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353)

作者:岳月 阅读记录

顾凝宸笑着接过小格格,感觉她沉了一些,看来又长大了不少。

小格格窝在顾凝宸怀里特别高兴,咧着嘴笑了起来。

蓝女官如今的工作,就是给小格格念书了,跟四阿哥和六阿哥小时候一样。

她很是喜欢这份活计,想到四阿哥和六阿哥如今都长大了,一个比一个优秀,自己就更高兴了。

蓝女官念书的时候看着小格格,不知道小格格长大后,会跟四阿哥和六阿哥一样聪慧吗?

坤宁宫收拾得差不多了,约莫十天的功夫,顾凝宸就从乾清宫搬过去住了。

康熙倒觉得她不必着急:“坤宁宫内外刚收拾完,还得仔细整理一番,你再过几天回去也行。”

顾凝宸就笑道:“四阿哥和六阿哥上学明儿就要休息了,我今天搬过去,明儿他们过来请安就正好。”

康熙这才明白,她怎么急着今天搬去坤宁宫了。

小格格已经尝试着扶住东西站起身,还能稍微走上两步。

她坐在顾凝宸脚边,这会儿扶着顾凝宸的腿站起身,然后慢吞吞走向不远处的康熙,一把抓住了他的腿脚牢牢站稳了。

康熙伸手护住小格格的后背,让她抓着自己的裤子站得稳当,看向女儿有几分笑意:“安安这是快会走了吧?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她出生还没多久,小小一团粉雕玉琢的,抱在怀里软绵绵,叫朕都不敢用力,生怕弄疼了她。”

小格格很快站不稳,腿一软,就被康熙一把捞起来,在胳膊上坐着。

忽然坐得老高,视野也远了,小格格高兴得咧嘴一笑,还在康熙脸颊上亲了一口。

“阿、啊……吗、玛。”

康熙一怔,不可置信道:“安安居然会说话了,还叫朕了!”

他高兴得很,抱着小格格在殿内走来走去,逗得女儿一直笑出声来。

父女二人玩了一会,等小格格揉着眼睛要睡觉的时候,康熙才依依不舍把小格格交给奶娘。

他还不放心,和顾凝宸一起去坤宁宫转了一圈,看看整理得如何。

“这前厅也太素了一点,该多放几个摆件才是。”

康熙回头吩咐李德全去私库送了好几箱子的摆件来,随手指了几个放在前厅,余下就直接让顾凝宸收进库房,回头让人换着放就好。

顾凝宸就笑着收下了,知道康熙可不是能够拒绝的人,也算得上是她搬家的礼物了。

她拉着康熙坐下:“瞧皇上忙的,先歇一歇,用一用茶点。”

金桂刚送来新泡的茶水和点心,那边李德全就送来一个锦盒,分明是八百里加急的折子。

康熙示意李德全打开锦盒,他取了里面的折子看了看,眉头皱紧道:“曹寅得了怪病,家人特意写折子来求药,朕瞧着像是疟疾。”

疟疾如今在大清不算多,只集中在南方,曹家估计也是没办法了,这才写信来京城求助康熙。

康熙二话不说就让人准备好金鸡纳霜,派人快马加鞭送去江南给曹寅。

他没了喝茶的心思,起身来回踱步,显然十分担心曹寅的病情。

如果金鸡纳霜能及时送到,曹寅必然没事,就怕迟了。

康熙想了想,让人在陆路快马赶过去,另外也叫人在大运河用船只送过去。

兵分两路,看看哪边更快一点,能尽快送到曹寅手里服下就好。

这得好几天功夫才知道结果,康熙再心急如焚都没有办法,顾凝宸一时只能安慰他道:“皇上宽宽心,药只要及时送到就能救下曹大人了。”

康熙也只能这么想了,焦急如焚等了足足半个月,江南才传来消息。

好消息是金鸡纳霜及时送到曹寅这边,让他服下,如今人是救过来了。

坏消息是曹家耽误太长时间了,一开始并没发现是疟疾,以为是寒症,请了几个大夫,用了几个方子都没能好起来。

还是最后一个大夫会一点西洋医学,还曾去南边当过游医,看出了端倪。

他认为这很可能是疟疾,也就是南边的瘴气入体,传教士手里才可能有药。

传教士都在京城,曹家不敢直接跟传教士联系,免得被有心人做文章,就只好求助于康熙。

这样就更简单方便,果然康熙立刻就派人送药来,好歹救下了曹寅的性命。

却也因为拖延得有点久,曹寅体内已经不是一代疟原虫,没能彻底根治。

人也变得虚弱,只怕再也不能领差事,要早早放下手里的权柄了。

比起能活着,曹寅还是高兴的,遗憾的是他不能继续给康熙效忠和分忧。

他为此手写了一封告罪折子让人送进京城,康熙看过后心里不免有些难过。

他对顾凝宸说道:“朕有意在江南设下西洋医馆,起码在有人得了疟疾的时候,也能立刻拿到金鸡纳霜这样的药物,尽快得到医治了。”

毕竟曹寅如果尽早得到金鸡纳霜服下的话,虽然未必能百分百恢复原本的样子,但是起码能恢复八成,就跟太子一样。

只要不过分劳累,跟平常人就没什么区别,继续办差也是没问题的了。

对此顾凝宸表示极大的支持,不管是西洋医学还是中医学,只要能治病救人就行。

康熙握着她的手笑道:“不管朕做什么决定,你都是第一时间支持朕。”

顾凝宸也笑了:“因为皇上每次都做了英明的决定,我如何能不支持?”

第112章 二更合一

康熙说做就做,只是在江南开设西洋医馆不是难事,但是谁去当这个医馆的负责人就得想一想了。

如今大夫主要擅长中医,西洋医术并不擅长。

传教士擅长一些,却只能看出西洋的一些病症,像中医那样把脉来辩证也是不会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康熙为难了。

让传教士过去坐诊西洋医馆就说不过去,自己也不能彻底放心,叫御医过去,对西洋药物可能并没有传教士那么熟悉。

为此白晋给康熙推荐了一个法兰西人,是个药师。

他对中医很感兴趣,这些年也一直在大清游历,跟不少大夫是好友,学会了不少中医方面的事,尤其一口官话说得十分流利。

会说官话,又懂一点中医,对西洋医学也熟悉,让他来坐诊西洋医馆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他放下了西洋那一套治疗的方式,不会一上来就粗蛮放血,叫康熙也放心了一点。

顾凝宸就提议道:“皇上可以让当地知名的大夫去医馆轮流坐诊,这样就不耽误他们自个的医馆,又有人帮着看病,不至于叫这位西洋药师手忙脚乱。”

哪怕这个西洋药师会一点中医的药理,但是让他把脉看病还是太为难人了。

这得从小学,还得有天赋和领悟力才行。

中医靠的是人本身,一个好的中医需要很多年培养后才能妙手回春,这位西洋药师想要几年内就熟悉是不可能的。

康熙点点头:“这个法子不错,想必很多大夫愿意过去坐诊。”

毕竟是康熙名下的西洋医馆,这些大夫在当地有名气,当然也想要更上一层楼。

他们轮流去西洋医馆坐诊,在康熙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自己的名声更好不说,指不定还能造福子孙,如何能不乐意?

反过来说,对康熙也有好处,就是他不必多宣传,有这些大夫作为金字招牌在,很多病人就闻讯而至,让西洋医馆很快被众人熟知。

有什么疑难杂症也能过去看看,指不定是西洋的病症,比如疟疾这样的就能第一时间过来拿药,不至于耽误了病情。

这正是康熙想要的,对当地大夫来说是双赢的好事,自然是个极好的法子了。

果然康熙一有意,当地不少大夫都纷纷递了名帖,愿意轮流在西洋医馆坐诊。

暂时病人都是冲着这些有名的大夫去的,西洋药师无所事事,也不闲着,跟过来的家属普及了一下疟疾的病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