和整个世界对抗的地步。”

胤礽的退位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人挽留,联名信,诗歌,文章像是不要钱不要动脑似地往外冒。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太子搞阴谋,逼圣上退位。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大众认同,他们不觉得圣上会是被逼下台的人。

“历史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是由每一个百姓推动的,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最近的文章诗歌朕都看了,你们觉得朕退位国家就怎么怎么,其实不然。朕驾崩了?没有,朕退位就不管大清不管百姓了?不会。出了问题朕一样会站在你们身后。”

“弘临是朕一手培养的,从小学习治国治臣治民,之前由知县做到知府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你们又为何觉得他不如朕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