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133)

作者:岳月 阅读记录

可能拖尔弼这人书痴的名声太响亮,人又实诚得很,才叫人心甘情愿借出心爱的孤本了。

王谈想想自己对友人十分挑剔,所以熟悉的人不多,跟人更是很难深交。

但是他跟拖尔弼打交道没几回,居然渐渐走得这么近,还成为关系极为不错的好友。

王谈回想了一下,也感觉十分不可思议。

他就跟拖尔弼建议道:“你写折子跟皇上说一声,让皇上心里有数。你说明白究竟为何赠书,都是赠与什么人,送的是什么,说清楚就好。”

其实要真是结党营私,谁会这么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顾凝宸的顾虑压根就没有出现,御史看到后一个个安静如鸡。

加上拖尔弼回头真的写折子,在里面详细说明了赠书的缘由,连名单都送上来了。

看得康熙忍不住感慨,拖尔弼还真是个实诚人,就是老实过头了。

但是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实诚人,起码都不必担心他私底下胡来,反而做事坦坦荡荡。

拖尔弼过了明路,这才放心继续赠书。

就是进度越发慢了,因为三家印刷工坊都哭着求他买少点,让书铺那边能上点货,不至于还没上就被他买空了。

书铺掌柜都来哭了几回,拖尔弼只能悠着点儿慢慢送,还先给没送的友人写信解释了一番。

还没收到赠书的友人一看拖尔弼来信,一个个心里还是很舒坦的。

毕竟其他人陆续收到,这些人也给拖尔弼借过书,没收到总归心里有点难过。

拖尔弼还特地写信来解释一番,让他们又是高兴,又是哭笑不得。

毕竟拖尔弼把京城三家印刷工坊都买空了,逼得人家工坊和书铺的管事一起来哭,也是够够的了。

不说各地官员和读书人买书,传教士们也买了。

传教士让仆人跑了好几趟,最近才买上。

几人一看,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讨论起这本书来。

白晋的算数最好,他看过后对其他人说道:“这书只算是入门,但是写得极为详尽。如果不是宫里那位政事繁忙,我都要怀疑这位不疑先生正是那位。”

徐日升从宫里出来,听见后摇头道:“怎么可能,那位皇上十分勤政。早上这天还没亮就去上朝,下朝后去御书房议事,然后才去后宫。”

最近拍卖会上出现那么多新鲜玩意儿,全是那位皇帝想出来的,他又不是有好几个脑袋,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写书!

白晋想了想也觉得是,而且这书要浅显很多,显然不会是康熙写出来的,他不由感慨道:“我来之前只觉得这边没什么人会算数,实在可惜。如今看来,不久之后就会有许多人会了。”

其他几个传教士却不怎么赞同:“算数此道又不是看看就会了,如今这书刚上,很多人就是因为宫里那位皇帝喜欢算数,才会一窝蜂去买。”

但是买了未必会读,读了未必就会,也可能买回去就当个门面,放在书架上十分好看而已。

这个传教士曾经过几个城镇,还被一两个喜欢西洋东西的乡绅请到家中做客,就见过这些乡绅大字不识,书架却摆得满满当当。

那些书一本比一本新,一看就知道从来没翻过,就是当门面用的,于是他这时候才有此一说。

白晋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没有反驳,心里却不怎么赞同。

传教士大多都是贵族出身,不管表面如何,心里还是十分傲慢。

尤其他们刚从西洋过来,只经过那么几个地方,见过几个人,就认定这边的算数发展不如西洋,以后也不会如何,就实在太狭隘了一点。

不过这位传教士刚到京城来,没见过宫里那位皇帝几次,会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的。

白晋还记得当初进宫是因为康熙召见,想要他们这些传教士说说算数。

当初他们过来,就是为了跟这边的皇帝打好交道,当然没人不乐意。

但是白晋说完后,还以为这位皇帝会有很多疑惑,甚至许多听不懂的地方,需要他们慢慢解释。

再花费个一年半载,跟他们学习的进度差不多,这位皇帝都算是快了。

然而这位皇帝听了一遍,很快低头写了一遍,然后问他们几个有没缺漏的地方。

白晋接过后看完,当时的震撼到如今还记忆犹新。

他在写信回去给法兰西国王的时候,就提到这位皇帝不但记忆超群,而且对算数有着不一般的天赋,甚至能用“可怕”二字来形容。

国王的回信也是让白晋不要得罪这位皇帝,而且耐心跟对方好好打交道。

白晋看了下周围,徐日升跟他对视了一眼,两人有默契,明白这个新来的传教士从此之后就不能带进宫里去,免得连累他们,坏了在康熙心里的印象。

其他几个传教士也是差不多的心思,唯独这个新来的被蒙在鼓里,过了好一阵子才发现自己被孤立,想要控诉,就被同国的传教士捂着嘴直接打晕拖上西洋海商的船。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被送回家去了。

这点小插曲,康熙从暗卫那边知晓,并没往心里去。

西洋人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各人的立场有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暂时都不敢得罪他。

没有眼色,不会来事,还可能惹麻烦的传教士,都不必康熙出手,其他人就会率先让对方彻底不再康熙跟前出现。

他就是稍微有点遗憾,都没个理由发作这些传教士,榨出点油水来。

康熙摸了摸下巴,被顾凝宸带着,他真是越发像奸商了。

不过国库被充盈了大半,如今后宫要重建太和殿,建造新宫殿宁寿宫,再就是大戏楼,花费如流水一样。

虽说拍卖会那边源源不绝有金银送进国库,但是本地拍卖会每月一次,西洋人的拍卖会更是三个月一回。

哪怕每次拍卖后的金银数目巨大,可惜建造宫殿消耗得更快。

康熙正琢磨此事,就有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送了过来。

他打开一看,居然是施世纶的折子。

施世纶在折子里提到盐井挖掘顺利,井盐的产量也很稳定,他新上任的地方,盐价逐渐降了下来,连带周边的盐价也有所松动。

但是其他地方的盐井负责的盐商并不愿意降价,还觉得施世纶与民争利,把他气得够呛。

也不知道上回施世纶发现了什么,一有问题就知道直接写密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康熙手里。

顾凝宸去外头看了后边院子种的土豆和红薯,如今苗已经长大,再过阵子应该就有收获了。

她进来的时候心情不错,却见康熙皱着眉头看手里的折子,转头就示意金桂去泡一壶菊花茶来。

康熙看着被顾凝宸放在手边的茶杯,闻着熟悉的味道,嘴角就微微一弯:“朕也没怎么气着,就是心里感慨这人贪心不足,还迂腐得很,不愿意接受新东西,还不乐意别人接受。”

他转手把折子递给顾凝宸,她低头扫了一眼,就伸手抚平康熙的眉头:“皇上还说不生气,这眉头都快打结了。不过皇上确实不必生气,不愿意往前走的人,总归会被落下的。”

闻言,康熙笑着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理。”

他低头沉吟了一会,这些盐井除了小部分是官府接手,大部分都在当地大家族手里。

他们一代代继承这些盐井,如今是联手一起反对。

施世纶人单力薄,面对那么多的盐商,明面上可能没事,暗地里就未必了。

他压低了盐价,其他盐商不乐意,可能会使人对当地的那个盐井动手。

能动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破坏那个挖盐卤的机器,比如在煮盐的地方动手脚,让人吃了那些盐之后突然病了,甚至死了人,那施世纶真的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哪怕什么都不动,就雇个人被一群人抬去医馆,大闹一场,让当地所有人都误会施世纶的盐井有问题,那产出的井盐就没人敢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