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299)

而是要他们俩一起观看一下实验,然后具体如何,还得军伍上的人来参与才行,不然一群光会之乎者也的文人,能看出来个什么?

此事还得武将们说了算。

“行啊,正好看看,我朝火器犀利的程度。”温润道是无所谓,他见过的火器(电视上看到过)不计其数,随便一两个品评下来,就够对方研究个一年半载的了。

王珺倒是兴致勃勃,决定这两天请假在家,休息好,养足精神,一定要看好,火器有什么长足的发展。

吃过了御膳之后,俩人一路讨论着回到了家。

两天之后,正好皇上休沐,邀请了军方一干老帅大将们,去了南苑校场。

前头说过,这里是董禄,董如海,南苑将军的地盘,手底下乃是武卫中军,一共一万两千九百四十人。

实际上多少人不知道,但是董禄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别看人手少,可人家是紧靠着皇宫的地盘。

比王珺那京畿大营都离皇宫近。

他也不做别的,每日带着人训练,顺便,给军械处火器局,当个试验的人手。

比如最新的军械,他们第一个用;最新的火器,他们第一个使。

嗯,哪怕是最新的军粮,都是他们第一个吃。

这一点,很让人羡慕啊!

以至于兵部武库司的人,一般不爱给他们调拨军械,因为他们也不使用,调过去干什么?

可人家董禄就是要!

该给的待遇,凭啥不给?

现在么,大家凑在一起,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兵部尚书大人不太好,几个老帅看兵部尚书大人的眼神,很耐人寻味。

按照温雅士那解释来说,就是“恨不得生啖其肉、生饮其血”,或者是“用眼稻子把他千刀万剐”了去。

“你说的太对了,老帅大将们,平时跟兵部尚书的关系就不太好。”王珺给他解释,理由还是那老三样。

兵器,给养和饷银。

天下暂无大的战事,兵部也不会给军中补全所有缺失,户部也给不起那么多银子和东西。

反正文武不和的事实,都摆在了场面上。

皇上作为最高掌权者,管控的很到位,今天骂了这个,明天罚了那个,给两边儿撮合,讲情面,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当了和事老,自然,敌对的双方,都当他是主心骨,想着自己的人。

可不是么,这会儿皇上就跟一群老帅大将们闲聊天,说火器局如何如何,新研发的长枪怎么怎么犀利。

那边几个兵部的人,就直接拉了温润过去。

温润很是无奈:“我又不是你们兵部的人。”

“但是您在京畿大营里,不也任职了吗?”兵部左侍郎,算认识的吧?这家伙油头滑脑,家里是三代武将,到了他这里,出了个另类,他读书天赋高,可武艺平平,于是家里只好改头换面,从武将出身,投入了兵部的怀抱,他还是皇上登基那一年,恩科的传胪呢。

不过爬得挺快,这才多久啊?就兵部左侍郎了。

看来皇上已经将先帝留下来的人手,都换成了自己人,尤其是兵部,第一个换的就是它。

“我那是私人职务。”王珺一句话的事儿,他那个记事参军,就是个名头好听,方便他进出大营,还有就是每年盘账啊,安排福利啊,都需要他给参谋参谋。

再不就是领一份薪水,大营里有啥福利待遇,也分给他一份。

主要是品级在那里,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谁敢欺负他,王珺于公于私,都得给他出头,给他撑腰。

变相的,整个京畿大营都是他的后盾。

不然他哪儿敢带着太子殿下出门溜达啊!

“那你也在礼部挂着职位呢。”这位兵部左侍郎十分热情洋溢:“好歹大家都是文官。”

温润莫名其妙:“其实,我文武全职……。”

可不是么,说起来,他是哪儿哪儿都不靠,哪儿哪儿都能拉上关系,嗯,墙头草,说的就他。

“呵呵呵……温雅士不要谦虚了,那几个老货……。”他指了指那几位老帅:“看咱们不顺眼,说咱们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就拉帮结派了啊?

温润哭笑不得的道:“我家里那位也是个武将。”

“那不一样,您家那位是武将,不是老帅,那几位老帅,眼高于顶,心狠手辣。”嗯,说的都不是什么好话。

“没那么严重吧?”温润被说的有些发毛。

几位老帅是真的军中帅才,曾经在先帝那个时候,出征多次,甚至几次还力挽狂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而百将易得,一帅难有。

能做将军、大将军的人,未必能当一军主帅。

因为当将军,能冲锋陷阵就行,当大将军,敢打敢拼就成。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