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我妹妹是林黛玉+番外(63)

作者:则美 阅读记录

“不瞒您说,荣国府里面没有秘密可言,林姑娘的才气压过各家的公子,当然会令人侧目。当日林姑娘做的诗题的词都被小王弄到手了,小王读了之后甚是开怀,本来这件事儿都已经抛之脑后,可后来因为这些诗词对林姑娘颇为仰慕。小王虽然出身皇室,除了给皇兄办差,并没有沾染其他习气,林姑娘冰清玉洁,小王与她堪为良配。”

说完之后将扇子打开递给了林如海,林如海直接转眼看了一眼,就发现这是女儿写的诗。

这个时候能说什么?

是责怪荣国府门户不严,还是责怪当日在码头上没能布置的全面。

林如海瞬间像是老了十岁一样,接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听人家的意思,是说女儿做的诗词已经被大家知道了,说不定京城的名声也不好听。

这位赵王更是说出自己后院没有侍妾侧妃,愿意以正妃之位相待。又说太后是有名的慈和人,且久居深宫,被皇后和诸位皇妃伺候,也用不着王妃日日过去表露孝心,十天半月请一次安,坐半天陪着说话也就够了。没了婆媳矛盾,也没有后院纷争,这让林如海十分心动。只说如今有热孝在身,先口头上同意,其他的三年后再说。

回到后院之后,林如海左思右想,不知道这一件事儿该怎么向两个孩子提出来。

等到晚上实在是不得不提了,林如海才掐头去尾,把这位王爷表扬了一番,又笑着说这位王爷人还不错。

宝琳没有说话,林黛玉倒是想得开,“既然如此,左右逃不掉,就这样吧。爹爹也不必自责,皇权就是如此,咱们违背不得。女儿并非像以前那样经常伤春悲秋,我也是有大志向的人,不会把眼光拘泥在后院。”

林如海的心里才算是好受了一些,不像刚才那样强颜欢笑忍着难受把别人夸了一顿。而是实话实说:“这天下好男子多的是,但是爹爹看谁都不顺眼。因为他们都有可能把我女儿带回家去,从此之后留下老父亲一个人守着庭院。”

林如海说完之后,林黛玉忍不住拿袖子抹了抹眼泪,宝琳之后放下筷子,拍了拍林如海的肩膀。

“别想那么多了,我又不准备嫁出去,以后就陪着你。”

林如海点了点头,眼泪犹如决堤的洪水,滔滔不绝汹涌澎湃。

他们父女两个都是熟读诗书的人,经常伤春悲秋,泪腺比别人发达。宝琳只觉得这件事还真的到不了抱头痛哭的份上,眼前父女两个真的是以泪洗面。

虽然这事儿就这么决定了,林黛玉还是要求爹爹出去转告那个人就说自己还是要守满三年孝期的。

赵王答应了,就在前院科院住了下来,也不出门,每日写了诗词,让人送到后院。一开始林黛玉并不点评,后来因为写的太多了,忍不住评价一二。

两个人就隔着门成了书友。

宝琳看他们两个一来一去大佬是挺热闹的,忍不住问林如海。

“外边那位贵客不是说钦差吗?钦差怎么不出去办案?留在咱们家算怎么回事儿?”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豺狼打不死,责怪狐狸干什么?这笔银子也只能到一个地方,皇上就是派了钦差过来,这笔钱也要不出来。”

宝琳十分迷茫的看着林如海,见他这个时候用手指沾了一点茶水,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分别是“甄”“太上皇”。

宝琳顿时明白了过来,“也就是说钦差来这里是治标不治本,只是敲山震虎而已。”

林如海点了点头,“咱们在江南留的时间太久了,为父想着不若想个办法到其他地方做官。要么是回京城,要么是到其他地方外放。江南这是一个是非之地,再加上为父坐的这把椅子又招人惦记,还是要早点行动才行啊。”

宝琳抬了抬下巴对着外边的客院方向抬了抬。

“爹爹,这里有一个好用的,您这个时候不用更待何时呀?”

林如海的书生脾气让他转不过来弯,他总觉得这事找了赵王,往后在人家跟前都要低头。

“不行不行,咱们现在别跟他扯上关系。为父的恩师如今在京城养老,你打点一些寿礼,咱们派人送过去,请那些同门师兄弟为为父说几句话,不管什么官职,只要离开江南就行。”

既然如此,宝琳也不吝惜这些财物,那些俗不可耐的金银和十分难找的字画古本都收拾了不少,让林如海看过之后,分类收纳,将东西送到船上,看着船扬帆北上,父女两个才从江边回家。

将来的前程现在有了转机,林如海的心情比较不错。看着宝琳的猎犬围着他们的马车跑前跑后,最后还在马车里心满意足的问了一句:“我听汪管家说你最近在学骑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