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373)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只是比起一直联系那些前人作品,模仿他们的风格,王羲之想要找到自己的书法之道。

王羲之转身的时候,姜烟也走上前想要看看他之前到底在纸上写了什么。

结果卫夫人却先一步拿起来。

姜烟只得又转到的卫夫人身后,便看见那张淡黄色的纸上,写着一个“道”字。

与之前写的那些苍茫厚重的篆隶遗韵不同。

这张纸上的字俊逸秀雅,活泼的同时,每个字的收尾比划又不会过于张狂。

虽没有他晚年时候的简约玄谵,超然脱俗,却也多了他自己的风格。

卫夫人看着那张字,小心的放在一旁,望着大门口的方向满意的笑着。

姜烟看过之后,再看了一眼卫夫人。

她就跪坐在那里,穿着颜色浅淡的衣服,长发只用两根发钗整理起来。

一如她的字,古朴、秀美。

姜烟跑出去找少年王羲之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的看院子里的卫夫人。

她明白为什么王羲之会那么瞧不上“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了。

德才兼备的她们,明明那么美丽好看,凭什么要因为旁人不相干的话,就剥夺她们的美呢?

姜烟追上王羲之,原以为可以讨论一下自己想的对不对。

结果这人不练字,改看碑文了。

在纸张大幅推广之前,碑文是书法艺术保存时间长,也可以更为完整的方式之一!

作者有话说:

①:《笔阵图》卫铄(但也有怀疑是王羲之所作,或六朝其他人,但现在普遍依然认定是卫夫人所作。)

——

啊,我以为我写的砖石的情节够离谱了。

直到今天刷到一条有人在博物馆打架,把三星堆展品打翻了的新闻……

这是昨天的一更,二更白天再更新,我要恢复啦~

去看过我爸那边的姨婆后,我可以十分确定,笃定,发誓!!!我家拜年结束了!

第167章

◎*“王与马,共天下。”◎

“你看这字, 中正平和。”

姜烟从卫夫人家中追出来,少年王羲之就已经长到了十五六岁。

这些年, 因他写得一手好字, 又长得风流倜傥,还是琅琊王家的人,很快便声名鹊起。

只是姜烟追上他的时候, 却发现王羲之对着一块石碑看入迷了。

姜烟其实仔细看过从秦汉以来的字体变化。

比如, 秦始皇的小篆就格外有锋利霸气之感, 哪怕只是落在竹简上,也仿佛一个个字要跳脱出来,挥舞着刀剑拱卫大秦。

刘邦的字相比秦始皇没有那么霸气,但独有他自己的洒脱飘逸。

当然,相比之下刘邦的字其实整体看着艺术性就没有嬴政那么高了。

相比之下,姜烟其实更喜欢诸葛亮的字。

然,汉魏遗风下, 用隶书的人愈发多起来。

隶书也逐渐成为了官方字体,官员之间的公文和政令都是用隶书,偶尔会用上楷书。

所以姜烟看着那块石碑, 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寻常的。

“好字!”王羲之伸手, 生怕自己碰坏了那字似的, 眼睛都不能从上面移开。

姜烟没有怎么学过毛笔字,对书法的欣赏其实很浅薄。

小时候爷爷倒是有建议过姜烟去学书法,只是她自己不乐意。

对一个六岁还极其好动的小孩子来说,在桌前练字和看《火影忍者》相比,姜烟选择《火影忍者》。

所以姜烟到现在也不怎么能理解王羲之对书法的痴迷。

“哎呀!”王羲之突然收回手, 扭身往山下走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回头看石碑上的字, 恨不得自己的脖子再长长一些。

“出什么事情了吗?”姜烟见他脸色不对, 赶忙跟上前。

结果就看见王羲之脸颊红红的,抿着唇眼角还带着些许得意,说:“按照时间,今日便是岳丈来王家的日子。”

姜烟自然是知道王羲之的妻子郗璿此人的。

郗璿是郗鉴之女。郗家曾是东汉旧臣,到郗鉴这一代郗家早已从当年的东汉旧臣,落入寒门。

但郗鉴此人对东晋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若非他协调世家,阻止了士族间的斗争,而将所有锋芒都指向外族政权,只怕东晋都等不到谢安了。

而郗璿也是一位才女,在魏晋南北朝这样的时代,更是罕见的高寿。

王羲之脸颊微红,回去的步子明显快了不少。

回到王家,王羲之平复情绪,回忆着当年的种种,在墙边的榻上躺着,脑海里想着之前见到的碑文,又时不时想起妻子年轻时候的模样。

他与郗璿,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又是同道友人。王羲之一直都很感恩上苍,自己可以与妻子相识、成亲、携手。

姜烟看到王羲之都开始解开衣服的时候,后退两步,锁着下巴眼底满是怀疑的问:“先生,您这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