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251)

作者:岳月 阅读记录

哪怕在皇上那边对四阿哥的印象,显然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必然有顾凝宸的功劳在。

尤其这几个常在又是住在永和宫里,德妃却没能早早察觉,险些害了四阿哥,就更加愧疚了,索性闭门不出来思过。

顾凝宸原本想劝德妃,别人的错跟她没关系,没必要揽到自己身上去。

不过就德妃这性子,要劝着让她不要思过不要内疚,还不如让她思过算了。

起码这样一来,德妃心里也能舒服一点,不然怕是要想得更多更纠结了。

这本性很难改,反正闭门思过一阵子,对德妃来说也不错。

毕竟其他人知道是永和宫的几个常在出的事,要当面找德妃打听,她也说不出什么来还要更难过,倒不如一个人关上门来还清净一些。

后宫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甚至比之前更安静了一些。

顾凝宸带着嫔妃去慈宁宫请安的时候,尤为察觉到底下嫔妃安静如鸡的样子,比之前更加沉默。

她还以为经过宫里这件事,把底下这些嫔妃都吓着了,一个个不敢问这个,又怕说了什么叫顾凝宸想起来不高兴,索性就什么都不说了。

太皇太后倒是在请安后留下了顾凝宸,拍着她的手背道:“难为你了,幸好贵妃没事。”

后宫平静的时间太长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常在竟然起了这么大的风波,也是她意想不到的。

太皇太后一边感慨自己真是老了,一边又想着几个小阿哥的年纪还不算大,竟然就已经让朝堂开始起了纷争。

等阿哥们长大之后,这纷争恐怕要更加激烈。

她看着面前的顾凝宸,因为还没显怀的缘故,小腹平坦,还看不出来。

顾凝宸的脸色却不错,看来没被这次的风波吓着。

太皇太后看着她就笑道:“听闻这次贵妃大发雌威,把后宫的人都镇住了。”

这话听得顾凝宸有点不好意思道:“我就是太生气了,把后宫从头到脚清理了一遍,免得以后发生一样的事情来。”

也就是因为两个宫女隐瞒着张常在的情况,才会让她的病情恶化了。

其实在顾凝宸看来了,张常在就是有了心病,没得到治疗后渐渐严重了起来。

她时而清醒,时而病着,整个人实际上迷迷糊糊的,这才被人趁虚而入。

另外两个常在估计联手在张常在耳边嘀嘀咕咕,加重了她的病,还让张常在深信的确是顾凝宸的缘故,才让自己没能得到康熙的宠爱,更没成为贵妃的。

所以她让两个宫女出来,实际上也不可能教会两个宫女说的话,全是另外两个人的所做作为了。

可怜张常在被这两人利用,一并被带出了后宫。

至于去了哪里,顾凝宸没问,康熙也没说,自然不会是什么好去处。

顾凝宸心里轻轻叹息,太皇太后却看出来了,握着她的手道:“你还是太心慈手软了一些,不过如今你是双身子的人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就交给皇上办就好,没必要脏了你的手。”

“只是以后的话,后宫这样的事是层出不穷,你心里也得有准备。以后若是有人再敢动手,你也绝不能手下留情。毕竟对他们留情,害的就是贵妃和你的孩子了。”

顾凝宸明白,这是后宫的生存之道,太皇太后也是担心她如果太心善,放过了谁,这个人未必会感激,反而以后会加倍报复回来。

她点头应下道:“太皇太后放心,我都记下了。”

太皇太后这是要教自己,顾凝宸就趁机请教道:“今儿请安的时候,其他嫔妃十分沉默的样子,是不是之前那几个常在的事把她们吓着了,才不敢说话的?”

闻言,旁边的皇太后就笑了:“哪里,她们是怕贵妃你了。”

顾凝宸一怔:“怕我了?为什么?”

皇太后笑笑道:“贵妃平日看着不动声色,又脾气不错,从来都不发落谁。这次雷厉风行,把后宫几个常在和送信的太监一把抓起来,还把太监送去慎刑司,丝毫没一点留情。”

可以说那些后宫嫔妃一直觉得顾凝宸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后来当了贵妃也待人温和有礼,脾气看着就和软的样子。

然而这次的事激怒顾凝宸之后,她二话不说就把人抓了出来,直接送去慎刑司不说,后来还让人把后宫都清理了一遍。

后宫一些隐藏的钉子都被彻底挖了出来,一个不剩都送去慎刑司,险些慎刑司都要放不下了。

如斯恐怖,后宫嫔妃们能不瑟瑟发抖吗?

顾凝宸一听,也就笑了:“她们要是没犯错,那就没什么好怕的。”

如果心里有鬼,还犯错了,那么她们怕也没用,必然要受到惩罚。

她这话让太皇太后笑着附和道:“对,理应如此。犯错就该罚,立功了就该赏,赏罚分明才能让底下人安分守己,办差也能更尽心。”

太皇太后笑眯眯看着顾凝宸,越看越是满意。

她之前觉得顾凝宸性子不错,跟康熙也合拍,还能一起做西学研究,对算数又颇有心得,又安分守己。

娘家人也不是作妖的,拖尔弼办差很是尽心,从来没什么差错,跟王谈算得上是康熙的左膀右臂。

最近又献上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法子,解决了康熙多年来的心结,实在是大功一件。

如今拖尔弼封爵了,也依旧跟以往一样,除了跟好友王谈一家有来往外,经常闭门不见客,并不喜欢结交权贵,还是跟以前一样独来独往居多。

这么安分守己又有能耐的臣子,女儿顾凝宸作为贵妃,统领后宫一直安安稳稳,也没什么差错。

这次出事后,她更是冷静自持,帮着康熙很快把人抓住,还顺势揪出了不少钉子,让后宫更清明平静了一些。

如此就叫太皇太后更满意了,她就怕顾凝宸太温和心软,反而不能镇得住人。

如今瞧着,她也是看走眼了,再温和的女子,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孩子,就要比谁都要强大和果断!

聊了一会,顾凝宸见太皇太后露出疲倦的神色,就起身告退了。

这次的事换到康熙手上,他查得很快,得出的结果却很有意思。

比如那位杜常在家里跟赫舍里氏是一表千里的亲戚,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比如那个送信的太监,其实是赫舍里氏,也就是康熙之前那位皇后院子里曾经伺候过的。

虽然也就是个跑腿和做杂活的小太监,赫舍里氏皇后去世的时候,这太监年纪不大,回去后因为伺候过皇后的关系,倒也没被为难,换了个还算可以的地方。

可以说这些人跟明珠都没有关系,反而都是赫舍里氏家的人,矛头还是指着索额图。

顾凝宸还以为线索都停在这里,恐怕很难有突破的时候,康熙却找到这太监送信联系的人,却是个上京来述职的八品小官家里的门房。

这人的身份就有意思了,一个门房跟宫里的太监联系吗?

门房是一问三不知,他就是个传话的,还是个瞎了一只眼的鳏夫,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听闻是洪水逃难的时候遇上还是书生的东家。

东家上京赴考带着他,后来中举后在京郊买了个很小的院子。却要外放,只偶尔回来,就每次述职的时候回来住上一段时间。

门房就留在这里一直守着院子,因为口音太重,跟别人也不大来往。

但是这门房说是之前手头紧,就接了个小差事,帮人转达口信,说几句拗口的诗,他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意思。

门房不识字,但是记性还算不错,就背下来转头告诉了那个来接话的太监。

官差问了门房,后者却说当时背着还记得,说完后就忘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诗句,死记硬背,也就能记个几天,转头就忘记了。

至于给门房背诗的人,说是带着兜帽,人长得跟他差不多高,又有点瘦,说话是京腔,是个男人,再多就不知道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