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06)

“你们还有完没完了?我说过了,我妹妹谁都不能动。”说完将孩子一转身,交给了跟着一起跑来的翠花婶子:“抱回去。”

翠花婶子赶紧抱着孩子往回走。

“大哥哥!”孩子伸手朝王珺嘟嘟囔囔,小姑娘哭了一鼻子,嗓子有点哑了,温润都没听清楚,她说的是什么。

但是翠花婶子听见了。

她是知道,这个家还有个大哥,也就是温润所嫁之人,可去参军了,从来只是听说,没见过。

能让王玫小姑娘,喊大哥的,可能就那么一位了吧?

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扭头愕然的看着那个人。

王珺摸了摸鼻子,不由得把帽子摘了下来,虽然冷了点儿,但是好歹让人看到他的样子。

他把帽子摘了下来,温润才看清楚,这人还是个小青年儿,估计恐怕年纪很小吧?但是感觉好沧桑的样子。

一身的破皮烂袄,脚下的大棉鞋,一看就是制式的东西,身上破烂且不说,这头发也跟稻草扎的一样,都没怎么打理吧?

身量倒是挺高的,反正看着比较孔武有力。

眼神犀利,一看就不简单!

就像是一头刚刚成年的狼。

充满了野性和斗志的那种。

俩人的第一次见面,说实话,彼此的印象都不太好。

既没有什么浪漫邂逅,也没什么怦然心动,更没什么旖旎心思。

而且还相互看的有点防备呢。

王珺摘下了帽子,认识他的人就傻眼了,程三儿刘老四他们手里的钉耙、扫帚就不举着了,并且惊讶的看着他。

这个时候,王珏跟王瑾就冲出来了。

俩小子本来在自己的房间里,趁着天色好,正在看书。

看的是温润给所有孩子们留的小作业,其实就是背诵一首唐诗。

俗话说得好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啦!

故而温润叫他们先背诵唐诗,然后尝试着自己作诗,不求他们各个都成为大文豪,但求能应付考试就行了。

听到外面有人跑动的声音,兄弟俩就出来了,结果说有人来抢妹妹,顿时兄弟俩就跑了出去。

正好看到这一幕。

“大哥?”兄弟俩跟妹妹王玫一样,喊了一声大哥,但是语气里充满了疑惑。

不过随后,就充满了惊喜:“大哥!”

温润正要跟人吵架的,但是听两个弟弟喊“大哥”,就有些愣住了。

“大哥?”什么鬼?

温润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俩。

那边王珺看到两个弟弟,也大吃一惊:“二弟,三弟?”

王珺吃惊的是,两个弟弟现在的状态。

首先,妹妹养得好了,可能是要嫁个好人家,好谋求一份彩礼。

但是弟弟也养的不错,这就让王珺诧异了。

先不说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两个弟弟的饭量肯定不小,就说两个半大小子,吃得多,穿得也不少,就算是干活儿,也肯定不如程老三他们这样的成丁之人的力气大。

再说这么大的孩子,能干的活儿可不太多。

吃的不少。

可是看两个弟弟的打扮,可不像是在家扛活的样子。

两个孩子都是穿的新棉衣,兔毛封边,看着就很暖和的那种。

脸上不再是菜色,而是气色红润,穿的也暖呵呵,脚下踩着一样款式的兔皮靴子,身上穿着同样的羊羔皮坎肩。

王珏穿了一身棕色的细棉布做成的棉袄,头上还带着一顶狼皮帽子,两只狼耳朵还是竖起来的!

王瑾则是穿了一身原色的细棉布做成的棉袄,头上同样是一顶狼皮帽子,只是小一些而已,耳朵同样竖起来。

说实话,这是温润的恶趣味。

花高价跟人定做的这个小狼崽儿造型的狼皮帽子,莲花坳里独一份儿,别人都是狗皮帽子。

其实,他还给王玫小姑娘,定做了一个小兔子的帽子,只是今天没有戴而已。

他的是一顶狐狸的帽子,嗯,他觉得自己才智过人。

同时,两个孩子跑出来,手里头还捏着一本,温润手抄的《唐诗三百首》,一人一本。

《唐诗三百首》在温润那个时代,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选集,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

此书共八卷,选诗三百一十首,后四藤吟社本又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全书收录了七十七家诗,基本上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等诗体编排,所选多为描写生活琐事、个人情怀之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不少是唐诗中的名篇。原书有注释,专注典故;还有评点,指点作法,说明作意,品评工拙。

《唐诗三百首》原本是为童蒙学习诗歌而编的家塾课本,但因编者汲取了《千家诗》易于成诵的优点,此书问世不久就“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被视为唐诗入门读物的首选,一直影响至今。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