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573)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还有那些面对酷吏只能伸出一双沾满黄泥满是皱纹的手苦苦哀求。

赵佶看不到这些。

他的眼里是风花雪月,是数次的黄河水清,是天降彩霞的吉兆。

甚至因为黄河水清, 还能因此立碑记载传言“黄河水清, 则明君出”的事迹。

却又因为彗星当空, 文德殿东墙的元祐一朝臣子留下的石碑被雷击而断,惊惧得惶惶不安,以为这是上天的惩罚。

不仅将此碑毁去,他这个爱好书画的皇帝却又不保留碑上的诗文。

此碑上,不知有多少人的诗篇因此轶失。

赵佶是任性的小孩,散漫的艺术家,唯独不是一个皇帝。

而他, 却悲哀的成为了一个皇帝。

这份悲哀,不是给赵佶。

而是给生活在北宋的那些百姓。

“我……我。”赵佶看着眼前的一家,那个家里的孩子脚上没有鞋子, 缩在宽大不合身又满是补丁的衣服里。

露出来的脚踝细得仿佛轻轻就能折断。

他孩子那么多, 除了刚出生的孩子, 他就没有见过长大了的小孩能有这么瘦弱的脚踝。

“赵佶,你承认吧。不管你再怎么挽尊,你的确没有做好这个皇帝。”姜烟深深吸气,因为如蔡京、朱勔、童贯这类的六贼危害民间。

民间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

一个王朝的灭亡,它们的落日余晖, 很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面对姜烟的话, 赵佶只沉默了会儿, 又连忙站起身,两眼放光的仿佛抓住了希望:“辽国!我让辽国不再是威胁。”

那个令大宋束手无策的辽国,是在他的手中终结的。

“你?”姜烟都气笑了:“是,没了辽国来了金国。”

“大宋、辽国、金国和西夏。西夏有前朝抵抗,虽不是将西夏打服气的,却也暂时构不成威胁。当年的澶渊之盟,宋辽都沉浸在岁币带来的‘和平’里,结果金国做大。这样的情况下,辽国虽狼子野心,可因为有了金国,总要和宋朝联手。而大宋的态度呢?在最初的连金失败后又期盼能与辽人接触,首鼠两端。面对与金联盟,态度之低微,可见一斑!”

姜烟或许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

可她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尽管能理解燕云十六州是大宋皇帝心头的一根刺,希望可以早日收回。

只是,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真正为国考虑的又有几人?

反对的,这其中也不乏有只是为了抨击蔡京和童贯的人。

“弱辽和强金,究竟谁为邻。”姜烟望着赵佶:“我想,这或许是个现代小学生都能做出来的选择题。”

“可燕云十六州!”赵佶还是想强调,他是想做个好皇帝的。

姜烟摇头,已经不想跟赵佶争了。

“你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还是为了以后的百姓,你心里清楚。”

赵佶继位,除了前面两年还有些贤明的样子,之后便是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熙宁变法留下的资本都被他消耗得差不多了。

澶渊之盟后,兵不识刃,谈什么去打仗?

“你朝中有几个能领兵打仗的勇将?大宋的兵力究竟如何,你抿心自问是能去打的吗?面对弱辽尚且唯唯诺诺,更何况是强金?”

赵佶却不以为然,伸手指着燕云十六州的方向,说:“可这是最有希望的机会。燕云十六州是大宋必须收回的地方。我最大的错,不过是轻信了那群蛮夷之人!是我错了!那些蛮夷怎么会守信?”

两人争吵着,周围幻境再次变化。

公元1122年,金国联系北宋一同攻辽。辽国逃入夹山,成立北辽。

而后,北辽大骂宋朝背信弃义,忘记澶渊之盟。

宋军在北地试图宣扬收复失地之音,却失落的发现,北地百姓早已熟悉了辽国的生活习惯,对大宋根本没有多少归顺之心了。

看到这一幕,姜烟不知怎么,竟然觉得心头有些讽刺。

再看旁边的赵佶,他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早在赵炅的两次试图收服燕云十六州的战事失败后,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早已对大宋收复失地的决心失望。

更何况澶渊之盟后,更是看得清楚。

“怎么会这样?”赵佶惊得直接双膝一软跪坐在地上。

他那么坚持要收回的燕云十六州,可这里的百姓并没有为这件事情欢呼雀跃。

那他做这些,都有什么意义?

“怎么不会?”姜烟伸手一指:“燕京六州,你以岁币和代税钱换来的燕京六州,早已被金人洗劫一空,城中百姓都被掠走。你得到的不过是十室九空的废城。你以为,金人会留给你一处富饶的地方,让你积蓄力量?”

姜烟看着周围的荒凉,不敢去想那些被掳走的城中百姓会是什么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