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249)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之后,李治又把武则天是怎么把这些问题解决,以及这段时间是怎么给那个汉服品牌提意见的事情一一说了。

听得姜烟两眼犯晕,又忍不住感叹。

优秀的人,放在几百年后也是一样优秀的。

能在几百年前的男尊封建社会杀出重围当上皇帝的女人,放到现在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厉害!”姜烟竖起大拇指,从旁边提起一袋吐司:“超强!”

这才几天?武则天都能去参与服装品牌的高层会议了。

虽说那个汉服品牌小众,但换成别人,姜烟觉得没有两把刷子很难做到武则天这个地步。

再看后面又开始揉面的李治,姜烟连忙快步离开。

和幻境里的李治比起来,姜烟真的很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不过,在现代没有那么多需要承担的责任,当然是随他们自己的选择啊。

“去哪里?中午回来吃饭吗?”李治听出姜烟要走,从厨房探出头问她。

这感觉实在是让姜烟有些久违。

上一次出门被问回不回家吃饭,还是爷爷活着的时候。

“回!我去隔壁看看!”姜烟穿着鞋子,总觉得今年冬天好像不怎么冷。

也不知道元宵节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会不会回来。

还有李白和杜甫,现在又旅游到了什么地方?

对了!

还有太平和婉儿,在剧院的杨玉环和公孙大娘。

穿着鞋子出门去隔壁找杜牧他们的时候,姜烟拧着眉想了一路,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人。

隔壁比起李治可要热闹多了。

王勃拉着王维在旁边不知道写什么。

元稹和白居易配合着在直播镜头面前,指着身后的小黑板上课。

说到激动的时候,杜牧、薛涛和柳宗元跟着配个乐。

墙上还挂着一张课表。

从晨读到乐器,还有户外活动,一个不差!

“骑马?捶丸?”姜烟啃着吐司,弯着腰跑过镜头范围,去问在旁边看书的李商隐和刘禹锡:“你们这是在干什么?骑马也能上网课?”

“能啊!”刘禹锡点头,把手里的书递给李商隐,指着上面的内容说:“这个地方有些错误。虽然这个东西传去了日本,但大唐时期不是如此的。”

刘禹锡应声,然后在旁边记录下来。

“你们这是……”

“记录大唐。”刘禹锡见姜烟好奇,把那本厚厚的册子递给姜烟:“我看你们网上总有人说什么‘以倭代唐’,缺失了太多资料,我和梦得没有去做网课,倒是想编撰本书。把大唐的风光和日常生活都记录下来,以后你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问题了。”

“公主和婕妤之所以去帮助那个品牌走秀,也是如此。”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却发现大唐只存在严肃的史料中。

许多百姓甚至分不清楚唐果子与和果子,不知道大唐的茶道有多么迷人,不知道大唐的女子妆点起来可繁可简,都美得令人心动。

或许,这也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不仅是给距离此世一千年后的未来人,看看从前的历史。

也是给此世的现代人,看到一个更鲜活的大唐。

“谢谢。”姜烟没想到他们自己也在默默做这些事情。

这两人身边的书籍堆起来都有膝盖那么高,外面贴满了各种便利贴,里面也密密麻麻的写着什么。

现代的硬笔他们用得并不习惯,好在是现在不需要磨墨,一支细长的竹笔,在那些书上留下一个个蝇头小楷。

每一个字都写得极为端正,比起旁边油墨印出的简体正楷也不差。

“谢什么?”刘禹锡好笑的摇头,笔尖点了点脚边的书:“这些可比收集子厚的诗文,再整理成册可要轻松多了。”

毕竟,现代有现代科技。

古代还是不够方便。

李商隐也放下细笔,浅啜一口清茶,笑着颔首:“是,确实是要轻松不少。”

那边持短笛等着当背景音乐的柳宗元敏锐的听到这边有人在说他。

再看好兄弟刘禹锡笑呵呵的那个样子,皱眉小声道:“可别在背地里说我从前的糗事。”

“我需要背地里吗?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刘禹锡得意的微微晃着头,眼底都是揶揄。

这边说完,那头的王勃和王维也放下笔,直起身后两人高兴得面对面击掌。

“大功告成!”

姜烟投去好奇的目光。

就听王维说:“我和子安都写了一篇赋,还是要再润色一下。”

姜烟眼睛逐渐瞪大,就听王勃得意的补充:“我们跟那些教授商量一下,到时候就说是从哪个墓里挖出来的。然后再编入必背课文里!”

王维点头,颇有点佛也发火的意思:“让他们背个够,再多背点作者中心思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