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哥哥会武不服就打+番外(86)

作者:空白喵 阅读记录

各处姻亲也是来往探视,贾政一时间无力接应,又担心贾母等干哭坏了身子,又有贾珍等商议着,备下棺材等物,已备后事了。

只贾赦还不想放弃,仍旧忙着找大师来看,贾政忍不住劝到:“罢了罢了,儿女ᴶˢᴳ缘分如此,只好由他们去了。”

这是要听天命,办后事的意思了。

贾赦仍不准,自去找人。

荣国公府本就人丁稀落,凤姐还没个嫡子,宝玉又是二房唯一的嫡子了,若是一下子没了,荣国公府就真该搬家了。

便是不提这些,仍旧是两条人命。

贾母听了棺材备下的消息,更是极怒,要都打杀了去。

“哪个敢说我的宝玉!他好好的!”

赵姨娘不知死活劝了几句,让宝玉安心离开之意,当场让贾母打了一巴掌去。

二太太更是要同她拼命,却被贾政拦了。

他只道:“人岂能胜天?天意如此,我们能奈何?”

二太太听了是何滋味尚且不知,贾母却是不依的。

只护着宝玉,不许人碰他,又骂贾政往日里逼迫宝玉读书,还打骂于他。

贾政只得挨着骂,忽听贾赦果然找了一个居士来,人也不进来,只说宝玉的那块胎里的玉污秽了,让寻无根之水洗去,而后将玉悬挂门梁之上,便会好转醒来。

说的玄乎,可如今死马当活马医了。

无根之水一时寻不到,幸而惜春存了些梅花雪水于树下坛子里。

拿出来用了,按照居士所说做了,竟然真的好了。

两人悠悠转醒,贾母等不免喜极而泣,又是大哭一场。

后续荣国公府又去各处寺庙答谢神灵不提。

这事传到林宥那里,他轻笑一声,心里嘀咕,许是陈逸的手笔?

过了几日,宝玉的干娘马道婆因做法做小人等污秽之物被抓,方知果然是陈逸。

原陈逸出了林宥那里,琢磨了一会,就打发人去认真买通荣国公府的人,问里面的人物关系如何。

荣国公府本就规矩疏漏,奴大欺主,得来的消息倒是仔细。

贾家二房的庶出三爷和其母赵姨娘就引起了陈逸的注意。

又有他经手案件里,得了那个马道婆的蛛丝马迹,不过轻轻找人暗示了她,赵姨娘或有所求,她就果然自去了。

赵姨娘也是窝藏祸心的,两人一拍即合,她将所有身家都给了马道婆,方打动了她,只不止想祸害宝玉,竟连凤姐也想一并除去,让陈逸啧啧称奇,最毒妇人心果然有些道理。

两人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皆大欢喜,可没想到黄雀在后。

后脚陈逸就让京兆府尹把马道婆抓了。

却是为旁的案子,马道婆竹筒倒豆子的都招了,陈逸又让人送了消息去了荣国公府,只说马道婆攀扯赵姨娘和贾环,可证据却早就被陈逸转走了。

陈逸这招也是坏,要的就是她口说无凭,没有证据,那边贾政顾及良多,不肯动赵姨娘的,任凭二太太咬碎了牙,又吐了血的,也无济于事。

宝玉跟凤姐,虽闯过了一劫,可大病初愈,也是许久不能走动的。

如此,靖安侯府除服之日,便只有大太太二太太带了几个姑娘前去的了。

要说这二太太,经此一事,惊恐有之,悲怆有之,愤怒有之。后又有贾政偏心,她吐了一口血出来,至今日,看着竟老了许多。

也不知她如何又挣扎振作起来,看贾母一心在宝玉身上,竟不曾知会贾母,在那日,径自带了宝钗同去。

靖安侯府的帖子里是没有姑娘们的,只是逢这种大宴,许多夫人会带着自己家的姑娘们出来见识走动,都是默认的了。

可宝钗到底只是个客居的商家女,上次镇国公府之辱还犹在昨日。

她本不想去的,可又心里想亲眼看看,黛玉的院子到底如何精致贵重。

所以半推半就,跟着不知打算为何的二太太一并去了。

靖安侯府那日,自然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圣上还特特赐了一桌宴出来。

宾客如云,可去的最早的却是北静郡王府的车架。

早两日,北静太妃就在见吏部尚书夫人时放出了风,她那日要去靖安侯府,做半个主家。

风一出,有什么心思的都得再好好思量一番,若有个什么不好,得罪的就是两家了。

林宥特开中门亲自出来迎接,黛玉则等在垂花门处。

林宥和水溶将太妃送至垂花门,又特让黛玉遮面在内给水溶见了个礼,也是相认一番的意思。

太妃回头道:“你们且去吧,前面忙着呢,可要提前喝点我熬的汤,再饮酒方不伤身的。”

两人皆行礼称是。

太妃又一笑:“林宥,你可尝尝,我的汤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林宥听了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看来太妃当年也是察觉的。

又拱手道:“当年若不是太妃的汤,我也长不得这样大。”

“真是嘴甜,我受用的很,快去吧,彼此看顾些,莫要莽撞。”

两人这才告退而去。

林宥冲水溶嘻笑,太妃之唠叨也是一如既往啊。

可能这就是慈母之心?总以为孩子还未长大,无数的嘱咐说不完,道不尽。

作者有话说:

从这之后,大部分剧情就会是纯原创的啦。

毕竟贾家不可能再修园子了,原著后面的除了抄家都没法发生了。

但主角是林妹妹跟哥哥,这点绝不变的。

林妹妹的感情线也是重点。

其他配角也会在不抢戏的情况下让他们有血有肉,有始有终。

我这算不算在剧透?

捂脸跑。

第72章 却说不足之症

◎我这个外甥女便是先天不足,自打娘胎里出来,还未学会吃饭就先学会吃药◎

北静太妃携黛玉的手, 也不坐轿子,只同她慢慢走进去。

“多大了?如今叫乳名还是学名?”

“回太妃,我十二了, 学名黛玉。”

“咱们俩说话,不用那样的礼数。”太妃轻轻拍她的手。

许是太妃也是来自江南, 言谈尾音会带着江南特有的声调,故而黛玉觉得分外亲切, 又见太妃甚是慈爱,虽未说多喜爱她, 可看着她笑意深入眼底, 可见真心。

于是也道:“那太妃唤我玉儿也是好的。”

“好,玉儿, 旁的咱们暂且不说,今儿你只要记住, 来往命妇也好, 姑娘们也好,无论身份高低,你当一视同仁。来者是客, 这是身为东道主应有的礼仪。”

“懂礼仪却不是要你忍让,若有人拎不清自己的身份, 你可教训亦可无视,或是周旋一二, 其中分寸, 总要经了事儿,才能心中有数的。”

“这说的都要日后缓缓而来, 今日, 有我在, 你错了也不是错,只管放心去做罢。”

黛玉点头,认真谢过太妃。

到了黛玉的院子,太妃坐了,方拉着细细打量了一番黛玉。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往日总觉得这两句到底不是咱们凡间可得,今儿一见,却是原来如此之意。”

太妃笑赞过,又让嬷嬷呈表礼来。

一共两个盒子,黛玉接了再次行礼谢过,又让季嬷嬷拿了好生收起来。

太妃喝了茶,又讲了今日所来夫人们的日常品性,有的爱赴宴,有的不爱应酬,有的爱说话带酸,有的又爱显摆。

又说了哪几个外表瞧着是不错的,又有哪几个手腕厉害,哪个家宅不宁,哪个贤惠淑德。

黛玉一一记下。

太妃拍拍她的手:“日子长着呢,不过是同你略说说,记得住就记,记不住也没什么。”

又问她在何处设宴?

黛玉回道:“在西边的汀兰苑。”

“好,我这嬷嬷也是经了不少事的,你打发个人,先带她同去看看罢。”

黛玉赶紧让刘嬷嬷领了太妃身边的嬷嬷同去。

太妃又同她说了一些闲话,问她读了什么书,黛玉回了,太妃更见欢喜,还道自己那里很有一些古本诗集,改日给她送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