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嫡长子团宠日常[清穿](343)

三月,康熙收到了来自海外的消息,知更鸟国的国王换人了,詹姆斯二世继位。

“这……换皇帝怎么跟玩笑似的?”保成在听到这个消息都是懵的,“就算坐上皇位,不该是那个查理的儿子吗?”

“老外跟我们不一样,查理二世好像都是私生子,没有正经的继承人?”承祜给弟弟解释,老外的模式跟他们不大一样,同时又非常的看重血统,私生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的。

反正那詹姆斯二世都当上知更鸟国的皇帝了,对大清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对这个知更鸟国,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这个詹姆斯二世也是惨,因为信教的问题,他的继承权差点被人搞没了。

这在大清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宗教难道不是巩固皇权的工具吗?为什么老外好像反过来了?

不太懂那些人的脑回路……

反正在大清,是严禁新教徒传播的,康熙绝不能允许,国外那种宗教骑在皇室脖子上作威作福。

其实承祜倒是不担心百姓会去信那些,毕竟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从来都是有好处才会信。

若是不能为他们带来好处,谁会信?

求神拜佛,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嘛,因为寄予希望。

不然每年为什么要拜财神,不就是因为缺钱?

送子观音,灶神,哪一样不是有目的性的。

没好处谁理你?

就是这么的现实!

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承祜还是保清他们,都过的十分充实,毕竟要从那些大臣口袋里掏银子出来。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必须长期奋斗是事业。

对皇子们来说,这正好,可以给他们练练手。

对将来康熙给他们派发任务有帮助,对此康熙也是很满意的。

不光是国库里的银子多起来了,同时还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最惨的还是那些欠钱的大臣,脸面丢了不说,还得把银子吐出来。

不吐不行,京城大大小小消费的地方,都限制了他们消费,没错,这就是承祜用上了后世的限制高消费。

毫无信用可言,你有银子倒是还国库啊。

别说大臣本人了,就是他们府上的仆从,连颗葱都别想买到。

直到还国库银子,倒是不需要一次还清,承祜允许他们分期付款,最高可达到十二期,当然了,拖的时间越久,利息越高。

三个月还清是最好的,不要利息。

就为了这点,不少大臣打骂他们奸商。

对承祜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顶级的称赞好吗!

而且重点是,他们又没有违背他们阿玛的旨意,不与民夺利,他们夺的也不是百姓的利益。

正好相反,他们是在让那帮家伙还国库百姓的血汗钱。

对于目前的现状,承祜有跟弟弟们分析,如果真要认真缴税的话,这大清的税可不止六千万,事实上从康熙办厂开始,这税收其实已经翻了一翻。

问题是,还有很多百姓被隐藏起来,像八旗的旗主底下的旗民,他们就只需要服务旗主,根本不需要纳税。

偏偏这样的情况还很普遍,康熙很是头疼,要成为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他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不过承祜在照相机被创造出来后,便想着要建立全新的档案,也就是户籍。

户籍其实从古至今都是有的,只是以前没有相片,户籍也是容易伪造的。

以前的管理混乱,导致税收也很麻烦。

所以他和弟弟们商量解决的办法,当然了,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也不一定能用的上。

最起码他们有在努力的想办法,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保清保成他们所作的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想办法揪出那些隐藏起来的人口。

就像京城这边,外城所住的百姓,之前就有那么一些没有户籍,但康熙建造了新房,无论是买还是租,都是需要户籍的。

就这样,京城完成了一次统一的户籍调查。

无论是不是旗民,都必须拥有大清的身份证明,以后读书工作都需要。

康熙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户籍的部门,里面存放着京城所有的户籍证明。

这样成功的案例,当然是希望被复刻的。

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哪来这么多钱,建造一座城?

京城也就康熙能做到,当然了,还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

废话,这内城是给他们住所腾出地方来,他们怎么可能反对。

对百姓来说,这也不算坏事,毕竟他们能住上宽敞的大房子,比起之前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现在是好的多了。

谁也不想回到以前的日子,加上京城繁华,那些个厂子总是缺人,百姓的生活也有保障。

茶叶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