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192)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与早些年风流倜傥的潇洒公子模样不同。

如今的王勃面容沧桑,和周围人相比更是显得有几分落魄潦倒。

姜烟看着他依旧挺直的脊骨,好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纸醉金迷的宴会格格不入的王勃,突然明白之前他倒下墙头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人,不会只有一种活法。

他不拘泥从前的事情,也不会拿过去惩罚自己。

天命如何,便如何。

他自巍然不动。

姜烟原本紧绷着的心瞬间落下,狠狠的松了口气。

是她被幻境欺骗了。

能够写出“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的人,又怎么会沉湎于痛苦和失败中呢?

滕王阁宴请,洪州都督兴致高涨,突然提议在场文人可否为滕王阁当场做诗一首。

笔墨纸张在一个又一个人的面前传过。

直至宾客席位最末的王勃面前。

喝过酒的王勃,面颊微微带着些红。

托着笔墨纸砚的仆从显然也不觉得一个坐在最末端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句。

真要端着东西离开。

一只手突然摁住纸张。

王勃喝完杯中最后一口酒,双眸清爽的看着眼前的仆从:“我来写。”

在场众人无不朝着王勃投去怀疑和打量的神色。

无人认出眼前这个落魄青年,便是当年在长安惊才绝艳,十六岁便以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的少年,那个写出《乾元殿颂》,获皇帝称赞为“奇才”的王勃。

王勃思索片刻直接落笔。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①

姜烟就站在王勃面前。

他挥毫泼墨的这片刻。于他身后出现的却是从前携友游蜀地、攀高山,在老家的高墙下著书。

他的人生,从来没有因为那些失败停下脚步。

姜烟看见的依然是当年那个在长安骄傲的少年。

只是如今的少年,学会了反思。

他明白自己恃才傲物这些年,与人与己带来的不便。

也确定,他尽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却依然不曾放弃任何希望。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②

当年由滕王李元婴所主持建造的滕王阁,远不止这一处。

但位于赣江畔,千古传诵的却只有这一座。

只因为《滕王阁序》。

只因为王勃!

诗成,姜烟的身边再次出现王勃的身影。

看着满堂宾客喝彩,王勃如今却已经可以从容面对。

甚至还在姜烟身边为当年的自己鼓掌:“姜姑娘觉得,我这一篇如何?”

“《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您觉得呢?”姜烟看着王勃,知道他此刻已经从幻境中清醒过来,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生能占据一席之地,又被誉为‘初唐四杰’,自是极好的!”

“极好!”王勃笑容灿烂,没有再留恋滕王阁中恭维的贺词和浮华宴席。

转身潇洒,一如当年前往长安,大步流星的走出滕王阁,去往他接下来该去的地方。

幻境变化。

姜烟看着一路赶至交趾的王勃愧疚跪拜父亲,父子俩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任何隔阂。

相反,还约定下一次再见时要如何考察王勃近来阅读过的书册,写过的诗篇。

来时步履沉重。

走时一身轻松。

王勃与父亲在港口分别。

他将踏上归途,渡海而回。

船上,王勃不断的朝着岸上的父亲挥手告别。

纵然是二十七岁的青年,此刻的他依然是父亲的儿子。

姜烟看着远去的船帆,原本还感怀于这对父子的分别。

就听身边的王勃突然叹气。

姜烟察觉不对,双眸突然睁大,一把拉住身边的王勃:“你是什么时候去我那边的?”

“或许是坠海时,或许是被救上来之后。”王勃语气坦然,仿佛即将面对死亡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姜姑娘,人终究有一死。在死之前还能有这样一番奇遇,我这一生也不算白来了。”

“可是……”

姜烟摇头,她见过他的惊才绝艳,看过他明亮如少年的不羁。又怎么能做到眼睁睁的看着他驶向死亡?

王勃却反过来握住姜烟的手,一如当初在长安城外:“姜姑娘,幻境该结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