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中间商(75)

“回老太太,一旬前当今下旨招了许多地方官员入京觐见,林姑老爷也在此列。”

贾母闻言,知道不是坏事,彻底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追问赖大,“还打听到什么了?”

“旁的奴才没打听到,只知道这次奉旨入京的皆是各地的军政大员。”赖大摇头,“王家的舅老爷也被招回来了。”

听到这话,王夫人和薛姨妈对视一眼,也不由关心道:“可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

赖大见问,低头想了想,半晌抬头道:“对了,刚还听说今日早朝上,当今令六王爷代天子祭天去了。”

六王爷,代天子,祭天,难道是…贾母眼光如炬,心中飞快转动着。就连其他女眷也都若有所思的想着这道祭天旨意。

当今莫不是要立六王爷为储?

皇子代天子祭天那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信号。旁人能想到这里,黛玉自然也不会想不到。

而且她还比旁人多想了一层。她想,若当今不立六王爷为太子,等当今去了,六王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等朝中大事,即便狂妄如贾家,也不敢随意讨论。既知道林如海和王子腾是跟着一大波地方官员一道进京的,那就没甚好担心的了。

众人心忖,一定是林如海接到了入京的旨意,就匆匆上路了。担心和回南的闺女错过,才打发人先一步入京城给黛玉报信。

许是林如海打着等公事忙完了,父女俩一同回南的主意也未可知。

虽然明日回南的事搁浅了,但却不是不回去,黛玉心里有些小失望,却没太多的失落。

叫人将打包的行李再打开一部分,其他的仍装在箱子里。之后便一边临窗抄书,一边等春纤回来。

春纤在听说了这事后,就别了周瑞家的出府了。

说起来,赖大打听的消息一传回府里,春纤第一反应想的竟然是元春的皇位论。

谁娶了元春,或者说元春在谁府上,谁将来就是皇帝,这是看过红楼原著以及各种穿越重生的人都有的认知。

可来了红楼,春纤才知道这结论有多坑。

那元春一直在宫里当女史,还是皇后宫里的女史。

皇后没有亲生儿子不说,她还是个继后,年纪比皇长子还小了三五岁呢。哪怕贵为皇后,她对着所有皇子,都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就更不可能叫自己身边的女史去亲近诸皇子了。

在贾母等贵妇闲聊起宫中八卦的时候,春纤就觉得元春这个贤德妃,应该不是潜邸旧人出来的。

而且,若是潜邸旧人,荣国府怕是早就将尾巴翘上天,张嘴闭嘴王妃娘娘了。

虽然以元春的身份,怕是不会成为皇子正妃,就是侧妃…也有点悬。

╮(╯╰)╭

着重打听了一回这次进京的官员都有哪些地方官后,春纤才压下心中烦闷回了荣国府。

“可不敢再叫你出去了,你怎么不等明年开春了再回来。”黛玉一见春纤回来,直接将笔一丢,开始耍小脾气。

春纤也知道自己这回是有点过份了,也没跟黛玉计较,由着她使性子,只有一打没一处的哄着她。

黛玉见春纤哄人都不专心,本来只有三分小埋怨,这会直接升到了七分。气得转身去找鸡毛掸子,举着朝春纤挥。不过鸡毛掸子在挥到春纤面前几公分的时候就顿住了。

往常不到这个距离,春纤就跳起来了。两人互殴一顿,就都身心舒畅了。可今天都这么近的距离了,春纤都不跑,这很反常呀。

“喂,肿么了嘛?”

怎么感觉不能回南,她比自己还要失望捏。

黛玉歪头,转圈的打量春纤。

不劝劲,非常不对劲。

“有什么不开心的说说嘛,说出来也让我开心开心。”黛玉转身给春纤倒了杯果茶不说,还将那个春纤吃的比她还多的干果盘也顺手端了过来,全都摆在春纤面前,一副知心大姐姐模样的说着气人的话。

春纤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各说各的,还各有各的道理,还谁都说服不了谁的僵持着。烦的很。叹了口气,抬眼瞧向黛玉,春纤这会儿是真没心情陪她闲打闹。不过…仍是端起茶,优雅万千的抿了一口,然后皱眉,道:“凉了。”

翻了个白眼,黛玉一把接过春纤手上的杯子,像义士喝壮行酒一般的将那杯果茶一口喝尽,然后一扬头又起身给春纤重新倒了杯茶。

“又热了。”

“你都没喝。”没喝就知道茶热,骗谁呢。

“我闻了。”春纤高贵冷艳的斜了黛玉一眼,“我都不用喝,只闻一闻茶水上的热气就知道热不热,学着点吧。”

黛玉:“”

好气哦!

黛玉琢磨春纤这反常的状态出置何处时,林如海正坐着马车一路朝京城赶。

还是日夜兼程的那种。

坐船走水路虽然舒心不累,但实际上却没走陆路快。当今派人八百里加急招臣子入京城,臣子能不选择最快的速度吗?

最好是舟车劳顿,一脸风尘仆仆的去见驾,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忠君之心。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都是被当今传唤的臣子,若落于人后,岂不落人口舌,又叫当今心生不满。

原本的林如海,年将半百,并无续弦之意。将病弱女儿送到京城,没了顾盼之忧,心中挂牵之事都少了七八分。

若非黛玉在京都的遭遇叫林如海心生激愤,重燃斗志。在端午节前夕给当今天上了请安折子,这次当今传唤各地官员入京的名单里就不会有林如海。

林如海和朝中其他地方大臣一样,按时按季的给当今上请安折子。原本还能从折子里看出一片忠君报国热血激情,只这一两年,林家变故不断,林如海心力憔悴之余,写出来的折子就多了几分例行公事的麻木味道。

端午节前,林如海用那考过探花郎的文采没惜丁点才气心力的对当今一顿歌功颂德,差点没将当今夸成与饶舜禹汤比肩的千古奇帝了。

真怀实感,情真意切。

然后收到折子的当今忆了一回往夕,这次招地方官进京的时候就没忘了林如海。

这次地方军政要员入京,原由与贾母等人猜测的大同小异。大同是当今近年来深感政事繁杂,精力不济。御医看过,仙长的丹药也吃过,最终还是决定放下凡尘俗事了。

小异则是当今不是要立太子,而是立新君。

第六十三章

林如海不知道这次的入京觐见是原本就有他, 还是因为他端午前夕那道请安折子太过情真意切才得了这么个机会,不过不管哪一样,他都不想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坐在马车里, 林如海一遍遍琢磨演练着见驾时要用什么语气和什么神态才能表达他那片忠君爱国又隐忍不发的情怀。

伴君如伴虎,不是你公事办得好就一定能得圣宠,你还得会说话,会揣摩上意。想要平步青云,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见驾时,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马车飞快的行驶在进京的官道上,一路上还遇到不少和他一样日夜兼程进京见驾的地方官。

彼此寒喧一番,再互相试探一回,不动声色的表明自己立场的同时,还要宣扬一下自己时刻不忘为人臣子的本份和操守。

车驾越往京城的方向行驶,林如海的神经就绷得越紧。当然, 其他入京觐见的各位大臣也没比他好多少。

都是修炼千里的狐狸, 孔孟大道的传人,说白了大家都差不多。

.

古代没有飞机,高铁, 也没有可以车速一百二的高速公路,五月底进京,哪怕是官道遇到阴雨天也得耽搁些行程。

原本一个人的时候, 心里指不定多着急, 可身边都是进京城觐见的小伙伴,大家互相看了看,瞬间就没那么着急了。

不但不着急了,还一个赛一个的沉着冷静, 那威仪官派尽显上邦本色。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