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217)

作者:岳月 阅读记录

顾凝宸偶尔抬头看在桌上埋头苦阅折子的康熙,感觉两人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忙得要死。

不过康熙平日处理得很快,转头就过来窗边跟自己一起喝茶赏景,偶尔还下一盘棋。

今儿康熙的面色是越来越难看,手边扔的折子越来越多,最后轰一下,折子堆的小山倒了,哗啦掉了一地。

李德全正端茶过来,吓得手微微一颤,很快稳住了,把茶杯放在康熙手边,这就带着两个小太监把折子捡起来。

康熙却道:“让人把这些折子都放在小箱子里,朕不打算再看了。”

顾凝宸见他面色难看,就过去伸手抚了抚康熙的后背:“皇上怎的气成这样,快喝杯茶消消气。”

康熙听后低头喝了半杯茶,这才叹气道:“那一堆又是弹劾靳辅的折子,隔一阵子就送一堆来,朕看着心烦。”

顾凝宸一听这个名字,回想了一下,知道这是治理黄河的大臣。

于成龙最为有名,但是在他之前,有一位治理黄河的能臣就是靳辅。

靳辅治理黄河,除了用了束水攻沙的方法之外,还创新了一种方法,就是寓浚于筑。

寓浚于筑也就是河道有淤泥,挖出来后大多数是挪走的,但是他就地取材来利用这些淤泥修筑两岸堤防。

这样一来,就不用费人力来把淤泥运走,也不必从外地取材来修筑堤防,实在是极为省力省钱的法子,当初被康熙大为夸赞,认为靳辅是极为擅长治理河道的人才。

加上他上任后不急着补决口,而是在河道上来回巡查,把每个决口的情况都记得一清二楚。

然后在折子里详细写明了情况,还表示需要长时间的治理,又得派兵在河道巡逻。

一旦出现情况,就能立刻发现并补救。

而不是出现大问题,比如已经决堤了,才会费尽力气去补上。

拆东墙补西墙这种事,靳辅感觉对治理河道来说就是无用功。

补上了下次可能还是会决堤,这就是年年治理,却年年都会有决堤的缘故。

康熙感觉靳辅这人跟之前治理黄河的大臣不一样,很有大局观,方方面面都顾及得十分周全,于是加以重用,还给了靳辅不少自主的权力。

比如当地河道需要当地父母官配合,就必须听靳辅的命令。

整整五年,靳辅确实把黄河的问题治理得相当不错,虽说依旧有决堤的情况偶尔出现,却都能及时发现,没造成很大的损失。

大部分的决口都已经补上,哪怕决堤都是小规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淹没一大片的农田,让成千数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靳辅的治理河道还算顺利,却也必然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他用淤泥来建筑河堤,就让想吃材料和人工回扣的当地官员失去了机会。

这样还减少了人力,甚至靳辅认为一些河道监工并不尽责,反而人太多了,拿着俸禄不干活,要求裁员,这些康熙大手一挥都照做了。

那些被裁掉的,必然是其他官员的心腹或者自己人,当然对靳辅十分痛恨。

于是靳辅三天两头被弹劾,有说他滥用职权,有说他目中无人,有说他只顾着治理河道,却没注意到入海口的问题,很容易会让河水倒灌到两边的农田等等。

加上今年年初,上游暴雨了几天,有一截决口的河堤冲毁了一部分,虽说没造成太大的损失,却依旧还是决堤了。

就有人弹劾靳辅治理河道五年,依旧有决堤出现,显然是玩忽职守了!

这决口后造成的损失,该让他来赔偿才行!

加上就连康熙十分看重的于成龙也提出入海口的问题,会冲垮两岸的农田,就让他对靳辅也逐渐开始觉得,靳辅是不是太固执己见了?

于成龙早就跟靳辅提出入海口的问题,靳辅却不觉得是问题,反而认为河道治理好之后不会出现淤堵的情况,入海口的水流冲进来,也不会淹没两边的农田,没必要费力建建水坝。

但是于成龙坚持说这个问题,靳辅后来就没回应了。

如今河道靠近入海口的地方也淹没了一点农田,就让康熙心里懊恼,是不是于成龙说的确实是问题,靳辅几年下来治理黄河出了成绩就开始骄傲,听不进别人的劝阻了?

康熙挥挥手示意李德全带着宫人退了下去,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你说朕会不会看错了人?还是人心久了,也开始变了?”

顾凝宸握着他的手笑着说道:“皇上又怎么会看错人?这位靳大人上任后,一直在黄河边上吃睡,如今也有整整五年了。河道边上的地方常年潮湿,就不是适合住人的地方,这位大人一住就是五年,显然是个干实事之人,不想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黄河被靳大人治理五年以来,大的决堤已经没有了,这是前面那些治理黄河的大臣做不到的事,足见皇上的眼光独到。”

听到这里,康熙的眉头稍稍松开了一点,嘴角有了点笑意道:“朕怎么听着爱妃在说靳辅,却像是在夸朕了?”

顾凝宸对他眨眨眼,也笑道:“皇上不是曾经说过,人才也得放在适合他的地方,才能发挥用处。皇上把靳大人放在治理河道上,他如今花费五年,治理得如此已经出色,这就是适合他位子。”

“想必这位大人心里也明白,才会兢兢业业一直留在河道边上。”

她被康熙拉着在身边坐下,又说道:“这位大人治理河道如何,听别人说,总归人云亦云。我也不好说这河堤还决堤,究竟是这位大人的问题,还是监工的问题?”

“毕竟靳大人就是一双眼睛一双手,那么多决口的地方,必然有监工来监督河堤修筑之事。”

所以黄河这次决堤了,怎么一个个都弹劾到靳辅一个人身上,难道他一个人就能从头到尾盯着所有河堤修筑好,监工却是工部的人好吗?

那些人抓着靳辅不放,却压根没提过工部,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靳辅就是个身份普通的能臣,身后没有大家族,只有康熙一个靠山而已。

群臣再三弹劾,一年复一年,总会让康熙开始质疑起靳辅的能耐来。

毕竟一句假话说上千百遍,听的人就开始半信半疑,甚至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

一两个人弹劾就算了,一群人反复弹劾,估计康熙都开始怀疑起靳辅来。

如果把靳辅撤掉,这些人损失的利益很快就能回来了,甚至顾凝宸都怀疑这其中有工部的手笔。

毕竟工程方面是工部来负责,以前都说户部是大清的钱袋子,油水是最多的。

也有说吏部管着所有官员,官员私下调动或者想要补缺都需要打点一番,自然也是个肥差,其实不然。

这六部当中,最肥的差事其实是工部。

工部掌握着天下的工程,光是材料上面能做的文章就不要太多。

这工程需要的材料是多是少,账面上是一个数字,私底下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数字。

要深究的话,这材料还有耗损,运输有耗损,修建的时候也会有耗损,很难查出个精确的数目来。

这究竟是真的耗损,还是中间进了谁的口袋,那就不好说了。

加上材料的供货商也有文章可做,供货商给了打点,这材料可能差一点,更差一点,这价钱就不同了。

如果统一写的是上等材料的价钱,这中间的差价又是一个数目。

所以靳辅就地取材这个,确实能省下很多钱,却也动了工部和其他商人的蛋糕,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把人弄下来?

康熙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朝堂的关系错中复杂,不可能朝臣全是两袖清风的廉臣。

他之前都维护着靳辅,免得被朝中臣子给毁了这么个清廉的能臣。

只是涉及到专业问题,入海口如果真的影响到两边的农田,康熙就不能忽视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