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557)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②

姜烟这次是真的看明白了。

这贬谪再升迁,升迁再贬谪。

终究是因为殊途同归。

无论是晏殊,还是范仲淹。

亦或是吕夷简。

他们为得,一直都是大宋,而非本人。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却不见,之后范仲淹和晏殊,与韩琦对抗西夏?

又不见吕夷简知人善用,在对抗西夏来犯时,也是力推范仲淹?

他们不是无用,而是以这洁白傲骨,撑起了北宋的一片天。

丰满的北宋,仁宗一朝的风骨。

皆是由这些刚直、不屈的读书人填满,支撑。

“你明白了?”晏殊站在姜烟身后,方才走远的范仲淹也出现在姜烟面前。

甚至韩琦也在。

“天下,是万民的天下。”范仲淹走上前:“而非一人的天下。我等虽不是什么圣人,却愿以血肉之躯筑地垒瓦,也要看这天地悠悠,国泰民安。”

话音落,背后是一片厮杀战场。

宋军铠甲皆装备在身,为首的那个更是在脸上戴着一块面具,披头散发,犹如恶鬼修罗。

西夏李元昊来势汹汹,却最终在文臣武将的配合之下得边疆安宁。

姜烟望向那些人,想笑,却又笑不出声。

晏殊后来官至宰相,却又贬谪外放,最后以看病求医之名才回到开封。

范仲淹一生,贬谪复起,复起贬谪。做过宰相,当过知州,见过开封繁华,也看过民间困苦。

他推行新政,为后来华夏文脉乘着学院之风,生生不息。

作者有话说:

①:《我》张国荣

②:《灵乌赋》范仲淹

——

还有一点,待会儿加更补上~

感谢在2023-03-07 18:39:37~2023-03-07 23:53: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悦弯弯 20瓶;和光同尘 2瓶;小铃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5章

◎*非常淡定的说:“爹,我把官家骂了一顿。”◎

北宋年间的第一次革新, 仅维持一年,便以守旧派的坚持和范仲淹等人的贬谪为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 范仲淹提出的学院和完善的科举制度并没有被剔除。

相反, 随着学院的推行,这次革新的余波甚至影响了往后近千年的时间。

在晏殊和范仲淹正进行着升迁到贬谪到升迁这个过程中,蜀地的眉州眉山一户姓苏的人家里有个孩子降生了。

这是家中的次子, 前面还有一个长兄和姐姐。

兄长叫景先, 女儿名八娘。

其实在八娘之前, 还有两个女儿,只是都早夭而亡。

次子取名苏轼。

又过了几年,苏家的长子景先八岁而亡,次年家中的女主人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幼子取名苏辙。

这家也是奇怪。

男主人当了二十多年富家少爷,成亲生子后也一如从前,直到母亲去世, 原以为十拿九稳的功名却落了空,这才收了心思潜心念书。

“爹,您可真行!”苏轼一家三口出现在姜烟身边, 苏轼看着被提溜回去读书的自己, 再看看当时还在襁褓里的弟弟, 忍不住叹气:“您自己读书也就罢了,弟弟才多大?他都听不懂,您还要他来读书。”

苏辙抬手,颇为傲娇的说:“哥,你自己不乐意, 不要代表我, 我暂时还不想被代表。”

他那个时候只是不会说话, 如果会说话指定能跟着他爹念上两句。

苏轼抬手搭在苏辙肩头,轻轻摇了一下他:“弟弟!”

“弟弟听不见。”这么多年下来,苏辙早就看透了这个哥哥的纯真性子,翻着白眼说:“行了行了!你再多说几句,爹就要大扫帚抽你了!”

说着,对面的苏洵已经提起了院子里用来清扫的大扫把。

“爹!”苏轼跳到苏辙身后,灵活得和他那个微胖的身材总有那么一点点的违和。

“你别叫我爹!”苏洵抬手,觉得自己这一身养气功夫都是被这个儿子给折磨出来的。

谁家小儿如此活泼?

眉州眉山苏家次子!

就连姜烟站在三人中间都能深深的感觉到,苏家这快活的氛围。

“看这些没意思。”苏轼迅速换了话题,摆摆手道:“走走走,姜姑娘,我带你去吃我们本地的美食。”

苏轼摸着在宽大衣衫下不怎么看得出来的小肚子,满脸怀念的就要带着姜烟去吃好吃的。

还非常老道的念:“我记得家门口往前走会儿就能遇见个摆摊的老太,她家的凉茶最好喝。再走到前头镇子上,卖花阿娘隔壁摊子的糕好吃。还有猪肉张对面的那家糖水铺子,滋味甚美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