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她妹+番外(431)

按荣国府的标准给他们安排吃穿用度,还给她们姐弟四个请教养嬷嬷,几年后给一份体面嫁妆,再送一个足够几人吃穿用度的庄子……罗宁觉得便是贾琏这个亲爹活着,也不过如此了。

再一个,平儿真心疼爱几个孩子,待巧姐儿尤甚,之前平儿还发过毒誓,表示再不嫁人只一心守着姐弟四个。罗宁为了自己,也为了平儿和那姐弟四个,会在三年大孝过了以后奉‘贾母之意’扶正平儿。

此后平儿以贾琏继室的身份照顾巧姐儿几个,将来再由巧姐儿几个给平儿养老送终,如此安排也算圆满了。

平儿是凤姐儿陪嫁丫头,她在王家时正是王家最鼎盛的时候,跟着来了荣国府,也见识了荣国府最后的荣华。可以说平儿不光见过世面人情练达,还曾帮衬凤姐儿管过家,应付过各种难缠的人。这样的平儿要手段有手段,要心智有心智,膝下又有儿有女,有良田庄子,不比大部分的普通寡妇强?

其实罗宁想要扶正平儿也有些私心。

巧姐儿的年纪在那里摆着呢,加上原著中巧姐儿最后嫁了刘姥姥家的板儿,所以巧姐儿的亲事罗宁便想着还是一如原来那般安排。而且便是冲着刘姥姥,这门亲事就比其他人家强些。

至于下面三个小的,罗宁是一点都不想插手的。一是费心费力最后还得落一身埋怨,二一个也是这事真的很麻烦。

现代人对婚姻另一半的要求绝对跟古代人有壁。光是冲着宝黛有情,黛玉还冲着袭人叫嫂子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古代人对婚姻的态度。

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就算罗宁真的矮子里拔大个,挑出个四角齐全的,谁又知道是不是装的,以后会不会变?

夫妻闹点小别扭,说不定就会在心里埋怨她一回。回头若是再有个什么事,说不定不会想到世事无常,还会记恨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李纨嫁贾珠算不算门当户对?按当时荣国府的地位和富裕程度,这门亲事算不算好?不提家世,只说贾珠这个人,那也是读过诗书,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他未尝没有金榜提名进士及第的一天。

抛开两层婆母,多好的一门亲事呀。不还是败在了贾珠英年早逝上了?

贾珠一死,留下李纨和贾兰孤儿寡母的,难道年纪轻轻就守寡的李纨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一回这门亲事是谁给她保的媒的吗?

这么刻薄的婆母,这么短命的爷们,这么上上下下没个好相与的人家……这不是坑人呢嘛!

最后里外不是人,回头还要背个落井下石的锅,她吃饱撑的才管这种事呢。

所以只要想一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罗宁就直接被劝退了。有巧姐儿这个长姐和平儿这个继母在,她这个姑祖母就不往前凑了。

.

罗宁要等巧姐儿出嫁的时候才会让平儿带着几个小的离开,这中间又是好几年。几年后,小少爷即便还是个半大小子,却也能给寡妇撑门面了。

至于巧姐儿什么时候出嫁...罗宁的现代思想让她做不出残害小孩的事。所以罗宁的打算就是巧姐儿十五岁时先定下亲事,然后以给她打一张千工拔步床为由,将婚礼拖到十七.八岁。

也就只能拖到这个年纪了。再拖,她和林家就里外不是人了。

╮(╯▽╰)╭

话说回来,因平儿生育过,按荣国府的规矩早就应该从姑娘提到姨娘了,但因她的吃穿用度一向不比凤姐儿的差,做姑娘还比做姨娘更自在些,也就一直这么混着过了。来了林家,罗宁图省事直接给了平儿和巧姐儿几个一样的月钱,多少有些歪打正着。

巧姐儿几个的孝期是三年,扶正平儿也是三年后。不过平儿扶正了,月钱什么的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虽然平儿是继室,但人家的身份也能跟李纨并称妯娌的。罗宁记得贾母等人说李纨寡妇失业还带了个哥儿,所以给李纨的月钱就提到了二十两。

一个月二十两,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两,加上四个孩子每个月的八两月钱,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两。除了月钱,五个人的一应饮食用度,衣饰水粉,笔墨纸砚……加上放在他们院里侍候的丫头婆子和教养嬷嬷的月钱用度,一年下来就得一千多两银子。

一年一千两,八.九年下来就是小一万了!再加上巧姐儿的嫁妆,赠与他们的良田庄子...没个二万两下不来。

算完以后罗宁就沉默了,她到不是心疼银子,而是想到了荣国府。

巧姐儿五个人,可以视做三春李纨和贾兰。林家并没有给五人配多少下人,可这五人一年还一万两的生活支出呢。按荣国府的习惯还得再配奶娘和不少丫头婆子,开销只会更大。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