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嫡长子团宠日常[清穿](308)

这在古代又没有定位的,在草原跑主要是依靠经验。

“现在还不是时候。”康熙摸摸儿子的脑袋,这孩子再长几岁,他怕是要够不着了。

“那这次额娘去吗?”承祜询问起来。

“自然是要去的。”康熙有些犹豫的说道,“我还想带上太皇太后,只是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吃的消。”

“找太医来问问不就知道了。”承祜当即说道。

要是能带乌库妈妈前去欣赏江南美景,似乎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最后把能带的都带上,太年幼的就留在了宫里,有了火车以后,就是方便,再也不需要两万多人一起出门了。

康熙派人杨帆起航,将一些东西先运出去,他们则是慢慢来,稍作修整后,便带着少量的行李,还有大批的物资,坐上火车。

这一次,终于不需要用画的,康熙和大臣的画面,被照相机印在了相片上,回头大臣们就能见到他们与皇帝的合影。

承祜连从海外送回来的相片,都整理出来,送去给了惠妃。

这一次惠妃没有陪同前往南巡,这后宫也不能都走了个干净,需要个主事人,然后荣妃也主动的留下了,不过四阿哥胤祉就拜托给了太子。

荣妃也是不放心惠妃一人,反正她们挪到了畅春园里,这里守备森严,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事。

对于太子,荣妃还是很信任的。

第115章

太子是个好哥哥,那是后宫嫔妃一致认定的,是一个从小就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老四交给他,荣妃还是很放心的。

更何况,承祜后边的一溜弟弟,对哥哥不是一般的崇拜。

他们大哥可是去过外面的人,他们北部都没出过,更别提出海了。

而且太子哥哥会好多好多东西,以前给皇子上课,那都是承祜亲自来的,也就他出海那两年,皇子的功课又恢复成原本教习师傅来教。

枯燥又乏味,对皇子来说,那些之乎者也用处是真的不大,保成他们只会想念大哥的好,大哥上课有趣多了。

现在承祜回来了,他除了要帮阿玛批阅奏折还要给弟弟们上课,当然了,只是讲一讲外面的时事之类的。

对崽崽们来说也很不错了,大哥上课还可以随便的提问,完全不用担心大哥会生气。

事实上承祜很喜欢弟弟们的踊跃发言,他们会问就代表了弟弟们都有在思考,这是一件好事。

南巡一列火车是远远不够的,先不说皇帝的排场绝对不能小,更别说这火车还有到不了的地方呢,就目前的技术,要建造能通过火车的桥梁还有点难,所以要通过水流的地方,火车暂时还通不了,只能选择绕道,绕道的话成本又会增加,所以要前往还得是船只。

好在作为帝王,银子他是不缺的,有了银子还能没有船?

甚至康熙还用上了蒸汽船,开玩笑,海船他都给装了蒸汽机了,江船怎么可能会漏掉,需要疾行时,蒸汽船还是很好用的,也不需要两岸的纤夫拉着船跑,完全可以自己前进。

同时船上还装有热武器,可以防止江上的水匪。

当然了,皇帝出行,一般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水匪会往上撞,要知道光是康熙身边的侍卫,那就是三千起步的。

还没有算上一般的士兵,康熙对南巡的重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东巡。

草原那边固然重要,这南边就不重要了吗?

南边是经济大区,富商也大多来自南边,更何况,南边汉人居多,满汉的问题不解决的话,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康熙又如何不知,南方的士族瞧不起满人,只觉得他们都是来自北方的蛮子。

当年多尔衮所下的命令,更是得罪了所有的汉人,只是碍于武力,他们敢怒不敢言罢了。

从康熙亲政以来,满汉关系如今是缓和了一些,不过他还要亲自去南边看看百姓的生活。

确定他所下的政令真的有传达下去,是否有人阳奉阴违。

承祜自然是明白他阿玛的想法的,从小就跟在康熙身边的他,亲眼看到阿玛批阅奏折到深夜,刻苦程度堪比那头悬梁锥刺股。

别人考科举都不一定有康熙的劲头,因为他没有其他的办法,能信任的人太少了,只能自身努力。

好在长子次子都已经长大,只是苦了保清,小小年纪必须前往海岛驻守,不过康熙并不后悔,儿子的优秀是他看在眼里的,派往海岛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对保清这个儿子,康熙也是很矛盾的,自己儿子能干,他能不喜欢吗?自然是喜欢的,就是儿子耿直的那张嘴,不是谁都能吃的消的。

这直亲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康熙也是看自家儿子如此的耿直,忍不住嘲讽他直,对此保清还挺骄傲的。

茶叶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