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476)

匈奴见状也冲到汉军跟前。双方混战,就改用刀用剑近身肉搏。

正当公孙敖胳膊酸软,举不起剑,认为天要亡他之际,匈奴突然停了。匈奴有六七万人,其中骑兵至少万。再打下去吃亏的只是汉军,这时候撤什么。

公孙敖和李息自觉有诈,赶紧号令汉军后退,严阵以待。

一盏茶的工夫,公孙敖和李息面面相觑,犹豫追还是不追,听到厮杀声。

二人惊呼:“公孙贺!”

公孙贺部没跟匈奴交过手,不缺力气,匈奴很累,他们这时候去帮公孙贺,可能把匈奴全灭了。虽然有点异想天开,可他们同样没想到匈奴会撤。

二人令还能打的兵将随他们追匈奴,其他人原地休整。

公孙敖和李息看到大大的“卫”字难以置信,异口同声:“卫青怎么在这儿?”

自然是天不绝公孙敖。

公孙敖带兵狂奔,马蹄震的他的马受惊,卫青令经验丰富的兵将下马查探,确定附近有人,便循着马蹄声找来。

看到匈奴的那一刻卫青也想退,盖因敌众我寡。当他注意到匈奴部很乱,步兵跑到骑兵中间,像是没了章法,卫青确定同匈奴同汉军交上手了。

卫青的兵将因为捣了匈奴老巢觉着匈奴也不过如此,就怂恿他下令。卫青谨慎,确定匈奴不敢向前,便挥剑迎上。

厮杀声正是卫青部发出来的。匈奴被卫青部气势吓得不敢迎战,骑兵抛下步兵仓皇而逃。

卫青想叫他的剑见见血,但刀剑无眼,他弓马娴熟也有可能受伤。卫青令兵将把余下的匈奴兵团团围住喊话,放下兵器,绕他们一命。

匈奴兵不信,还想抵抗。卫青把俘虏弄上来。语言不通,匈奴兵认为他们胆敢抵抗,卫青就杀了那些俘虏。于是纷纷扔下兵器。

公孙敖和李息带兵到跟前,卫青的人正挨个捡兵器。二人纳了闷了,怎么匈奴遇到卫青就这么老实。

副将得卫青点拨,知道怎么收拢匈奴人。卫青把打扫战场的事交给副将,朝公孙敖和李息走去。二人很是狼狈,嘴唇都干了。卫青就把他的水袋递给两人。

两人一口气喝个精光,活了过来,就问卫青怎么回事。

卫青部有一万人,他不说兵将也会说。卫青直言,不小心闯到匈奴老巢。他担心其他部碰到匈奴人,故意漏两个俘虏叫他们来报信。

杀汉军重要,老巢更重要。匈奴这才突然撤退。

李息和公孙敖二人跟听天书似的。很久很久,匈奴俘虏被卫青的兵将用绳子像穿枣似的捆住手穿起来,两人依然觉着魔幻。

卫青指着自个马背上的战利品,“据说这个金壶是匈奴祭祀用的。”

“你怎么知道?”

二人异口同声。

卫青:“俘虏里头有几个匈奴人会几句汉语。”

二人有很多想问的,又不知从何问起。盖因太不可思议了。

卫青意识到不对:“李息你在这儿,公孙贺呢?”

李息被问愣住。卫青转向公孙敖。公孙敖摇头:“我离他远。”

此次卫青兵出上谷在最东,公孙敖在卫青西,离卫青近。公孙敖不找卫青找李息,盖因卫青在他前面,他得往草原深处去。李息兵出雁门在公孙敖西。公孙贺兵出云中,在四部最西,但离李息不远。李息没去找他,也是因为公孙贺在他前面,他往西北可能遇到匈奴。

一个“远”字叫卫青想起公孙贺离他们都远。

李息问:“我们去找他,还是班师回朝?”

公孙敖看向卫青。

四路人马一样多,各自掌兵,公孙敖和李息其实不必问卫青。可卫青不光打到匈奴老巢,要不是他来得快,他和公孙敖今儿得全交待在这儿,以至于他俩不敢不听卫青的。

卫青沉吟片刻,“龙城类长安,纵然被我部搬空,匈奴也顾不上别的。”

李息:“所以看到你也不顾上报仇?”

卫青微微摇头:“我们摸黑进去的,旗令都收起来了。匈奴人不知道是哪支汉军。方才离得远,见过我的那俩匈奴人没认出我。”

公孙敖提醒李息,“匈奴想不到仲卿打了胜仗还着急找我们。”

李息代入自己,肯定不会一日狂奔几百里。

卫青:“此地不宜久留。赶紧救治伤员,吃点喝点,一炷香后启程。”

公孙敖惊呼:“这么急?”

卫青朝匈奴俘虏看去:“这才多少人?匈奴几十万人此刻还不知道在哪儿等我们。”

此言一出,卫青的兵将也不敢傲了。不是怕匈奴,而是卫青再一次判断正确,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对卫青的话深信不疑。

公孙敖也受伤了,包扎好才有心思问:“真不找公孙贺?”

元月月半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