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拯救美强惨姑娘(77)

作者:雪烛锦灯 阅读记录

也就是说,只有贵嫔及以上宫嫔,才称得上是一宫主位,下头这些婕妤、容华等等,全都是一些小玩意儿,皇上想得起来就召一回,想不起来,老死在宫中估计也有可能。

薛宝钗即便爬上四妃之首,对贾琏这位超品侯爷,也没有任何威胁。

也因此,贾琏完全不在意薛宝钗入宫的事。

“没影响就好。”王熙凤担心的就是薛家记恨贾琏横插一杠,让薛蟠判了流放,薛宝钗成了皇帝妃嫔,一朝得志,如何不报复?

不过王熙凤相信贾琏,既然他说没影响,那就是没影响。

“迎春明年就要及笄了,她生日在冬月,婚期定在明年腊月有些太急了,不过宋家公子年纪也不小了,他比迎春大两岁,等迎春及笄,再翻过年,他就十八了,也不好拖太久,我的意思是,婚期就定在后年二月,这样不显得匆忙,对宋家那边也没太大的影响。”贾琏说着,一顿,“这一两年,你就好好教教迎春。”

“我知道了。”王熙凤笑道,“不会让人看轻了迎春的。”

“你最是懂我,别的话,我也就不提了。”贾琏搂着她,笑道。

夫妻俩相视而笑。

因着王熙凤一提,贾琏不免对薛家那边的事好奇了几分。

入了九月,册封的旨意就下来了。

薛家虽然败落了,但到底有个舅舅撑腰。

一般来说,参加大选入宫的妃嫔,最高封从五品才人,最低封从七品采女,下面的正八品良使和从八品更衣,是册封被皇帝宠幸之后的宫女的。

薛宝钗虽然没有高官的父亲,但却有个官位不低的舅舅,且又是参加大选入宫的,品貌德行都摆在那,因此初入宫也封了个从六品的美人,不算最高,也不算最低。

知道薛宝钗入宫的品阶之后,贾琏便再没关注过她,入宫之后的造化,全看她自己了。

作者有话说:

这章的后宫等级,是我自己瞎编的。

另外,加更等第二卷开始的时候再更。

第一卷收尾比较卡,要硬写其实也能更,但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避免写崩,所以我想稳一点,第二卷再补。

么么哒^_^

第70章 壹(70)一更

时间飞逝,一转眼过去月余,宫中太上皇病重,皇上已经数日没有上过朝,一直在侍疾。

邻近十月,上京的气候越来越冷。

这日夜里宫中传来钟声。

昌国侯府就坐落在主大街,离皇宫很近,钟声也听得格外清晰。

晨钟暮鼓,钟只有在清晨才会敲响。

但现在已经入夜,都过了一更天,这个时候宫中响起钟声,只有一个解释。

贾琏数着钟声,连响二十七下。

看样子是太上皇驾崩了。

月前就传出太上皇病重,熬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驾崩,也叫贾琏挺意外。

太上皇新丧,满朝上下都要守丧,贾琏自然也不能例外。

虽然年前太上皇的丧礼就办完了,但帝王丧仪十分繁杂,目前太上皇的棺椁还停灵在几筵殿。

几筵殿是帝王殡宫,历代帝王死后都停灵在这里,丧仪结束之后,再择定吉日葬入帝陵。

太上皇驾崩,全天下的人都要为其守孝三年,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本朝也沿袭了这个规定。

国孝期间,禁止婚娶。

原本这事儿跟贾琏是没什么干系的,可偏偏他原本是打算让迎春后年二月嫁出去的,但现在却是不行了。

因为后年二月,还在国孝期间呢,那可犯法的。

太上皇是崇宁十八年十月驾崩的,说是守孝三年,但并不是完完整整的守三年整的孝。

不过守孝制度,历经数个朝代,变化也不小。

从前朝开始以孝治国,因此对孝道十分看重,那么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孝顺呢?

守孝时间就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以前朝为例,家中长辈离世,直系儿女为父母守孝三年,实际上只守二十七个月,也即是说从死的那天开始算,一直满二十七个月,就算守孝结束。

太上皇十月驾崩,从十月开始算,今年结束就是三个月,明年结束就是十五个月,后年二月那才守孝十七个月,怎么也得后年结束,国孝才算完。

也即是说,迎春的婚期得推迟到崇宁二十一年。

其实,即便到了崇宁二十一年,迎春也不过十七岁,倒是宋家小公子,崇宁二十一年,都已经十九岁了,马上就要及冠了。

不过国孝,宋家那边也没辙儿,全天下都禁止婚娶,又不是贾琏故意挑事。

这些年,贾琏同后街的秦项明混得熟了,对医术也算是有了些了解,尤其是女子生产的事。

根据秦项明多年的经验,女子年龄若是太小,怀孕对身体的负担会很大,也容易一尸两命。

之前要不是宋家小公子比迎春大两岁,贾琏说什么也得将婚期再推迟一些,这也是为了迎春的身体着想。

不过,现在太上皇驾崩,国孝当头,倒是省了贾琏的担忧。

四王八公都是太上皇的旧臣,因此即便爵位已经名不符实,这些人在上京依旧过得风光无限。

可如今太上皇一朝登天,给他们撑腰的靠山也就倒了,皇上也就开始清算这些太上皇旧臣。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四位异性王爷,皇上没动他们的爵位,但却找各种由头免了他们身上的官职。

随后就是几位国公府。

严格算起来,宁国府的爵位在贾珍死后,就彻底到头了,贾蓉并没有爵位可以继承,这敕造宁国府是要归还朝廷的。

不过太上皇恩典,还叫昔年宁公的后代住在国公府里。

可惜,太上皇一死,皇上就来算账了。

贾蓉无官无爵,还刚出孝期没多久,哪里敢和天下之主硬刚?当然是非常痛快的从宁国府里搬了出来。

也亏得贾蓉的媳妇秦氏讨了王熙凤的欢心,王熙凤看在秦氏的面子上,送了个三进的宅院给他们安身,否则一时找不到地方住的贾蓉一家,就得露宿街头了。

宁国府的大门贴上了封条。

出了这么大的事,在玄真观修道的贾敬,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修成仙,对老妻和幼女也是不闻不问。

也亏得秦氏良善,将李氏和贾琬也带上了,否则这母女俩还真没地方可去。

至于尤氏,怎么也是贾蓉名义上的母亲,贾蓉是打算读书入仕的,孝道可不能让人拿住把柄,因此也将尤氏带上了,也不过是家里多个人吃饭罢了。

宁国府虽然被收了回去,但并非是家里犯了事,宁国府里剩下的家财还是带了出来。

贾蓉之前除孝后,还在贾琏的指点下,将府里那些贪婪的管事都告上了衙门,将他们从宁国府贪去的财物都讨了回来,如今他们还是不缺钱的。

因此,安置好之后,秦氏估算了一下这座宅院的价格,特意登门将钱还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倒也没有坚持不要,她对蓉儿媳妇家里的资产清楚的很,知道他们暂时不缺钱,只是敕造宁国府收回得很突然,他们没有准备,才需要王熙凤的帮忙。

贾蓉安顿好之后,也去找了贾琏,提了贾家宗祠的安置问题。

宁国府被封,贾家的宗祠自然也得另外寻地方安置。

贾蓉的意思是,如今贾琏是贾家地位最高的人,宗祠就挪到昌国侯府来。

但贾琏拒绝了。

他们这一支的长房嫡枝,是贾蓉这一支,贾琏这一支严格来说,算是京城贾家的旁支。

只有从荣国公贾源这一支开始算,贾琏才是嫡枝长房。

除非同宁国府这边分宗,从贾源开始另立族谱,宗祠才能安置在昌国侯府,否则不合礼法。

贾蓉提出将宗祠弄到昌国侯府,也是有自己小心思的,他想借贾琏的势。

可惜,贾琏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