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十三福晋妙玉+番外(50)

作者:侍女的短刀 阅读记录

“黄夫人,我又不是兆佳姐姐,可没有那么些新奇想法,”惜春愕着眼问她,“我可不知该写些什么呀。”

黄夫人含笑道:“四姑娘很有些画画的本事,不妨就写一写如何挑纸,如何择笔,如何调制颜料,绘画当自何处入手,参考哪些先贤的作品,如何装裱,价值几许,等等等等。”

惜春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夫人这一说我才明白,竟还有这么多可以写的。”

众姊妹听了这话,便都在心里琢磨起来,不过一会儿,都提笔在手卷上匆匆写起来。

李纨擅女红,虽不算精通,但胜在见识广博,天下的花样儿,竟没她不知个一星半点的,而探春敏于书道,思来想去,选了些李易安、柳如是、薛涛、谢道韫的诗作,给巧姐儿那样大的小姑娘写了一本习字用的字帖,迎春画了她时常思索练习的棋谱,而黛玉和湘云自不必说,编了本诗作入门的选集。

书院开办起来,一切都是新奇的,众姐妹编写的书目很快经黄夫人之手送入京城文人雅士之中,如同当初的讲谈社一样,没几日就传遍了四九城的每一个角落。

黄夫人虽是名义上的书院掌院,但每每遇到难以决断之事,还得传信到宫里问妙玉的意见。可有时事从紧急,来不及等宫里递出信笺来,妙玉便为黄夫人选了个帮手。

这一日,黄夫人带着探春和黛玉往书坊送手稿,从轿子里出来,探春就跟在黄夫人身后连声打听:“今儿书稿能印上多少本?每一本要定多少钱?盈利几何?”

黄夫人笑着说:“难怪十三福晋夸三姑娘有经世致用之才,可代我理书院杂事。我先前只道讲谈社请三姑娘任管事,是因为三姑娘工诗善书,原来三姑娘的才能却在这一处啊。”

探春赧然地笑了,三人往书坊里走,却听见远远大街上传来一阵隆隆马蹄声响。

书坊老板揣着手走出来,见黄夫人和黛玉、探春都扭头往大街方向看,便笑道:“夫人不知么?今儿是雍亲王和十三皇子前往江南筹钱赈灾的日子。”

黄夫人眉头蹙起来,喃喃道:“江南,怎么会让他们两去?那江南,可是八阿哥的地盘啊。”

第42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往江南去,沿运河而行,顺水而下,也不过三五日光景,瓜州渡口上下了船,早有小吏牵马车过来,胤祥和胤禛是白鱼龙服而行,仅带了数十个随行精兵,市井之间难免有那些心怀不轨的小人,不便像在京城市那样策马飞驰。马车里很是窄小,坐垫硬得硌人,亦不透风,胤祥往侧面让一让,将小窗前的位置让给胤禛。

“十三弟有心了,”胤禛没跟他客气,坐下后展开一张手卷,“咱们此行先去扬州,找江南巡盐道贾大人。”

“贾大人?”胤祥皱了眉头,“跟宁荣二府是什么关系?”

“贾雨村,湖州人士,并非金陵一族,和贾府也只能算是远亲吧,”胤禛顿了顿,“前巡盐御史林如海,康熙二十三年的探花,十三弟可知道?”

“略有耳闻,娶了贾政的胞妹,前年去世的吧。”胤祥回答。

胤禛点点头,“贾雨村便是由这位林探花举荐到贾府的,后得工部侍郎贾政提携,官至应天知府,就在两个月前,刚刚调到扬州任江南巡盐道。”

胤祥若有所思,“那贾府如今已是内囊中空……兆佳尚书的夫人,似乎与贾府往来频繁。”

“兆佳福晋和贾府走得也很近吧?”胤禛笑了笑,“话说回来,你大婚至今,似乎还从未带着福晋上我府里聚过,我家乌拉那拉福晋倒是问了好几次。”

胤祥垂了垂眸子,决定对后半句话听而不闻,“兆佳福晋和贾府的姑娘们的确交好,说来奇怪……其实,我除夕那夜代太子爷送贺礼,竟在贾府碰见过她。”

“除夕夜?”胤禛讶然地看向他,“她怎么不在尚书府中过年,难道她不是兆佳一氏?”

胤祥淡淡摇了摇头,“我也不大清楚,还没来得及暗中查探,好在这段时日观察下来,她还算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只是时日尚短,不知她背地里会不会有小动作。”

胤禛神色冷然地说:“十三弟,你务必小心,一旦发现她有不对劲的地方,立刻告诉我。”

胤祥正要说话,却听马车外飘过来燕小进的声音,“四爷,十三爷,扬州驿站到了,请二位下车稍事休息,用个午饭吧。”

江南向来热闹,驿站里人来人往,随行的小吏们也都做了便衣打扮,混在人堆里。胤祥和胤禛寻了处二楼临街的小厢房,虽然不是城内的繁华酒家,但到底是人烟阜盛之处,菜色倒很精致,半只高邮的金葱麻鸭,四只圆溜溜的清炖蟹粉狮子头,荷藕上浇了桂花蜜,软烂绵密,另有一大盆热腾腾的江南籼米,配一小碟腌制的佛手芽姜下饭。

“对了,”胤祥放下筷子问,“我方才下车时清点了一下人手,除了从京城带出来的二十五个精兵侍卫,扬州只拨了十个小吏,”他放下筷子,“就这点人,够我们行动么?”

“自然是不够的。”胤禛尚且惬意地啃完了一只鸭腿。

“四哥有办法?”胤祥歪了歪头。

胤禛将啃完的鸭腿骨扔到桌上,偏头向楼下看了看,只见远处官道上飞起一阵滚烟,一人一马朝驿站飞奔而来。胤禛笑了,手指朝那点人影指一指,“十三弟,说曹操,曹操就到!”

那人走得近了,看起来不过三十岁模样,却生得很是骁勇,眉宇间颇有些匪气,胤祥双目微眯,诧异地问:“这是年羹尧?”

那年羹尧曾是胤禛家的包衣奴才,因自幼喜好读书,被胤禛资助着考了进士投了军,如今正在杭州将军手下任着参将。

他似乎早知道胤禛和胤祥到江南赈灾的消息了,直直冲上二楼,对着胤禛就是一拜,“臣年羹尧以一介庸愚得雍亲王提携,三世受恩,听闻雍亲王正是用人之时,臣一定要竭力图报。”

胤禛很和善地虚扶了一把,“年参军不必多礼,我和十三弟微服在外,称我二人四爷、十三爷就好,赘言少许,我想先问问,参军手上可有兵权?”

年羹尧笑了,比出五根手指,“四爷,五千人,够么?”

胤禛吐了口气,和胤祥欣喜地对望一眼,“够了!五百人便够了!”

年羹尧的到来无疑给江南之行开了个好头,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不那么一帆风顺,在扬州行馆安顿下来后,按照计划,由胤禛先去各盐商处试探口风,而胤祥则换了身更寻常的粗袍,去市井里转一圈,体察体察民情。

七月里的天,就算扬州道旁栽满了柳树,也走出一身热汗来。胤祥一身荼白素袍,快步走在瘦西湖畔,这处并不很大,但胜在景色很好,有千年老树,还有百年老桥,那些富户和盐商看起来过得很是滋润,个园何园西园内处处笙歌,栖灵寺里香火鼎盛,个个穿金戴玉,携一大票煊赫的随从。

荷花开得很绚烂,点绛唇、粉玲珑、小碧台,沿着九曲池至熙春台,他在市口最好的一间茶楼坐了片刻,听四周茶客絮语,似乎在这销金窝中,人人守着和美安生的小日子,无人为近在身边的河患担忧,更无人愿意捐出赈灾银款。

胤祥皱着眉头回到行馆,胤禛已经回来了,比胤祥脸上的忧色更甚。兄弟二人沉默着走进一间耳房,屏退左右,胤禛方问道:“如何?”

胤祥说不大妙,“怕是要不来多少银子了。”

胤禛叹口气,“如今江南所有的富户盐商都在贾雨村手上,他从林如海手中接了任后,为了摆脱金陵四大家族和宁荣二府的控制,竟然向胤禟投了诚!”

“九哥?”胤祥感觉到事态不妙,“他是八哥的人!”

“是啊,太子爷和八弟如今是明面上两个最大的派系,你我二人在外人看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太子党,这江南盐商能有几人听你我号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