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406)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要么,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

要么,便是做这采菊东篱下的隐士。

真正的隐士。

陶渊明选择了后者。

在陶渊明说完,两人终于到了他日常劳作的菜畦处。

看着眼前的几块菜地,和旁边的几亩田,姜烟的脑海里突然就想起了一位在网上颇有名气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用那口极其有标志性的腔调说:“陶渊明种田?他种个鬼的田!”

姜烟虽然不会种地,但也能看得出来陶渊明这地种得到底好不好。

实话实说——很烂!

陶渊明挥着出头翻地,之后又去拔旁边的杂草。

姜烟也卷起衣袖和衣服下摆,跟着一起。

“很有意思吧?”陶渊明突然笑着问她。

“先生,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姜烟抿着唇,有点犹豫。

“假话是什么?”

“假话就是,非常有意思,田园野趣!”

陶渊明轻笑几声,又问:“那真话呢?”

姜烟憋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又看了看陶渊明,飞快的说:“齁累齁累的!还是现代农业科技好,感谢现代的农业技术人员!”

陶渊明哈哈大笑,撑着锄头差点笑翻在地上。

他能不知道自己种田种得差吗?

只是除了做这些,陶渊明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做什么了。

收拾了菜地,又去看了眼可怜兮兮的田地,陶渊明带着姜烟坐在一棵柳树下乘凉。

他伸手扯住柳枝,摘下一片柳叶,再松开手。

柳枝在湖边飘荡几下,柳梢搅动的圈圈涟漪,竟然还吸引来了湖中的鱼儿。

长着肥嘟嘟的鱼嘴,以为湖面上有飘落的小虫。

陶渊明吹着柳叶,声音细细的,却悠扬得仿佛要冲上云霄。

一曲作罢,陶渊明靠在柳树坐着,惬意得仿佛下一秒就能睡着了。

“真有意思。”姜烟忍不住道。

“在现代,很多在城市里高压机械的生活了许多年的年轻人都会很向往田园生活。”

姜烟想起了网络上很火的几位博主。

他们的视频会受到关注,除了制作精良之外,也有现代人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因素在。

毕竟,现代年轻人面对的是996,是007,还有卷不完的职场、还不完的房贷和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

如陶渊明这样的生活,像是把自己终于归于生活,而不是归于活着。

姜烟托腮笑道:“结果田园生活的第一人是个根本不会种地的。”

陶渊明听了也捋须笑得开怀。

反复呢喃了姜烟说的几句话后,突然道:“殊不知,我亦是如此!”

“恩?”

姜烟一怔,有点不明白他的意思。

“姑娘见过黎明之前吗?”陶渊明一抬手,天空猛地黑下来。

天上没有星星和月亮,柳树在这片黑暗中一点也没有逗着小鱼的趣味。

反倒像张牙舞爪的怪物,要将坐于柳树下的陶渊明吞没。

“先生?”

姜烟不明白好好的幻境怎么会变成这样?

不远处的湖水开始发出噼啪的雨声。

黄豆大的雨水砸在湖面,劈啪作响。

陶渊明望着姜烟,平静的说:“黎明之前的世界是最黑暗的。这个时候,没有星光、月光、日光。天地间都笼罩在黑暗中,没有丝毫光明可言。如今的东晋,就是如此。”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雨声更大。

一旁的湖面像是要被倾斜而下的雨水砸开。

“我想,终究会有天光乍破的那天。只是,我似乎是等不到了。”陶渊明对整个社会失望,却又没有完全绝望。

他只是不想做官了。

世人都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知道在南山下种地的陶渊明。

却好像从来没有人见过陶潜。

他是陶渊明,也是数次出仕,又数次归隐。庶妹离世后才下定决心解印辞官的陶潜。

陶渊明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星星。

而陶潜,是那个愧对家中妇的落魄人。

他也受到过高压,也被迫接受过不平等的事情。

只是最后,他什么都不要了。

姜烟抬头,于黑暗中看到了陶渊明的眼睛。

世界突然一片安静。

明亮的阳光出现在头顶,洒下阳光。

阳光将柳树映照得婀娜,柳枝飘摇,又吸引来一圈肥鱼。

树下的陶渊明就这么静静的坐着,手里还捏着一片柳叶,目光专注有力。

“姑娘如今可知道了?”陶渊明起身,丢下姜烟,径自走远。

姜烟坐在地上久久不能回神。

抬头看的时候,却发现面前的湖水突然变得清澈见底。

湖底的一切都那么的清晰。

在平静的湖面下,有枯枝、有碎石、有吞没了小鱼的大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