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600)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姜烟顿在半路上,嘿嘿笑道:“我就是想问问,您是考不上,还是不想考上?”

“姑娘觉得呢?”辛弃疾反问,笑容爽朗快意。

姜烟手指点点下巴,思索到:“应该是……不想考上。”

辛弃疾的文学素养还是有目共睹的,人也不是低情商,不至于两次都落榜。

不过,对于金国这边进士录取的情况,姜烟也的确不怎么了解。

只是当时辛弃疾少时师从一名叫刘瞻的名士,与他一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党怀英的人。

这人之后也成为了金国颇有名气的文学家。辛弃疾作为同窗,作词脍炙人口,考试应当不会次次落榜才是。

加上辛家既然一直都想回到南宋,亦或是南宋打来,收复故土,那故意考不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做了金国的官,辛弃疾可就不那么好跑了。

辛弃疾对此只是浅浅一笑,没有作答。

在金国时,辛弃疾也并非一个孤僻的人。

辛赞父子都为金国官员,官场交际不可避免。

加上辛弃疾后来能聚集两千多人归宋,他的交际能力可想而知。

于是,姜烟就看到了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但又谍战人生的一家。

白天,辛赞父子出门那都是金国“忠心耿耿”的官员。

回家吃完饭就要例行三问,等着宋人大军打回来,打死丫的金人!

若是遇上休息,辛赞就牵着年幼的小孙子出门,指着南方的方向带着他看大好河山,始终不忘他们是宋人。

偶尔还会遇上被人发现的时候,祖孙俩再绞尽脑汁的糊弄过去。

日子倒也平和,可归宋的心却一直蠢蠢欲动。

只是,身处金国势力范围内,就算辛赞身为朝中官员,也难免遇上排挤和讥讽。

更不要说生活在这里的普通老百姓。

辛弃疾带着姜烟走到外面,也能见到花红柳绿,也能看到做生意的小摊贩。

可更多的是被金人当做奴隶,甚至奴隶都不如的百姓在苟且偷生。

“我能集结两千人,并非是因为我广交友。而是在金国,宋人如草芥,如烂泥。就是死在了路边,那些金国人都可以毫无负担的从尸体上践踏过去。”

最苦,最难的工作,宋人做。

你的付出,得不到多少回报,甚至不被重视。

取得的成果,被金人三言两语就拿去了。

从官员到底层百姓,都是如此。

金人如猛虎,人却不是草木。

“人,会反抗,会不满。”辛弃疾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都是一张张木然的脸。

衣衫褴褛的老人蜷缩在墙角,却依然惹来了醉酒的金人不快,鞭子抽在老人身上,仿佛面前的不是人,而是狗、是猪、是畜牲。

浑身光着的小孩在地上打滚,身上还能看见没有愈合的伤口在脏兮兮的环境下溃烂一片。

头发打结,却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被抽打的老人和醉酒的金人。

姜烟心中难受,尤其是看到老人孩子被欺负的一幕。

想起了那些在欢迎岳家军和韩家军的百姓。

他们看到的不是宋军,而是希望。

他们欢迎的,是可以有尊严的活着的希望。

只是一次次的被赵构召回,被不作为的南宋朝廷消磨。

甚至有自愿跟随归宋的百姓,反手又被赵构给送回去了。

而这个不满,在绍兴三十一年,爆发了!

事实上,在秦桧死后,赵构依然在坚持与金“和平相处”,利用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一直借机加强自己的皇权统治。

为此,赵构还颇有些沾沾自喜。

一直到绍兴二十八年,出使金国回来的大臣向赵构上书,表示金国新皇帝完颜亮有南下攻宋之心。

赵构不相信,始终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假。

从绍兴二十八年,到绍兴三十一年,传来的消息忽而是有攻宋之心,忽而又是没有。

赵构坚定的走在“和平”路线不动摇。

直到完颜亮真的打来了,赵构这才相信了,原来绍兴议和后,金人竟然会再一次的撕毁条约。

这一次,没有了岳飞,岳家军早已成为历史。

韩世忠也在绍兴二十一年病逝。

当初被赵构派去监斩岳云和张宪的杨沂中都五十九岁,刘琦也因为病重无法带兵。

大宋再一次被金人打得抱头鼠窜。

赵构又一次的动了去海上避难的想法,甚至以这个想法去试探朝中官员,被大臣们坚决反对。

无奈之下,赵构只好含泪亲征。

姜烟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没忍住的冷笑起来:“他就该去海上飘着,让他吹着海风好好想一想,没了岳飞韩世忠,他赵构算个什么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