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604)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也就是说,最初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反而数量少。

更多的是草原各部族。

古代社会又没有什么多民族统一和平等的概念?

金国内部摩擦不断,但到现在他们也只认为是一些小问题罢了。

“不仅如此,女真本部也是争端不断。前几年不就有一个兵乱而死的完颜亮吗?”

姜烟认真的点头。

上层争权,甚至到了互相残杀的地步。

虽然政治斗争上都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可金国并没有稳定下来,从完颜宗弼到完颜亮,这么频繁的斗争,只会加剧内部分裂。

“更别说他们内部制度混乱了。我祖父和父亲都在金国为官,按照他们描述的情况,金国官员一样有冗官的现象。”

说着,辛弃疾换了一个姿势,让自己躺下来更舒服一些:“所以,金国根本不需要畏惧,只要官家有铁血手段整治内部,休养生息,要将金国灭了,指日可待。”

辛弃疾伸出一只手,比了一个“六”的手势:“金国,六十年必亡。”

姜烟进入幻境前也背过大致年份,重要事件还是要知道的。

坐在旁边拨着手指头算。

然后猛地抬头,盯着辛弃疾那只比着“六”的手,认真的问:“这么准吗?”

按照辛弃疾的计算,如今是1173年。

历史上,金国被灭是在1234年。

这太好记了,姜烟对这件事情印象深刻。

距今刚好六十一年。

“不是我准,而是金人□□。北方汉人不满,草原上自然有更多人不满。”辛弃疾见姜烟还没有反应过来,轻笑道:“铁木真如今也有十一岁了。”

辛弃疾当年注意到的当然不可能是铁木真。毕竟,铁木真九岁时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在部落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谁也想不到,这个备受排挤和欺凌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成吉思汗”。

他注意到的,是蒙古族。

金国对草原各部的统治一样残暴,蒙古族却几次反抗,虽都被镇压,但金国也并非毫发无伤。

“那片黑山白水能养出一个女真,自然也会有别的。”

辛弃疾说完便沉默下来。

蒙古族尚能不断反抗,大宋为什么就不可以?

一昧的认为宋人难敌金兵?

姜烟脑子这才转过来。

成吉思汗也生活在这个时代。

她虽然知道宋亡后是元,却没有想到,成吉思汗的生活时间横跨了三分之二的南宋时期?

辛弃疾当然不会那么笃定的认为,北方再崛起的一定是蒙古族。

他也期盼着大宋可以在金国颓势的时候,积攒力量再打回去。

辛家三代期盼的,不仅仅是靖康年间丢失的故土,还有丢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只是,这一切就像是辛弃疾的鱼竿,他能钓上鱼是幻想。

宋朝灭金,收回故土,重返燕云十六州,也是幻想。

虽然宋朝朝廷始终对辛弃疾北归人的身份心存芥蒂,却又明白这人是能打仗的。

一旦国内有什么内乱,什么地方棘手,就把辛弃疾调任过去。

滁州之后,因赖文政领导茶商起义,还颇具气候,从湖北一路打到了江西。

辛弃疾调任江西提点刑狱。

领军步步为营,直接把赖文政困得没有别的办法,选择招安。

可招安后,辛弃疾转身就拎着赖文政去江州处死,其余几百余人也都杀了个人头滚滚。

姜烟怔然,不忍看底下的那些人,只望着腰间除了挂剑,还悬着一把大刀的辛弃疾久久不能回神。

“怕了?”辛弃疾没看姜烟也能猜到对方的反应,只说:“若他们只为榷茶一事奋起反抗,他们的刀对准的是官府,我自当佩服他们是壮士。可他们以榷茶为由,每每动乱必定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如此,自然是作乱。我乃大宋官员,做这些有异议?”

姜烟咽了咽口水,连忙摇头。

她敢说有异议吗?

辛弃疾刀刚放回去呢。

但是离开江西的时候,姜烟还是小声的问:“您是不是还想着北伐呢?”

辛弃疾坐在马上扶刀的手一顿,挑着眉没说话。

茶商叛乱平定,又被调任去湖南。

他也没闲着,直接在湖南训练出了一支飞虎军。

跟着辛弃疾这么多年,姜烟已经宠辱不惊了。

原以为是宋代杜甫,结果人家虽然没有仕途大好,在南宋还有点救火队的感觉,但真要说忧国忧民的愁苦,还是杜甫更胜一筹。

“飞虎军。”姜烟竖起大拇指:“还蛮现代的。”

也是这支军队的出现,彻底葬送了辛弃疾北伐的梦想。

以南宋朝廷的特性,辛弃疾此举定然是被朝中不少人弹劾的。

毕竟,现在都跟金国议和了,你还练什么兵呢?劳民伤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